雲計算將計算做爲一種服務交付給用戶而不是一種產品,在這種服務中,計算資源、軟件和信息如同平常的水、電同樣經過互聯網交付給計算機和其餘的計算媒介。按照商業模式的不一樣,雲計算能夠被分爲三大類: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這三種模式構成了雲基礎設施構建和消費的基礎。本文做爲「存儲基礎知識」系列文章之一,將介紹這三種雲計算模型的概念和優點。安全
公有云網絡
公有云是面向大衆提供計算資源的服務。由商業機構、學術機構或政府機構擁有、管理和運營,公有云在服務提供商的場所內部署。用戶經過互聯網使用雲服務,根據使用狀況付費或經過訂購的方式付費。性能
公有云的優點是成本低,擴展性很是好。缺點是對於雲端的資源缺少控制、保密數據的安全性、網絡性能和匹配性問題。公有云服務提供商有Amazon、Google和微軟等。下圖顯示的是一個爲組織和我的提供雲服務的公有云。雲計算
私有云資源
在私有云模式中,雲平臺的資源爲包含多個用戶的單一組織專用。私有云可由該組織、第三方或二者聯合擁有、管理和運營。私有云的部署場所能夠是在機構內部,也能夠在外部。下面是私有云的兩種實現形式:rem
內部(on-premise)私有云:也被稱爲內部雲,由組織在本身的數據中心內構建,以下圖所示。該形式在規模和資源可擴展性上有侷限,可是卻有利於標準化雲服務管理流程和安全性。組織依然要爲物理資源承擔資金成本和維護成本。這種方式適合那些須要對應用、平臺配置和安全機制徹底控制的機構。部署
外部(off-premise)私有云:這種私有云部署在組織外部,由第三方機構負責管理。第三方爲該組織提供專用的雲環境,並保證隱私和機密性。該方案相對內部私有云成本更低,也更便於擴展業務規模。下圖是一個典型的外部私有云結構圖。產品
混合雲基礎
在混合雲模式中,雲平臺由兩種不一樣模式(私有或公有)雲平臺組合而成。這些平臺依然是獨立實體,可是利用標準化或專有技術實現綁定,彼此之間可以進行數據和應用的移植(例如,在不一樣雲平臺之間的均衡)。擴展
應用混合雲模式,一個機構能夠將次要的應用和數據部署到公有云上,充分利用公有云在擴展性和成本上的優點。同時將任務關鍵型應用和數據放在私有云中,安全性更高。下圖是一個混合雲的例子。
瞭解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