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介紹了模塊的語法,本章介紹如何在瀏覽器和 Node 之中加載 ES6 模塊,以及實際開發中常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好比循環加載)。javascript
HTML 網頁中,瀏覽器經過<script>
標籤加載 JavaScript 腳本。html
<!-- 頁面內嵌的腳本 --> <script 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 // module code </script> <!-- 外部腳本 --> <script 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 src="path/to/myModule.js"> </script>
上面代碼中,因爲瀏覽器腳本的默認語言是 JavaScript,所以type="application/javascript"
能夠省略。java
默認狀況下,瀏覽器是同步加載 JavaScript 腳本,即渲染引擎遇到<script>
標籤就會停下來,等到執行完腳本,再繼續向下渲染。若是是外部腳本,還必須加入腳本下載的時間。node
若是腳本體積很大,下載和執行的時間就會很長,所以形成瀏覽器堵塞,用戶會感受到瀏覽器「卡死」了,沒有任何響應。這顯然是很很差的體驗,因此瀏覽器容許腳本異步加載,下面就是兩種異步加載的語法。git
<script src="path/to/myModule.js" defer></script> <script src="path/to/myModule.js" async></script>
上面代碼中,<script>
標籤打開defer
或async
屬性,腳本就會異步加載。渲染引擎遇到這一行命令,就會開始下載外部腳本,但不會等它下載和執行,而是直接執行後面的命令。es6
defer
與async
的區別是:github
defer
要等到整個頁面在內存中正常渲染結束(DOM 結構徹底生成,以及其餘腳本執行完成),纔會執行;express
async
一旦下載完,渲染引擎就會中斷渲染,執行這個腳本之後,再繼續渲染。npm
一句話,defer
是「渲染完再執行」,async
是「下載完就執行」。另外,若是有多個defer
腳本,會按照它們在頁面出現的順序加載,而多個async
腳本是不能保證加載順序的。編程
瀏覽器加載 ES6 模塊,也使用<script>
標籤,可是要加入type="module"
屬性。
<script type="module" src="./foo.js"></script>
上面代碼在網頁中插入一個模塊foo.js
,因爲type
屬性設爲module
,因此瀏覽器知道這是一個 ES6 模塊。
瀏覽器對於帶有type="module"
的<script>
,都是異步加載,不會形成堵塞瀏覽器,即等到整個頁面渲染完,再執行模塊腳本,等同於打開了<script>
標籤的defer
屬性。
<script type="module" src="./foo.js"></script> <!-- 等同於 --> <script type="module" src="./foo.js" defer></script>
若是網頁有多個<script type="module">
,它們會按照在頁面出現的順序依次執行。
<script>
標籤的async
屬性也能夠打開,這時只要加載完成,渲染引擎就會中斷渲染當即執行。執行完成後,再恢復渲染。
<script type="module" src="./foo.js" async></script>
一旦使用了async
屬性,<script type="module">
就不會按照在頁面出現的順序執行,而是隻要該模塊加載完成,就執行該模塊。
ES6 模塊也容許內嵌在網頁中,語法行爲與加載外部腳本徹底一致。
<script type="module"> import utils from "./utils.js"; // other code </script>
對於外部的模塊腳本(上例是foo.js
),有幾點須要注意。
use strict
。import
命令加載其餘模塊(.js
後綴不可省略,須要提供絕對 URL 或相對 URL),也可使用export
命令輸出對外接口。this
關鍵字返回undefined
,而不是指向window
。也就是說,在模塊頂層使用this
關鍵字,是無心義的。下面是一個示例模塊。
import utils from 'https://example.com/js/utils.js'; const x = 1; console.log(x === window.x); //false console.log(this === undefined); // true
利用頂層的this
等於undefined
這個語法點,能夠偵測當前代碼是否在 ES6 模塊之中。
const isNotModuleScript = this !== undefined;
討論 Node 加載 ES6 模塊以前,必須瞭解 ES6 模塊與 CommonJS 模塊徹底不一樣。
它們有兩個重大差別。
第二個差別是由於 CommonJS 加載的是一個對象(即module.exports
