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Linux內核

1.須要先安裝編譯環境linux

進入 root 賬戶:shell

> su緩存

輸入密碼多線程

安裝必要的工具:工具


>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ui

(安裝 gcc, make 等)命令行

>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dev線程

(安裝 make menuconfig 時必須的庫文件)內存

> apt-get install kernel-package, fakerootci

(Debian 系統裏生成 kernel-image 的一些配置文件和工具)

> apt-get install initramfs-tools, module-init-tools

2.安裝 kernel-source:

能夠從 Ubuntu 的源安裝,這樣的好處是簡單,並且安裝的內核是Debian 化了的,缺點是內核不是最新的內核。

> apt-get install linux-source

也能夠從 www.kernel.org 下載內核安裝。kernel.org 的境象應該不少,選一個最快的來下載,由於要下載的文件很大。我這裏介紹的是安裝 2.6.24 的內核,加上了 ck 的補丁。

下載 linux-2.6.24.tar.bz2 和 patch-2.6.24.bz2 ,而且把它們都存放在 /usr/src 目錄下。

> tar xvjf linux-2.6.24.tar.bz2

> ln -s linux-2.6.24 linux

(若是已經有了 linux 目錄,則要先將其刪除)

> cd linux

> bzcat ../patch-2.6.24.bz2 | patch -p1

至此,內核源文件以及補丁就都安裝好了。

3.編譯內核

把源碼包解壓到 /usr/src/linux-2.6.24,而後在/usr/src/下建立一個名爲linux的指向/usr/src/linux-2.6.24的連接(link)。

在shell中輸入

root@FE2000:~# cd ..

root@FE2000:/# cd /usr/src/linux

root@FE2000:/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root@FE2000:/usr/src/linux# make menuconfig

或者make gconfig

此時qconf已經讀取了默認配置,你也能夠這樣作:

在qconf中點File->Load 去讀取其餘的設置文件。

好比 /boot/config-2.6.18-23-686

下面在qconf中配置.config文件。選「Y」(打勾)就是把它編譯到內核中,選「M」(打點)把它編譯成模塊,供內核動態調用。選「N」就是不安裝。也能夠保持默認選項……

下面只是簡單提幾項:

General setup

Optimize for size (Look out for broken compilers!) 發燒友能夠選Y以得到更小的內核。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 若是你沒有多線程處理器這個能夠選N

Processor family 根據你的CPU來選擇。

High Memory Support 1G以上內存的選「4GB」, 1G如下的,未來也不打算升級到1G的,選「off」.

Bus options (PCI, PCMCIA, EISA, MCA, ISA)

PCI support

PCI Express support 老式機器沒有PCI-E設備的能夠選N

ISA support 較新的新機器沒有ISA設備,能夠選N

MCA support 通常選N

NatSemi SCx200 support 通常選N

PCI Hotplug Support

Support for PCI Hotplug (EXPERIMENTAL) 若是沒有PCI熱插拔設備,選N

Device Drivers

Block devices

Packet writing on CD/DVD media

Enable write caching (EXPERIMENTAL) 若是你有刻錄機,想啓用寫緩存功能,選Y

ATA/ATAPI/MFM/RLL support

Include IDE/ATA-2 DISK support 若是你的/boot是放在IDE硬盤上,那麼這裏必定要選Y,選M都不行。不然啓動時會出現「waiting for root file system」的提示而停滯不前。

SCSI device support 若是有SATA硬盤,就選Y

SCSI disk support 若是你的/boot放在SATA硬盤上,必定要選Y。

Character devices

I2C support 通常能夠選Y或者M

Graphics support 不建議把顯卡驅動編譯進內核。,選M,編譯成模塊方便往後升級驅動。

Support for frame buffer devices

VESA VGA graphics support 能夠選Y

Logo configuration

Bootup logo 若是想看到Linux啓動logo,選Y

Sound

Sound card support 選Y, 除非你沒有聲卡

其餘的驅動,酌情添加刪除,根據機器配置刪除不須要的驅動能夠縮短編譯時間。你能夠在命令行下輸如lspci或者dmesg查看硬件信息。

File systems

CD-ROM/DVD Filesystems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通常選Y

DOS/FAT/NT Filesystems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有FAT32分區就選Y吧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有NTFS分區就選Y吧

NTFS write support 若是想對 NTFS分區進行寫操做,選Y

Native Language Support

Simplified Chinese charset (CP936, GB2312) 選Y或者M使讀取FAT分區不會遇到中文亂碼現象

設置完畢後,按一下保存按鈕,不管原先載入的是哪一個配置文件,qconfig都將設置保存到 /usr/src/linux/.config 這個隱含文件。

下面輸入make開始編譯,這一過程大約須要40-100分鐘,具體的要看你的機器速度啦……

root@FE2000:/usr/src/linux# make

安裝內核

root@FE2000:/usr/src/linux# make install

編譯模塊

root@FE2000:/usr/src/linux# make modules

安裝模塊

root@FE2000:/usr/src/linux# make modules_install

而後

root@FE2000:/usr/src/linux# cd /

root@FE2000:/usr/src/linux# /usr/sbin/mkinitramfs -o /boot/initrd.img-2.6.24 2.6.24

若是有出錯提示,多是由於 initramfs-tools 沒有裝,先把它裝上吧。

若是沒有這一步驟,那麼開機就會出現提示

……

initrd /initrd.img-2.6.24

Error 15: File not found

4.修改內核啓動選項

最後打開 /boot/grub/menu.lst

在 ## ## End Default Options ## 下面添加相似下面的兩段

title Ubuntu, kernel 2.6.24

root (hd0,4)

kernel /vmlinuz-2.6.24 root=/dev/hdd6

initrd /initrd.img-2.6.24

savedefault

boot

title Ubuntu, kernel 2.6.24 (recovery mode)

root (hd0,4)

kernel /vmlinuz-2.6.24 root=/dev/hdd6 ro single

initrd /initrd.img-2.6.24

boot

注意 root和kernel字段要模仿menu.lst下面已有的內容寫。

下面是 (hd0,4),那麼你也寫(hd0,4),下面寫root=/dev/hdd6,你也寫root=/dev/hdd6,只是內核的版本號改成如今編譯的版本號。

而後把下面重複的savedefault刪除。

從新啓動計算機,在GRUB中選擇新內核啓動。(僅供參考,實際應用中還有不少不一樣之處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