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事情太多抽不出時間整理下,日常寫的東西也就是簡短的幾句話放在QQ郵箱記事本里,等學校這塊論文忙完該多寫寫文章了,此次寫寫實習這一個月來的感覺與心得吧。這也不是我第一次實習,第一次是在大四的時候,那時作的工做是技術支持工程師,主要是搭建服務器、配置軟件、協調公司、客戶和施工人員等,因爲本科學的是網絡工程,當時也考上研究生了,就沒有找開發類的實習,一是開發入手慢,須要長時間穩定工做,二是我對開發不太感興趣。這個工做有一個好處就是上班就是出差,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講免費出去玩那該多好啊。以致於有一次我買了個站票去西安,同事說我傻,沒有臥鋪就別來。可是這個工做呢,技術含量比較低,很短的時間熟悉了業務以後,基本上之後的時間就是瞎混,沒有挑戰性,固然不是我所想要的,開學也就離開了。
讀研第一年主要是上課和作項目,第二年主要是整論文。作的項目是嵌入式類的,不多牽扯到算法之類的東西。整論文都是數學、英語之類的也不多牽扯到編程之類的,整體來講,這兩年也沒作過多少代碼,主要的仍是訓練的爲人處世、寫做、自學、思惟、方法等東西,可是也是糊里糊塗的,達不到導師的要求。本科畢業時候仍是比較怵,不是很喜歡編程,如今心態反而變了,經歷這個研究階段以後,一會換嵌入式領域、一會換網絡演算領域,這些困難都克服了,本身對接受新知識有點感觸,變得自信了些,感受如今就是一個白紙,來什麼我就學什麼。可是空有一身方法論仍是不行,還得有專業的技術能力,因此就早點去實習了。
實習時導師推薦過去的,我開始並不知道作什麼,只知道是開發。個人就業興趣主要是linux、運維和安全這一塊,但是實習的地方與興趣差異還挺大,這裏主要是Windows下的開發,也不能挑剔有個地方要我就知足了。實習生要求也不是很高,就簡單的瞭解了下,問在學校作過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等等。接着人力說了下制度及勞務費,而後辦完手續,分了臺電腦。對這個公司的第一印象是感受比較古典,也許辦公樓蓋的時間比較長了;公司的大部分同事大概都30多了,桌子上貼着孩子的照片;公司實行網絡打卡,彈性制度;公司能夠上網、上Q;也沒有什麼會議;晚上同事都走的挺晚;感受是挺自由的一個氛圍,這裏習慣稱呼老師,項目開發總監隨時和團隊成員進行溝通,我原本覺得開發總監不寫代碼呢,看來是我想錯了。開發總監是個人輔導員,後來知道是山大的研究生,工做7年了,那但是山東的精英啊。
個人任務是寫個界面程序用來控制CTP印刷機工做。沒有太多的資料就是分析日誌、查找命令實現串口通訊發送命令,PCI-E通訊發送數據。大概一個多星期寫了個小程序,後來又整了個界面,因爲沒有學過C++,還得每天看書。有時遇到問題了就找個人輔導員請教一下,有可能熟悉的人幾天就給搞定了,我是現學現弄比較慢,後來輔導員看着我寫代碼,還說你能夠百度,緊張的我不知所措,這種感受中學考試有過,懵了。
國慶放假前一天輔導員找我聊了聊。主要給我談了兩個問題,1.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你很聰明,有可能在學校寫的代碼也很少,對於編程這塊尚未什麼概念,MFC最基礎的東西都用的不是很好,這個都是快要淘汰的東西了,後來你們都用Winform,如今WPF也成爲主流了,還有一些COM,C#,數據庫,網絡編程,設計模式都會用到。我仍是但願你在工做之餘花一些額外的時間去補一下這些東西,這與智商與情商沒有太大的關係,就是須要時間去學習,花了時間就會用的。再說工做畢竟不能讓你天天抱着書在這看,仍是有一些任務的,平時少玩點多用點時間在這上面。我雖然是你輔導員,可是我仍是有不少的事情,也不能全部東西都教你。其實咱們招聘也是這樣,就是寫個基礎的東西。不太關心你是否是這個專業,基礎知識有就能夠了。對於實習生評估的一個標準也是自學能力。2.之後作任何事情要多考慮一些,我分給你一個任務不是你按照流程作完就完了,而是要多問幾個爲何,爲何這樣實現,那樣能夠嗎?儘量的全面考慮,充分發揮大家的能力。學校和企業的評判標準還不同,學校作的東西主要考慮性能高了,效率高了,可是企業比較關注可靠性,可擴展性,有可能你廢了這麼大的勁提升了一點效率,直接加個內存就解決了。因此還得轉變思惟方式,不能用之前的評判標準作如今的事情。
實習總結:
- 儘可能與公司的同事保持一致的節奏;
- 多學習,多反思,多總結;
- 尊重別人,不要問太多隱私;
- 保持熱情與禮貌,禮多人不怪;
- 適當表達本身的觀點;
- 多問,多溝通(固然溝通前要通過本身思考);
- 研究下你願意幫助什麼樣的人,成爲願意被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