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幾則

1,漫步在互聯網創業園區,我以爲彷佛在動物園,旁邊都是抓耳撓腮的猴子,奇形怪狀,奇技淫巧,沒有任何價值,遲早都會死掉docker

2, 任何管理手段,規章制度,有三個原則安全

  •  避免和人性作鬥爭
  •  制度,管理,要避免陷入無窮無盡的博弈之中
  •  要利用,善用人性

 3,我對2B的普惠金融是否是一個真命題有疑問服務器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大額的沒有保障的企業投資絕對是高風險的;而從小企業主而言,違約的收益絕對是巨大的。對於金融企業而言,小而分散的2C投資是風險可控的高價值產品。因此,2B的普惠金融不是一個真命題。架構

     將來的微型,但有價值的中小企業應該如何獲取金融資源?併發

     我我的以爲應該經過的是供應鏈金融這條路,即這類小微企業,必須依附於某有關聯的大型產業鏈,由有業務相關性的產業鏈的巨頭爲其提供供應鏈金融產品。而不該該由金融企業直接提供。分佈式

    如今的狀況是,在製造行業,中國尚未市場龍頭企業存在。高併發

    高鐵,大飛機,汽車,也許是但願所在,他們必須徹底市場化。性能

4,零售行業的惡架構設計

中國的傳統零售巨頭,直接吸納了中國離散的製造業消做坊,非但不能反哺,反而吸血。設計

互聯網新零售,同樣的。

他們都沒有介入行業自己,亦不可能對行業真正有提高。

因此,白色家電等龍頭企業,被他們使用各類市場營銷手段,唆使,玩弄,競爭,各個陷於筋疲力荊之地。

 

行業龍頭,是毫不能受制於人的。
白色家電各自拓展渠道,大概是後續作的改進吧,亦是但願所在
不幸的是,白色家電的春天已通過去了
 

4,互聯網市場上半場是2C的,已經結束了;下半場必然是2B的,尚未開始

    2B最大的如今是華爲,其次是阿里。這並不重要

    企業互聯網市場三個層次,IAAS,PAAS,SAAS,最大的市場實際上是SAAS,如今尚未巨頭出現,如今這兩個只是在一個小水坑裏的小魚,到了一個大水坑,他們能不能是最大的,我持開放態度。

    到一個大水坑,最重要的是基因。而不是如今的體積,鯉魚,草魚是沒前途的。

    中國的SAAS爲啥還沒作起來,是由於還沒找到2B類軟件的本質。任何一類事,第一個作好了,第二個相似的就抄襲的很快,這是中國市場的規律,中國的市場競爭是很是殘酷而快速的。

     固然,也有可能SAAS類市場,之後不僅是一個巨頭。由於企業們本質上就是理性人,自己就必定會避免單供應商。另一方面,2B的SAAS軟件,任何一個企業領域,太深刻;而又有太多的企業領域了——碎片化太嚴重。

4,SAAS巨頭,千萬不能上雲,千萬不能上雲,千萬不能上雲
上雲,就不能避免被渠道巨頭吸血,唆使,玩弄的命運
業務必須和技術分離
從而使本身立於不敗之地

5,企業軟件的核心要求是什麼,若是要排序,不一樣行業可能不一樣,但基本包含

核心的需求
可靠性
一致性
業務靈活性( 可擴展性)

次要的需求
性能
高併發
海量數據

在互聯網圈,尤爲創業圈,對軟件架構的核心需求實際上是業務靈活性,可擴展性;在傳統行業,更可能是可靠性。金融行業在一致性頗高。大多數企業,都是多重要求都有。

這在架構上,不一樣風格不一樣架構;混合風格,混合架構,輕重比例而已。

so,咱們要提倡三離四化的架構設計原則

 

6,微觀治理,技術治理

幾乎全部的員工都忙到半死,都996
幾乎全部的部門人手都不夠,喊着要招人
可是從老闆的角度看來,這點業務,須要400個開發麼?
活着從技術的宏觀角度,咱們這100TPS,須要300個服務麼(每一個服務器分配0.3個)

簡直是笑話

老闆想盡辦法,弄不少不少管理培訓,告訴咱們千萬不要壓迫員工,996,要從管理上找效率
這根本沒有對症下藥

問題在技術層面,在微觀層面
舉個例子
要搞服務治理,有很簡單的方案,一兩週作完,開發人員商量商量,弄個docker,作了半年。
要搞監控方案,有簡單的技術方案,一兩週很輕鬆作完,開發人員搞了一大堆技術 pp,zipkin,分佈式,作了半年。
要搞安全治理,有很簡單的方案,幾個措施就差很少,列舉了幾百條,要搞半年

這樣的事情,每每半年都幹不完,最後也每每不了了之

一個朋友說
譬如蓋一個跨海大橋,咱們最缺的是設計師,是技術上面的治理
而不是缺包工頭的管理水平
是關愛性的包工頭好,仍是嚴格型的;用納米磚頭,仍是水泥磚頭

真正懂業務,懂技術,能設計的架構師,在SAAS行業,在互聯網行業,都是很是稀缺的

不過最關鍵的問題是,管理層興許就沒有認識到業務的高層技術設計——(每每被利誤解爲中間件)——的存在的必要性。

某種意義上,還處於原始/封建社會的建築水平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
本站公眾號
   歡迎關注本站公眾號,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