屬性),該對象只有在腳本運行完纔會生成。而 ES6 模塊不是對象,它的對外接口只是一種靜態定義,在代碼靜態解析階段就會生成。
下面重點解釋第一個差別。
CommonJS 模塊輸出的是值的拷貝,也就是說,一旦輸出一個值,模塊內部的變化就影響不到這個值。請看下面這個模塊文件lib.js
的例子。
// lib.js var counter = 3; function incCounter() { counter++; } module.exports = { counter: counter, incCounter: incCounter, };
上面代碼輸出內部變量counter
和改寫這個變量的內部方法incCounter
。而後,在main.js
裏面加載這個模塊。
// main.js var mod = require('./lib'); console.log(mod.counter); // 3 mod.incCounter(); console.log(mod.counter); // 3
上面代碼說明,lib.js
模塊加載之後,它的內部變化就影響不到輸出的mod.counter
了。這是由於mod.counter
是一個原始類型的值,會被緩存。除非寫成一個函數,才能獲得內部變更後的值。
1 // lib.js 2 var counter = 3; 3 function incCounter() { 4 counter++; 5 } 6 module.exports = { 7 get counter() { 8 return counter 9 }, 10 incCounter: incCounter, 11 };
上面代碼中,輸出的counter
屬性其實是一個取值器函數。如今再執行main.js
,就能夠正確讀取內部變量counter
的變更了。
$ node main.js
3
4
ES6 模塊的運行機制與 CommonJS 不同。JS 引擎對腳本靜態分析的時候,遇到模塊加載命令import
,就會生成一個只讀引用。等到腳本真正執行時,再根據這個只讀引用,到被加載的那個模塊裏面去取值。換句話說,ES6 的import
有點像 Unix 系統的「符號鏈接」,原始值變了,import
加載的值也會跟着變。所以,ES6 模塊是動態引用,而且不會緩存值,模塊裏面的變量綁定其所在的模塊。
仍是舉上面的例子。
1 // lib.js 2 export let counter = 3; 3 export function incCounter() { 4 counter++; 5 } 6 7 // main.js 8 import { counter, incCounter } from './lib'; 9 console.log(counter); // 3 10 incCounter(); 11 console.log(counter); // 4
上面代碼說明,ES6 模塊輸入的變量counter
是活的,徹底反應其所在模塊lib.js
內部的變化。
再舉一個出如今export
一節中的例子。
1 // m1.js 2 export var foo = 'bar'; 3 setTimeout(() => foo = 'baz', 500); 4 5 // m2.js 6 import {foo} from './m1.js'; 7 console.log(foo); 8 setTimeout(() => console.log(foo), 500);
上面代碼中,m1.js
的變量foo
,在剛加載時等於bar
,過了 500 毫秒,又變爲等於baz
。
讓咱們看看,m2.js
可否正確讀取這個變化。
$ babel-node m2.js
bar
baz
上面代碼代表,ES6 模塊不會緩存運行結果,而是動態地去被加載的模塊取值,而且變量老是綁定其所在的模塊。
因爲 ES6 輸入的模塊變量,只是一個「符號鏈接」,因此這個變量是隻讀的,對它進行從新賦值會報錯。
1 // lib.js 2 export let obj = {}; 3 4 // main.js 5 import { obj } from './lib'; 6 7 obj.prop = 123; // OK 8 obj = {}; // TypeError
上面代碼中,main.js
從lib.js
輸入變量obj
,能夠對obj
添加屬性,可是從新賦值就會報錯。由於變量obj
指向的地址是隻讀的,不能從新賦值,這就比如main.js
創造了一個名爲obj
的const
變量。
最後,export
經過接口,輸出的是同一個值。不一樣的腳本加載這個接口,獲得的都是一樣的實例(單例模式)。
1 // mod.js 2 function C() { 3 this.sum = 0; 4 this.add = function () { 5 this.sum += 1; 6 }; 7 this.show = function () { 8 console.log(this.sum); 9 }; 10 } 11 12 export let c = new C();
上面的腳本mod.js
,輸出的是一個C
的實例。不一樣的腳本加載這個模塊,獲得的都是同一個實例。
1 // x.js 2 import {c} from './mod'; 3 c.add(); 4 5 // y.js 6 import {c} from './mod'; 7 c.show(); 8 9 // main.js 10 import './x'; 11 import './y';
如今執行main.js
,輸出的是1
