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戰場:合資潮隨風起,自主品牌誓死捍衛擂臺

一次能源的不可再生,讓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成爲「新寵」,汽車市場也隨着能源重心的轉移,步入了新能源汽車的新時代。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率與日俱增,正成爲汽車市場的一大重要推銷點。據中汽協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加59.9%和61.7%。佈局

從數據上看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雖在去年汽車市場面臨寒冬之際,保持了持續向陽的走勢,但因很多投機企業將補貼做爲一種賺「快錢」的方式,致使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後續的發展中漸有偏離正軌的趨勢。大數據

爲了矯正畸形的市場,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研發與技術的進步,新政策不斷更新迭代,行業也隨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與杉車網的杉車大數據團隊,近期發佈的《杉車網新能源汽車行業數據報告二:全面電動化,出行市場成新能源汽車新藍海》走勢同向。優化

滲透雙積分:挑戰中彎道超車ui

2019年,關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依舊在退坡,而另外一邊的雙積分政策開始進入覈算的軌道。在政策的指引下,不管是傳統汽車企業或是新能源汽車企業都在向雙積分的要求靠攏。爲此很多人稱,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迴歸到「用產品說話」的時代了。換而言之,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是車企們合規化發展之路上必須面臨的挑戰,也是車企們彎道超車的一個機遇。3d

客觀而言,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舉。而傳統企業由燒油車企轉型成新能源車企是很多傳統車企惟一一條有可能活下來的路。事實上,有很多傳統車企在看到市場發展趨勢以後,便早已佈局新能源汽車市場,就拿長城汽車來講,其爲了能順應政策的發展需求,2018年4月推出純電動汽車品牌歐拉。cdn

另外一方面,在雙積分的驅動下,車企們正加大技術、電池蓄能、充電設施等方面投入力度,火力全開地打造高質量、高品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如廣汽、上汽榮威、比亞迪宋等先入者,都在努力突破續航的邊界;以特斯拉、特來電、萬幫等企業爲主的電樁新模式,正不斷涌現。blog

造車新勢力的出現,加之傳統車企們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佈局,都說明了一點,那就是無論將來誰會成爲市場中勝利的那一方,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都只會愈來愈大。不過,在此以前,新能源汽車還需有一個過渡期才行。通俗點說就是隨着入局者的增多,產品、技術等方面質與量的提高,新能源汽車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洗牌。產品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伴隨着雙積分的滲透,一部分企業或難逃一劫,但對於另外一企業而言是一個好的上升機會。就如同杉車網近期發佈的《杉車網新能源汽車行業數據報告二:全面電動化,出行市場成新能源汽車新藍海》中稱道:「製造新能源汽車不只是每一個在華車企的生存必經之路,仍是個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機會」。it

主力軍凸顯:自主品牌勢頭強勁自動化

新能源汽車市場提及來也挺有意思,一邊是雙積分政策驅動企業發展,牽繞行業走勢,另外一邊是企業們在比拼中,激起了一層又一層浪花。

從杉車網大數據發佈的報告中,能夠看出2018年,北汽新能源汽車EC系列,以90637輛的銷售量,力挽狂瀾,成功接下比亞迪蟬聯神話的權杖。同時,江鈴、榮威、奏Pro DM、唐驅動等企業,則都是以同比超過100%的倍數,快速提高。

這無疑在釋放一個信號,自主品牌以62%的佔比,保持了原有強勁的發展勢頭,穩居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依舊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軍。且爲了知足雙積分政策的需求,這些具有必定優點的自主品牌正不斷加快更新迭代的速度,優化內部。例如,紅旗、帝豪傳祺等企業計劃於今年上市;北汽新能源推出續航415KM的汽車產品。

此舉無疑是自主品牌在取得顯著的市場效果後,在提升競爭力,加快對市場份額分割的一大乘勝追擊之舉。若更進一步剖析探討,會發現國內自主品牌雖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主力,但頭部企業數量並很少,中堅力量薄弱,市場根基並非很牢固,特別是那些處於尾部的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他們的生存環境正在加重惡化。

一方面,補貼政策消退,雙積分政策涌起,對於還沒有進入正gui發展的尾部車企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另外一方面,尾部的自主品牌在與頭部平臺的比拼中,在價格定位、技術等方面都是處於被動,成本消耗大,難以穩定發展。就如據杉車大數據報告顯示的:「頭部隊伍波動明顯,後隊伍發展受壓,形成內部競爭損耗的嫌疑很大」相似。

