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級工程師,六年架構師,十二年美團送外賣,程序員的職業發展之路

三年高級工程師,六年架構師,十二年美團送外賣,程序員的職業發展之路

今天網上閒逛,看到前段時間虎撲上的一篇熱貼,《一年前,我月薪兩萬被人叫老總,現在35歲在美團送外賣》。講的是一個新媒體公司從業者人到中年的人生境遇。
作爲一個十七年的程序員老兵,看得我也是心有感觸。
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篇相似的文章,一個35歲的名牌大學研究生,到BAT去面試,被人家像垃圾同樣趕出來。還有一篇在華爲工做十年,月薪數萬的工程師,被華爲勸退以後,連一萬月薪的工做都找不到。程序員

爲何這類文章會愈來愈多?
中國互聯網開始的時候是00年左右,真正發力的時候也就是05年左右,算下來這波工程師到如今差很少過了35歲。計算機、軟件學院、信息學院等畢業生,加上各大培訓機構出來的工程師,每一年有幾十上百萬的新生力量。更恐怖的是這樣已經發展了十五年,也就是市場上充滿了各種水平的工程師。
再聯想到近期思科上海部門大裁人,以前的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一鍋端,京東、騰訊、阿里、滴滴等連續不斷大換血,甚至頭部公司直接勸退35歲以上的工程師……
因此這個趨勢是必然的。
再看邊身的朋友,有個作保險的老大哥,手下有幾百號人,常常會一塊兒喝酒吹牛。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說他團隊來了幾個作互聯網的,產品經理、運營經理、工程師都有,公司倒閉了,都來他這裏賣保險。
如今聽到身邊朋友轉行的比較多,有個技術不錯的工程師,後來據說他在開滴滴,仍是得慶幸他們還能夠賣保險、開滴滴,甚至送外賣。男人在家面前,什麼都不重要了。面試

三年高級工程師,六年架構師,十二年美團送外賣,程序員的職業發展之路

爲何這些事發生在他們身上?
咱們來看下行業形勢,如今行業在兩極分化。
1、企業往行業化、產業化,甚至財團化走
如今全部行業都進入血拼期,企業拼的不是哪一個產品作的好,渠道作的好,或者關係好,而是企業全方位的拼殺,產品、團隊、資源、關係、服務、質量、資源等等。因此中小企業作的好的,基本上被這些大企業收編,成爲產業鏈或者行業鏈的一環,通常的被行業淘汰。
2、新概念創業
這幾年炒概念特別嚴重,共享經濟事後,滿大街的鋼鐵垃圾。這一兩年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能創業的都在這些方向拼殺,但願能在細分的領域成爲獨角獸。
前段時間公司要加幾我的,我在網上搜了下JAVA工程師,有無數份BI工程師的簡歷出來;這段時間,公鏈的形勢也很差,身邊的朋友也都不談區塊鏈了,看來新概念也在洗牌了。
基於這兩種行業形勢,大企業輸出的是文化、流程、規範,因此對工程師的專業性、規範性、系統性的要求就會提升。而創業公司,注重的是項目快點上線,公司等着項目上線作融資,求生存。因此對工程師的專業性、規範性和系統性要求不高,甚至沒有,只要你加班加點把項目作出來就行。
而咱們知道,創業成功率很低,因此這類型的工程師,他們的水平,除了寫代碼會更熟練,懂得幾個框架以外,專業性不強,基本上進不了大企業,只能在創業型的企業流浪。失敗經歷愈來愈多,而沒有成功經歷,天然後面找工做更難,因此天然而然的出現中年危機。架構

三年高級工程師,六年架構師,十二年美團送外賣,程序員的職業發展之路

要怎麼破局?
對於已經陷入中年危機的程序員,看你的造化了,還能有地方窩着,就努力提高本身的價值,延續本身的職業生涯。轉管理,你們都懂,可是到中年危機了再轉,難。這近段時間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但願能找到好的方法。對於新入行,或工做年限還沒那麼長的程序員,咱們就應該提早爲本身的職業規劃作準備。
作職業規劃的方法:
第一. 須要知道程序員有哪些發展前途。
我提出了程序員次第理論和四條成長線,這樣你就能夠勾畫出程序員的成長地圖,無論你是走技術路線,仍是走管理路線,你就知道須要通過哪些次第,怎麼成長。
第二. 須要準確的定位本身在成長路線(技術路線或管理路線)的哪一個位置。
咱們須要知道每一個次第的程序員要掌握的技能要求、技術範圍、交互範圍和責任範圍,這樣咱們才能準確的定位。
責任範圍是該崗位爲「什麼」負責;交互範圍是工做過程當中要打交道的人;技能要求是講該崗位要具有的能力;技術是該崗位要掌握的技術。
第三. 須要知道每一個次第的成終年限,否則等你遇到中年危機了,再來談發展就晚了。
有了職業規劃以後,咱們須要懂得選擇企業,選擇跟本身方向一致、有前途、而且本身有發展前途的企業,而後咱們要有一套完整的打法,在企業裏才能快速成長。不能東一榔頭、西一錘子,就期望拼着青春,天天加班到十一二點,就能有發展,這樣就會出現開頭的故事。
歡迎你們關注我,我會持續的寫這類的博文。框架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