。
$ babel-node main.js
1
這就證實了x.js
和y.js
加載的都是C
的同一個實例。
Node 對 ES6 模塊的處理比較麻煩,由於它有本身的 CommonJS 模塊格式,與 ES6 模塊格式是不兼容的。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將二者分開,ES6 模塊和 CommonJS 採用各自的加載方案。
Node 要求 ES6 模塊採用.mjs
後綴文件名。也就是說,只要腳本文件裏面使用import
或者export
命令,那麼就必須採用.mjs
後綴名。require
命令不能加載.mjs
文件,會報錯,只有import
命令才能夠加載.mjs
文件。反過來,.mjs
文件裏面也不能使用require
命令,必須使用import
。
目前,這項功能還在試驗階段。安裝 Node v8.5.0 或以上版本,要用--experimental-modules
參數才能打開該功能。
$ node --experimental-modules my-app.mjs
爲了與瀏覽器的import
加載規則相同,Node 的.mjs
文件支持 URL 路徑。
import './foo?query=1'; // 加載 ./foo 傳入參數 ?query=1
上面代碼中,腳本路徑帶有參數?query=1
,Node 會按 URL 規則解讀。同一個腳本只要參數不一樣,就會被加載屢次,而且保存成不一樣的緩存。因爲這個緣由,只要文件名中含有:
、%
、#
、?
等特殊字符,最好對這些字符進行轉義。
目前,Node 的import
命令只支持加載本地模塊(file:
協議),不支持加載遠程模塊。
若是模塊名不含路徑,那麼import
命令會去node_modules
目錄尋找這個模塊。
import 'baz';
import 'abc/123';
若是模塊名包含路徑,那麼import
命令會按照路徑去尋找這個名字的腳本文件。
import 'file:///etc/config/app.json'; import './foo'; import './foo?search'; import '../bar'; import '/baz';
若是腳本文件省略了後綴名,好比import './foo'
,Node 會依次嘗試四個後綴名:./foo.mjs
、./foo.js
、./foo.json
、./foo.node
。
若是這些腳本文件都不存在,Node 就會去加載./foo/package.json
的main
字段指定的腳本。
若是./foo/package.json
不存在或者沒有main
字段,那麼就會依次加載./foo/index.mjs
、./foo/index.js
、./foo/index.json
、./foo/index.node
。
若是以上四個文件仍是都不存在,就會拋出錯誤。
最後,Node 的import
命令是異步加載,這一點與瀏覽器的處理方法相同。
ES6 模塊應該是通用的,同一個模塊不用修改,就能夠用在瀏覽器環境和服務器環境。爲了達到這個目標,Node 規定 ES6 模塊之中不能使用 CommonJS 模塊的特有的一些內部變量。
首先,就是this
關鍵字。ES6 模塊之中,頂層的this
指向undefined
;CommonJS 模塊的頂層this
指向當前模塊,這是二者的一個重大差別。
其次,如下這些頂層變量在 ES6 模塊之中都是不存在的。
arguments
require
module
exports
__filename
__dirname
若是你必定要使用這些變量,有一個變通方法,就是寫一個 CommonJS 模塊輸出這些變量,而後再用 ES6 模塊加載這個 CommonJS 模塊。可是這樣一來,該 ES6 模塊就不能直接用於瀏覽器環境了,因此不推薦這樣作。
// expose.js module.exports = {__dirname}; // use.mjs import expose from './expose.js'; const {__dirname} = expose;
上面代碼中,expose.js
是一個 CommonJS 模塊,輸出變量__dirname
,該變量在 ES6 模塊之中不存在。ES6 模塊加載expose.js
,就能夠獲得__dirname
。
CommonJS 模塊的輸出都定義在module.exports
這個屬性上面。Node 的import
命令加載 CommonJS 模塊,Node 會自動將module.exports
屬性,看成模塊的默認輸出,即等同於export default xxx
。
下面是一個 CommonJS 模塊。
1 // a.js 2 module.exports = { 3 foo: 'hello', 4 bar: 'world' 5 }; 6 7 // 等同於 8 export default { 9 foo: 'hello', 10 bar: 'world' 11 };
import
命令加載上面的模塊,module.exports
會被視爲默認輸出,即import
命令實際上輸入的是這樣一個對象{ default: module.exports }
。
因此,一共有三種寫法,能夠拿到 CommonJS 模塊的module.exports
。
