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我來講是很特別的一年,從一個對前端後端不瞭解的人,成爲了一個技術控;從一個對計算機不感興趣的人,成爲了一個想盡量多地汲取計算機知識的人。php
我從初中的時候就對科學感興趣,不過不是對計算機。在初三的那一年,我逐漸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因而高中以後,無論讀懂讀不懂,就開始看霍金的《時間簡史》,瞭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對量子力學有很大的興趣,這些興趣也一直保持到如今。固然了,那時候看這些也只能算作科普,書裏面的公式是一個都看不懂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薛定諤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堡的不肯定性原理,雖然看不懂這些公式裏的一個符號,可是這些公式卻令我着迷,我急切地想知道那些公式裏的字母、符號所表明的物理意義。所以那時的我,很想快點上大學,想在大學裏面學習到那些深奧的卻一直在吸引着個人美輪美奐的數學公式,但高考後,由於對於基礎科學就業前景的擔心和高考分數的限制,我在無奈之下報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我在高中時是怎麼也想不到本身會報計算機專業,我對計算機一竅不通,毫無興趣。大一的時候,令我感興趣的不是C語言和計算機,而是高等數學,當我看到高等數學裏面的一個個符號、公式的時候,我就會記起初高中時對物理的那份熱愛。由於那份熱愛,即使我如今對計算機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我仍是對大學裏面的數學課程情有獨鍾。前端
2018年初,懷着對物理的執念,我開始瞭解偏微分方程,我不是個聰明的人,可是我相信努力。後來我逐漸意識到自學的困難,畢竟我不是黎曼,不是法拉第。因而我開始思考本身作這些事的意義,我既然報了計算機,爲何很差好學它,基礎科學和工科都是科學,學好哪個均可以有所成就。恰巧在年初的時候我接觸到了python,這門語言讓我對計算機燃起了興趣。python的簡潔優美,讓我改變了對計算機的見解。那時只知道python和人工智能有關,後來慢慢的學習到,python不止能作人工智能,在數據分析上也是頗有優點的一門語言,並且python和java同樣,也能夠作後端,例如flask和django,雖然在使用量上不如php和java,可是實現的功能卻很強大。大二剛開學的時候,我瞭解到了Linux,就本身先用虛擬機裝了一個Ubuntu,經過幾天的瞭解我發現Ubuntu老是提示更新,好像不太穩定,就裝了一個CentOS。那時候的我由於使用Windows使用習慣了,仍是很依靠Linux的桌面的,經過一些天對於CentOS的學習,我逐漸開始依靠起了命令行,畢竟Linux大部分的操做仍是依靠命令行執行。從一開始不知道在Linux系統中輸入密碼根本不顯示,到後來使用ssh,putty和Xshell,那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對計算機的興趣增加了不少,可是那時的我不會想到,在我學習前端的時候還能用到Linux。大一的時候對於先後端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不知道前端和後端是什麼。接觸前端之後,前端實現的效果讓我以爲頗有趣,受興趣的驅使,我慢慢學習了HTML5,CSS3和JavaScript,還有很是有趣的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剛剛學習小程序的時候,裏面的語法讓我很迷惑,後來我才知道,微信小程序的開發用的是vue的語法。經過對vue簡單的學習,我也可以理解一些微信小程序的代碼了。我知道學習前端須要學習jQuery這個很重要的框架,可是因爲前端的知識太多並且雜,我還沒來得及將前端的框架都學到。Linux和前端我都學了一些,可是都須要繼續深刻,我還須要繼續學習。vue
從python開始,我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從Linux到前端,增長了我對計算機的興趣,最近在學的數據分析也讓我知道,計算機能作這麼多事,並且能夠將數據以那麼美的形式呈現出來。如今的我發現一個好用的IDE就會以爲很開心,學習數據分析時發現jupyter這個工具,它呈現數據的方式比pycharm更加美觀,用它進行數據分析讓我感到很舒服。從對計算機產生興趣的那一天到如今,我天天都想學到一些新東西,想在某一天對計算機掌握的極其熟練。固然我沒有忘記個人夢想,我仍是會向個人夢想一直前進,只不過這個夢想已經從物理轉變爲了計算機。java
如今的我,天天都在學習和計算機有關的知識,還會安排一些時間給數學,有時間也會讀一讀文學做品,真的累了,就看會兒手機,這樣的生活很充實,頗有意義。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