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kit-margin-before 及 擴展瀏覽器前綴、內核

-webkit-margin-before 是CSS3.0對於文章段P容器的定義方法語句。web

display:block只定義了P容器爲一個塊,瀏覽器

而:-webkit-margin-brfore/after:1em ---- 分別定義P的上邊距和下邊距的數值是1倍字體高度,若是是10px的字,那麼邊距就爲10px;ide

-webkit-margin-start/end:0px ---- 定義P容器爲左右邊距都爲0px字體

也就是說CSS3中:spa

p {ip

display: block;it

-webkit-margin-before:1em;容器

-webkit-margin-end:1em;軟件

-webkit-margin-after:1em;webkit

-webkit-margin-start:1em;

}

至關於CSS2中:

p {

display: block;

margin-top: 1em;

margin-right: 1em;

margin-bottom: 1em;

margin-left: 1em;

}

但因爲CSS3要求瀏覽器版本較高,因此國內並無流行CSS3樣式,依然以CSS2爲主流,但之後應該是CSS3的天下,由於它表明着先進。

 

瀏覽器內核:

  webkit最初是Apple公司的一個開源項目,他們自家的Safari有用,以後Google也是用這個排版引擎加上本身的V8 JavaScript引擎創建了一個開源的瀏覽器項目Chromium,而且利用這個項目只作了自家的Chrome。同時這兩家在移動平臺上的瀏覽器內核都是用的webkit。得益於Chromium引擎,在PC平臺上也有不少的webkit瀏覽器:360、世界之窗、楓樹瀏覽器、太陽花瀏覽器、搜狗瀏覽器、遨遊三、獵豹瀏覽器。基本上說本身是雙核,有什麼極速模式的,都是用的Chromium,相對應的,Microsoft(微軟)的IE用的是Trident排版引擎,也就是常說的IE內核,Firefox也有本身的Gecko排版引擎。Apple的iBooks一樣也使用了webkit做爲排版引擎,而Sigil這個編輯軟件,用的則是Chromium,由於也是webkit內核。

瀏覽器前綴:

  經常使用:-webkit-(Chrome)、

     -moz-(Firefox)、

     -0-(Opera)、

     -ms-(IE)

  爲何要有私有前綴呢:

    制定HTML和CSS標準的組織W3C動做是很慢的,一般,有W3C組織成員提出一個新屬性,好比說圓角border-radius,你們都以爲好,可是W3C不會爲這個屬性制定標準,而是要走複雜的程序,通過不少的審查,而瀏覽器商不肯意等那麼久,他們以爲一個屬性已經夠成熟了,就會在瀏覽器中加入支持,可是避免往後W3C公佈了標準,border-radius的標準寫法確立以後,再讓新版的瀏覽器支持border-radius屬性。

    例如:Chrome10是不認border-radius這種寫法的,只能用-webkit-border-radius,而Chrome12就能認了,因而在寫CSS的時候,這樣就能確保Chrome10和12的網頁都能正常顯示。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