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Grail進行大規模基礎設施管理

易於獲取當前系統狀態對於規模化構建、維護基礎設施相當重要。因爲Uber的商業持續擴張,咱們的基礎設施在規模和複雜性上不斷增長,使得咱們必要時獲取所需信息變得很困難。node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咱們開發了Grail,一個聚合狀態信息並在一個全局視圖中展現、橫跨多個數據中心和區域的平臺。有了Grail,咱們能夠更容易地開發快速、健壯的運維工具。git

繼續閱讀以瞭解Grail如何經過圖模型,根本性地改變Uber工程部門操做存儲的方式,使團隊更容易縫合不一樣源頭的數據。github

設計簡單的管理方式

2016年底,爲了支撐不斷增長的負載,咱們把全部數據庫主機從旋轉式硬盤更新到固態硬盤。有一步很重要,就是依然可以鑑別和追蹤使用舊硬件的成千上萬數據庫。redis

那時候咱們沒有容易的方式獲取設備的當前狀態,而且還要追蹤大量腳本和任務。這驅使咱們尋找不一樣的方法來開發大規模運維工具,需求以下:數據庫

  1. 持續收集整個基礎設施的狀態。
  2. 惟一的全局視圖。
  3. 低延遲從全部數據源獲取全部數據。
  4. 關聯全部數據源的數據。
  5. 簡單添加和刪除數據源。

Grail簡介

不像Metricbeatosquery等相似信息收集系統,Grail不收集特定領域的信息,它的角色是一個平臺,以高可用和響應式的方式聚合、連接和查詢來自不一樣數據源的數據,例如主機、數據庫、部署和全部權等信息。它高效隱藏了實現細節。json

此外,你能夠接近實時的方式,快速獲取下面問題的答案:bash

  1. 哪些主機當前空閒空間超過4TB?
  2. 某個團隊的數據庫使用多少磁盤空間?
  3. 哪些數據庫運行在旋轉磁盤上?

若是你的服務和主機不多,這些問題就不重要。你只須要寫一個腳本,在須要的時候直接收集信息就好了。可是以Uber的規模,當你有一堆服務和數十萬主機時,這種方法就失效了。節點太多響應就會慢,查詢完後數據關聯會出錯,結果也不能反映真實狀況了。大規模場景下很難及時收集狀態。架構

一個關鍵結論是「不存在惟一的真理來源」。數據中心和系統的信息老是分佈在多個地方,只有把它們關聯起來才能作決策。更復雜的是這些狀態一直在變:主機的空閒磁盤空間在變、供應新的存儲集羣、並行發生的其它事件。整個系統的狀態不可能實時獲取,只能接近它。運維

規模化維護

Uber的存儲平臺團隊開發維護的存儲系統支撐了拍字節的關鍵任務數據,咱們的運維工具備一套標準的自我修復範式,有三個簡單步驟:首先咱們收集系統狀態,而後和正常狀態比較,最後處理異常數據。分佈式

咱們構建的全部操做工具都通過這個循環,直到系統狀態收斂於正常狀態

如前文所述,在大規模場景下,不使用Grail這樣的聚合平臺是很難收集狀態。舉個例子,當咱們想獲取全部運行主機當前狀態時,好比trips數據。首先咱們要先找出哪些主機包含這個數據。接下來咱們要鏈接到這些主機並收集當前狀態。最後轉換並展現結果。

有了Grail,咱們只須要運行一條查詢語句,就能夠得到須要的信息:

TRAVERSE datastore:trips (
  SCAN cluster (
    SCAN db (
      SCAN host (
        FIELD HostInfo
      )
    )
  )
)
複製代碼

結果以json文檔的形式返回,與查詢結構很是類似,對代碼友好。下面的代碼片斷展現了運行上面查詢語句的精簡版結果:

{
	"__id": "datastore:trips",
	"cluster": [{
		"__id": "cluster-trips-us1-44",
		"db": [{
			"__id": "cluster-trips-us1-44-db26",
			"host": [{
				"__id": "host:database862-sic1",
				"HostInfo": {
					"cpuCount": 24,
					"puppetRole": "database",
					"memory": {
						"freeBytes": 1323212425,
						"totalBytes": 137438953472
					},
					"disk": {
						"freeBytes": 48289601723,
						"totalBytes": 1598689906787
					}
				}
			}]
		}]
	}]
}
複製代碼