如此一來,處於尾部的平臺在急需成本投入研發,優化內部,走向合規的緊急時刻,還飽受着頭部平臺的擠壓,將來他們可否在內外施壓的同時,熬過考驗還很難說。除了須要面對現有的壓力外,做爲市場新勢力的合資企業,他們的崛起也在威脅着尾部車企的市場地位。

這都在說明一點,尾部自主品牌的日子很差過了。就連比亞迪、北汽、江淮等頭部平臺也在加快速度奔跑。將來在合資風潮衝擊下,自主品牌們可否守住擂主之位,還有待市場的考驗,但隨着尾部企業的消散,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或多或少都將受到影響。

異軍風雲涌動:合資潮隨風而起

其實,不只是國內自主品牌在風起雲涌,在政策和市場前景的雙重影響下,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早已在暗潮涌動,合資企業這批異軍更是早已蓄勢待發多時。

相關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9月7日,江淮汽車便對外發布公告與大衆汽車合資工廠的合做消息,據悉該企業是國內第一家關於新能源汽車的合資汽車工廠。隨後比亞迪與戴姆、長城與寶馬等企業都紛紛加入合資企業的隊伍。

據不徹底統計,在2018年已經公佈了新能源汽車規劃的大部分合資品牌,有20餘款新能源汽車會在2019年上市。其中就包括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上汽通用等合資企業。

從各大外資企業浩浩湯湯地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的佈局來看,將來合資品牌的隊伍將會不斷壯大。而在無形之中,合資企業凝聚的這股力量正影響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

這麼說是由於,這些合資企業雖沒有國內自主品牌的先入優點,可是如大衆、寶馬這些企業,他們在汽車市場上具有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產銷能力、市場影響力、採購議價能力等先天優點。

再加上,他們選擇了強強聯合的戰略方式,在資金、技術、銷售量、品牌背書等方面上都有雙倍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下降了新企業發展新產品的難度。將來,隨着這些合資企的產品走進市場,被消費者接受,逐漸成爲汽車市場中的重要成員也無可厚非。

而伴隨着合資風潮涌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賽道上愈發擁擠,市場份額受到擠壓的自主品牌天然不會坐以待斃。這就預示着,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如今半明半暗的較量,會全面演變成正面交鋒。

合資交鋒自主:新能源之花將落誰家?

現在,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刺激了傳統車企的改革與合資企業的崛起,隊伍的壯大讓自主品牌的危機感愈來愈大,受到刺激的車企們戰火越燒越旺,特別是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間的交鋒正持續升級中,將來新能源汽車行業會走向何方,更是備受市場的關注。而從杉車網近期發佈的《杉車網新能源汽車行業數據報告二:全面電動化,出行市場成新能源汽車新藍海》中,便給了一份重要的參考。

在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對壘的過程當中,其實就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條上攀之路。就拿北汽、比亞迪等自主品牌來講,寶馬、大衆等合資企業的強勢入局,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先入者們的利益,若北汽、比亞迪們想要守住原有的先入優點,就須要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出產更優質的產品。而對於合資企業而言,儘管是之後來者的身份入局,但在先入者的優點壓力下,入門門檻就在無形中被提高了幾個高度,技術等力量也不會僅侷限與現有的水平,這就是車企們一個主動與被動式的進步過程。

就是在這樣的對陣過程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會隨着車企們的比拼,走向科技化。也就是杉車網大數據報告中所說的全面自動化。

另外,各大企業在搶奪市場的過程當中,不只是技術上的比拼,還蔓延到了場景的搶奪。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已有廣東、三亞、深圳、北京等多個省市公佈出租車全面自動化的安排。很顯然,愈來愈趨於全面自動化的新能源汽車,正成爲出行市場的一大主力干將。

整體而言,伴隨着政策的指引,新能源汽車的原有格局正不斷受到新涌入者的影響,促進戰場的升級。寶馬、大衆們正不斷憑藉技術與品牌實力,爲行業帶來新的生機,而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自主品牌受到上升壓力的影響後,也在積極調整迎戰。將來誰主沉浮還還沒有可知?

但就目前雙方的佈局戰略而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已經燒到了場景、應用等地兒,將來必將蔓延至整個市場,行業升級之戰全面爆發,新能源汽車稱霸市場或指日可待。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