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一輩子的中關村創業大軍,一羣勇往直前的技術人

穿凡客 T 恤,泡車庫咖啡,聽創業講座,滿嘴都是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朋友圈全是 CEO,BAT 大格局瞭如指掌,張小龍貪嗔癡如數家珍。肉夾饃只吃西少爺,約飯局去雕爺,喜歡羅永浩賽過喬布斯,逢人便談互聯網思惟……這曾是一個羣體的顯著特徵。程序員

曾經,提起中關村,人們想起攢機、光盤與草根商人們組成的賣場。賣場周邊不遠的地方,是全國頂尖的理工科學府們,以及象徵中國科技發展最高層次的科研所們。小程序

現在,學府仍在,科研所仍在,草根商人們仍在,只是草根商人們有了新的名字,賣場也徹底換了模樣。微信小程序

21 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創業者成了這個時代最時髦的身份之一,從車庫咖啡開始發展起來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成了多是全中國創業者密度最高的一個地方。這裏的主流再也不是 VCD 機與光盤的碰撞。這裏的主流是資本與創意的碰撞。那些寫代碼的程序員們,也紛紛來到這裏。他們看見了什麼?他們經歷了什麼?他們改變了什麼?且看本期二叉樹視頻——微信

《創業的技術人們》app


《衆生相》十集人物紀錄片 | 第六集
ide

由 InfoQ 二叉樹 出品學習

創業,就是一種生活而已。網站

創業者姓名:何江、葛萬元

創業前經歷:人工智能相關研發,iOS、Android 應用研發。

當前創業項目: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孩子學習鋼琴。


技術出身的兩人曾經很是的自信。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歷讓兩人意識到,技術的成功不等於產品的成功。兩人脫離了何江所描述的那個「技術黑洞」,在產品、需求、用戶、市場方向不斷的提高本身的認知。人工智能

「爲何要創業?」url

「這是人生價值實現的一種途徑吧。固然,追求財務自由也是一個方面。」

「感受創業給本身帶來了什麼?」

「感受本身對世界的理解提高了。之前是很單純的技術人,通過各類事情的磨礪,如今各方面的素質都更好了。」

「是什麼讓大家一路堅持到如今?」

「創業已經融入我倆的血液裏邊。對於本身喜歡的事情,是不須要咬牙堅持的。「

***

最開始我以爲技術在一個公司中能佔到的比重是 70% 以上。可是目前來看,僅僅是在百分之 30 左右,甚至比 30 更低。對於一個純技術公司也是如此。


創業者姓名:劉彬

創業前經歷:MTK 開發、Android 開發、iOS 開發、全棧開發者。2016 年 10 月出來創業。

當前創業項目:爲創業者提供微信小程序開發服務。

圖片

劉彬以前供職過的兩家公司都上市了,我的經濟方面已經有了必定的基礎。這一次拿本身的資金出來創業,但願能「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

「創業一年多了,順利嗎?」

「不順利。多是技術人創業一個比較容易有的問題吧,由於技術人容易以爲把這個事情作好了就 OK 了,但其實要讓市場承認你,仍是須要不少其餘的東西把這個事情推廣出去。第一次創業沒什麼經驗,仍是走了不少彎路。」

「一開始想象中作小程序創業是怎樣的?」

「原來我以爲第一小程序是一個機會,它是一個新的東西,你們的起點是同樣的。第二我有技術背景,作這個事情沒有技術門檻。第三我選擇的方向是爲創業者作技術服務的角色。我本來想的一切會很順利。但多是由於基於微信吧,它的發展取決於微信的開放政策。它是一月九日發佈的,到三月的時候尚未太推這個東西,在那兩個月中,咱們團隊就發生了一些巨大的變化,影響了後續的發展。」

「團隊的小夥伴們是怎麼找的?」

「前期創立的時候,主要都是同窗。我在北大上了一個在職教育,主要是那邊的同窗。」

「您不會是專門爲了人脈去上的課吧?」

「那倒不是。我是作技術的,但我也有業務路線,個人業務路線是廣告。我之前的公司是廣告公司,後來我在北大進修了廣告學。固然人脈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仍是系統的知識。技術人員仍是要結合業務才能更好的知足市場的需求,發揮本身的價值。」

「感受創業快樂嗎?」

「創業我基本上是這樣一個狀態:早晨起來咱們感受能夠改變世界,可是晚上可能有一些什麼東西,咱們感受很是的沒有但願。可是咱們次日起來,咱們又以爲咱們的理想立刻就要快實現了。可能談不上快樂仍是不快樂,可是讓我從新選一次,我應該還會選擇這條路。」