拼接數據

Grail圍繞對Uber基礎設施的兩項觀察進行設計。第一,基礎設施中節點和節點間的聯繫能夠很天然地建模爲圖。

有了Grail,基礎設施被表示成相互鏈接的節點圖

模型圖中的節點經過惟一的鍵進行標識,鍵由類型和名字以type:name的形式構成。數據源使用節點鍵將包括屬性和鏈接的數據附加到節點上,所以數據就好像被節點鍵標識同樣。節點的鍵空間是全局的,而屬性和鏈接的鍵空間相對於節點是局部的。

Grail的對象模型是這樣的,建模圖中的節點由數據源生成的屬性和鏈接隱式定義,這意味着下面條件至少知足一條節點A存在:

  1. 數據源產生的數據有A的屬性。
  2. 數據源將節點A與至少一個其它節點關聯。
  3. 數據源至少將其它一個節點與A關聯。

第二點是單個基礎設施概念,好比主機或數據庫的信息是去中心化的。這意味着獲取完整數據視圖須要結合不一樣系統的信息。

Grail的方法是讓每一個數據源提供本身所屬子圖來解決去中心化問題。這些子圖可能會有重疊,由於數據源可能把屬性和鏈接附加到同一個節點。

圖4:每一個數據源提供它們本身的子圖,而且將數據附加到節點鍵上。查詢時將這些子圖結合起來,提供整個基礎設施的視圖

上圖最上面展現了三個子圖。實線和顏色表示子圖由哪些數據源提供,虛線表示整個圖。下面的圖表示從Grail用戶的角度看到的視圖。

經過方法,咱們能夠自動更新數據源的全部數據。對不一樣數據源,咱們可以以不一樣的速度並行更新數據。

上圖中,數據源1在鍵HostInfo下附加屬性,數據源2鍵ServiceInfo下附加屬性,並將此節點和關聯類型Service下的一系列服務創建聯繫。

數據導航

隨着設計的實施,咱們須要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在圖中執行特定遍歷。咱們調研的技術中沒有能很好符合需求的。好比,GraphQL須要定義模式,且不支持映射和節點間命名關聯。Gremlin彷佛能夠,但實現並單獨使用它很是複雜。因此咱們開發了本身的方案。

咱們的查詢語言YQL,用戶只須要指定一個開始節點集,而後經過後面的條件遍歷圖,同時與沿圖屬性中的字段交互。舉個例子,下面的查詢語句列出了全部知足條件的主機:空閒內存大於40G、剩餘磁盤空間大於100G且是SSD:

TRAVERSE host:* (
  FIELD HostInfo
  WHERE HostInfo.disk.media = 「SSD「
  WHERE HostInfo.disk.free > (100*1024^3)
  WHERE HostInfo.memory.free > (40*1024^3)
)
複製代碼

遷移到內存

從發佈起Grail的架構經歷屢次迭代。起初,它是咱們以前數據庫運維工具的內部組件。初版迭代受TAO啓發,基於Python開發,使用redis存儲圖。當它變得低效時,咱們決定把它做爲一個單獨服務用Go重寫,使用共享的ElasticSearch集羣存儲。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咱們發現這個方案在快速、有效攝取和查詢所需信息時,缺乏伸縮性和低延遲。

咱們從新思考它的架構,把以前存到共享ElasticSearch集羣中的數據遷移,改成直接存儲到每一個查詢節點上定製的內存數據庫裏。

當前Grail的高層架構包含三個組件:

