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dns緩存域名服務器

具體步驟:數據庫

1. 插入安裝光盤並掛載,而後安裝bind軟件包及相關的軟件包。如圖所示:vim

圖片1.png

圖片2.png

2. 編輯主配置文件緩存

主配置文件named.conf一般位於/etc/目錄下,若是安裝了bind-chroot軟件包,則主配置文件默認位於/var/named/chroot/etc/目錄下,須要用戶手工創建。在named.conf文件中,主要包括全局配置、區域配置兩個部分,每一條配置記錄的行尾以分號「;」表示結束,以「#」號或「//」開始的部分表示註釋文件(大段註釋可使用「/*……*/」的格式)。如圖所示:服務器

圖片3.png

圖片4.png

上述配置內容中,除了directory項一般會保留之外,其餘的配置項均可以省略。若不指定listen-on配置項時,named默認在全部接口的UDP 53端口監聽服務;不指定allow-query配置項時,默認會響應全部客戶機的查詢請求。dump-filestatistics-filememstatistics-file等配置項用於指定緩存數據庫文件、狀態統計文件的位置。添加了「zone .in  { }」部分的根區域設置,儘管緩存服務器並無自主控制的區域數據,但能夠向根服務器進行迭代查詢,並將最終得到的解析結果反饋給客戶。ide

有時候爲了提升解析效率,也能夠不向根分區查詢,而是未來自客戶端的查詢請求轉發給國內電信運營商的DNS服務器(如北京的202.106.0.20202.106.148.1),緩存服務器收到返回的查詢結果後再傳遞給客戶端。只要去掉「zone .in  {……}」的設置,並在全局配置中正確設置forwarders參數便可實現該功能。以下所示:ui

[root@localhost ~]# vim /var/named/chroot/etc/named.confspa

options {日誌

…… //省略部份內容blog

Forwarders { 202.106.0.20202.106.148.1 }接口

}

3. 確認根域的區域數據庫文件named.ca

根區域的區域數據庫文件默認位於文件/var/named/chroot/var/named/named.ca中,該文件記錄了Internet13臺根域服務器的域名和IP地址等相關信息。如圖所示:

圖片5.png

圖片6.png


 

4. 啓動named服務

執行service named start」命令,啓動named服務,並經過netstat命令確認named服務的端口監聽狀態。若服務啓動失敗或發現沒有正常監聽UDP 53端口,能夠根據錯誤提示信息(或者/var/log/messages文件中的日誌記錄)排除錯誤,而後再重啓服務便可。如圖所示:

圖片7.png

緩存域名服務器搭建完畢


關於主域名服務器和從域名服務區能夠參考個人另外兩篇文章:

主域名服務器: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wimxtvuw-ee.html

從域名服務器: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zecxmbxu-eo.html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