***

都說創業九死一輩子。誰在創業以前都以爲本身是那個一輩子的人。

創業者姓名:李春海

創業前經歷:河北政法大學工程測量專業,畢業後學習了軟件開發成爲一名程序員,2017 年上半年離職創業。

當前創業項目:垂直武術搏擊領域的互聯網平臺。


在採訪李春海以前,他剛剛作完一場車庫咖啡的中午 CaseShow。體型偏瘦而精幹的李春海,穿着豎條襯衫和深紅色西裝外套,本身看上去就有點像一個散打運動員。他說本身從高中開始練習散打,如今創業至關因而把愛好當職業。

「爲何要創業?」

「我可能就是個喜歡折騰的人吧,大學的時候我就本身代理過汽水,作過火鍋店,如今算是我第三次創業。我一直喜歡武術搏擊,本身去學開發也是由於想要本身作出來一個本身想要的這樣一個互聯網平臺,只是後來發現這件事情只靠本身是作不出來的,因此去工做攢資金,爲這件事情作準備。創業的目的首先是爲了本身心中的那份情懷。」

「一開始創業的資金都是你工做攢出來的嗎?」

「那時攢的錢早就被騙光了。技術 VC 裏有坑,創投類的欄目也有坑。好比有一個欄目叫《我要去創業》,說 9000 塊錢讓咱們上電視欄目與導師進行溝通,而後交完錢簽完合同就杳無音訊了。過段時間我再一查,當時那個欄目的全部的工做人員都已經被告上了法庭。家人都很支持我,可是我不想讓他們負擔太多,因此後來我使了不少網貸。阿里的螞蟻借唄,騰訊的微粒貸,萬達的塊錢,都是個人種子基金。「

「你的小夥伴們都是怎麼找的?」

「有一個小夥伴是原來作工程認識的,後來他也不作工程了,作了一個滴滴代駕的分公司,後來據說我在作互聯網創業的項目,就過來了。還有一個是我坐優步的時候遇到的,當時他在公司出來,沒事兒出來拉個活兒,我當時在車上打電話跟朋友聊個人項目,次日他就打電話約我出來吃飯,我才發現他自己也是一個創業者,開了三家公司,而後他把三家公司都交給他的老婆,過來作這邊。期間還遇到了不少支持個人人,包括有一筆錢仍是我在遊戲裏認識的網友給我打過來的。」

「壓力會很大嗎?有這麼多人信任你、支持你。」

「壓力很大啊。三點以前我就沒有睡覺過的。睡不着。如今他們跟着我,連工資都沒有。有小夥伴生活不太好的,晚上出去跑外賣,白天跟咱們跑業務。可是我以爲,咱們的項目就像 2017 年的這個冬天同樣,立刻就要過去了。「

」可是您好像也很享受這個狀態?「

」對,我以爲很是好啊。創業就像一場修行同樣。從最先不少事情都不懂,朋友圈也很窄,到今天不少東西我都明白了,運營、管理、股權、商務洽談都是我本身作,這樣一路下來,我發現我成長的太多了。「

***

就創業來講,將來的不肯定性我以爲是最迷人。

創業者姓名:邵鵬

創業前經歷:在 58 同城工做過,後來跟着一個客戶出來作過一段時間的電商網站。今年四月開始如今的創業項目。

當前創業項目:面向全國各個高校大學生的電商購物網站。

圖片

邵鵬是北理工大學車輛專業出身,作過一些網站,但自認不算是一個技術創業者。他認爲在當前的電商領域,技術不算是一個特別大的壁壘,主要是看執行、看推廣。在邵鵬的團隊,目前不少的技術需求是靠外包來完成。

「感受創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咱們創建了一個合夥人團隊,在全國一百多個城市一些比較主流的大學都有咱們的小夥伴。咱們上次去武漢,去以前就有小夥伴幫咱們都安排好了,去河北也是,這點是我比較欣慰的。」

「創業以前和以後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創業以後,我全部的時間都留給團隊了,我最喜歡的足球也沒時間踢了,我從 130 多斤變成了 160 多斤(笑)。可能最大的不一樣是我對不少事情的見解不同了,可以從更多的維度去看一件事情。」

「您如何定義成功這件事?」

「不一樣的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好比結婚生子,在北京買一套房子,或者有一個很大的事業等等。對我來講,可能成功就是咱們的團隊可以往前走,完成一些既定目標。只要小夥伴們能一塊兒往下走,我以爲對我來講就是成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