  1. Ingesters,從配置的數據源收集數據。
  2. Coordination,確保嚴格的數據更新順序。
  3. Query Nodes,爲數據獲取提供水平擴展能力

Ingesters週期性從預配置的數據源中收集數據,而後經過Coordination集羣傳輸,最後存儲到每個查詢節點上的datastore中。Coordination由定製的內存Raft集羣實現,基於etcd Raft庫開發。Raft協議確保數據更新和被存儲到datastore的順序,同時確保重啓後數據一致。Coordination NodesQuery Nodes都包含了存儲在datastore中的每一個數據源最新數據更新。當Raft-logs被截斷時,Coordination Nodes只使用datastore中的數據來建立當前數據的快照。

datastore是一個簡單的鍵/值抽象,數據源的名字做爲鍵,不一樣的鍵下面存儲每一個數據源最新的數據更新。全部數據源的數據分開存儲,只有在執行查詢時才聚合起來。

Grail經過在每一個區域運行各自的實例,爲咱們提供基礎設施的全局視圖。每一個實例負責從本地主機和服務收集數據。查詢節點根據配置追蹤本地和遠程區域上的raft-log。當執行查詢時,查詢引擎把本地和遠程信息結合起來。

爲了擴展Grail,咱們能夠部署多個coordination集羣、擴展查詢引擎來支撐分佈式查詢,以便未來能夠增長數據吞吐量和大小。

處理精確問題

在與分佈式系統交互時,考慮到信息不許確很是重要。無論數據如何提供,來自聚合平臺或直接來自源頭,在系統變化時不可避免會有延遲。分佈式系統不是事務的,你不能用一致的快照獲取它。無論基礎設施規模如何,這些條件都是對的。

咱們的運維工具使用Grail的信息作決策。當這些決策須要改變系統時,在應用改變以前,咱們老是確保雙重檢查源頭的信息。舉個例子,當主機端的代理程序被分配任務時,代理程序在執行任務前會先檢查先決條件是否知足,好比判斷主機是否有足夠的磁盤空間。

關鍵點

正如前面所討論的,高效基礎設施管理須要深入洞察系統狀態。當規模很小時這很簡單,你只須要按需查詢數據便可。可是這個方法不適用大規模系統,這時你要將信息聚合到一處。正如咱們在實踐中學到的,當有數十萬主機和許多系統時,快速獲取合理且最新的系統狀態很重要。

最後Grail的優點能夠總結爲三點:

  1. 全部數據都被聚合到支持通用查詢API的單一共享模型。
  2. 低延遲查詢全部地區當前狀態。
  3. 團隊能夠附加本身特定領域的概念,並將它們與來自其它領域的相關概念關聯起來。

目前,Grail服務咱們存儲方案的大多運維工具,而且對基礎設施的各個方面都有幾乎無數的使用案例。事實上隨着信息範圍不斷增長,會有更多的使用案例。

學習總結

Grail has made it easy for us to build tooling that quickly and robustly performs complex operational tasks.

這句話很容易意會,但用準確、精煉的語言表達出來還很難。我是這麼翻譯的有了Grail,咱們能夠更容易地開發快速、健壯的運維工具。

In figure 5, Data Source 1 attaches a property under the HostInfo key, while Data Source 2 attaches a property under the ServiceInfo key and associates the node with a range of other service nodes in the graph under the association type Service.

這句話後一句很差理解、很差翻譯

lets users specify a starting collection of nodes and then traverse the graph by following associations while interacting with the fields stored in the properties along the way

很差翻譯,借鑑工具後翻譯以下讓用戶指定一個節點集,而後經過後面的關聯遍歷圖,同時與沿圖屬性中的字段交互

Over time, however, this solution also lacked the scalability and latency we needed for fast, efficient ingestion and querying.

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咱們發現這個方案在快速、有效攝取和查詢所需信息時,缺乏伸縮性和低延遲。

Distributed systems are not transactional—you cannot capture it with a consistent snapshot.

譯者說

本文介紹Uber存儲平臺團隊是如何管理本身的存儲基礎設施的。它們須要收集狀態,而後根據這些信息執行運維任務、制定決策。

他們開發了Grail來管理,不斷迭代來提高性能。將基礎設施抽象成圖模型,而且本身開發了工具來快速遍歷圖。他們面臨多個挑戰:分佈式系統的數據延遲、不許確問題,查詢性能低等。最後都很好的解決了,這些方法對咱們有借鑑意義。

公衆號[QuanTalk],專一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獨立思考、閱讀分享。歡迎關注交流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