1 // 寫法一 2 import baz from './a'; 3 // baz = {foo: 'hello', bar: 'world'}; 4 5 // 寫法二 6 import {default as baz} from './a'; 7 // baz = {foo: 'hello', bar: 'world'}; 8 9 // 寫法三 10 import * as baz from './a'; 11 // baz = { 12 // get default() {return module.exports;}, 13 // get foo() {return this.default.foo}.bind(baz), 14 // get bar() {return this.default.bar}.bind(baz) 15 // }
上面代碼的第三種寫法,能夠經過baz.default
拿到module.exports
。foo
屬性和bar
屬性就是能夠經過這種方法拿到了module.exports
。
下面是一些例子。
1 // b.js 2 module.exports = null; 3 4 // es.js 5 import foo from './b'; 6 // foo = null; 7 8 import * as bar from './b'; 9 // bar = { default:null };
上面代碼中,es.js
採用第二種寫法時,要經過bar.default
這樣的寫法,才能拿到module.exports
。
1 // c.js 2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two() { 3 return 2; 4 }; 5 6 // es.js 7 import foo from './c'; 8 foo(); // 2 9 10 import * as bar from './c'; 11 bar.default(); // 2 12 bar(); // throws, bar is not a function
上面代碼中,bar
自己是一個對象,不能看成函數調用,只能經過bar.default
調用。
CommonJS 模塊的輸出緩存機制,在 ES6 加載方式下依然有效。
// foo.js module.exports = 123; setTimeout(_ => module.exports = null);
上面代碼中,對於加載foo.js
的腳本,module.exports
將一直是123
,而不會變成null
。
因爲 ES6 模塊是編譯時肯定輸出接口,CommonJS 模塊是運行時肯定輸出接口,因此採用import
命令加載 CommonJS 模塊時,不容許採用下面的寫法。
// 不正確 import { readFile } from 'fs';
上面的寫法不正確,由於fs
是 CommonJS 格式,只有在運行時才能肯定readFile
接口,而import
命令要求編譯時就肯定這個接口。解決方法就是改成總體輸入。
// 正確的寫法一 import * as express from '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default(); // 正確的寫法二 import express from '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mmonJS 模塊加載 ES6 模塊,不能使用require
命令,而要使用import()
函數。ES6 模塊的全部輸出接口,會成爲輸入對象的屬性。
1 // es.mjs 2 let foo = { bar: 'my-default' }; 3 export default foo; 4 5 // cjs.js 6 const es_namespace = await import('./es.mjs'); 7 // es_namespace = { 8 // get default() { 9 // ... 10 // } 11 // } 12 console.log(es_namespace.default); 13 // { bar:'my-default' }
上面代碼中,default
接口變成了es_namespace.default
屬性。
下面是另外一個例子。
1 // es.js 2 export let foo = { bar:'my-default' }; 3 export { foo as bar }; 4 export function f() {}; 5 export class c {}; 6 7 // cjs.js 8 const es_namespace = await import('./es'); 9 // es_namespace = { 10 // get foo() {return foo;} 11 // get bar() {return foo;} 12 // get f() {return f;} 13 // get c() {return c;} 14 // }
「循環加載」(circular dependency)指的是,a
腳本的執行依賴b
腳本,而b
腳本的執行又依賴a
腳本。
// a.js var b = require('b'); // b.js var a = require('a');
可是實際上,這是很難避免的,尤爲是依賴關係複雜的大項目,很容易出現a
依賴b
,b
依賴c
,c
又依賴a
這樣的狀況。這意味着,模塊加載機制必須考慮「循環加載」的狀況。
對於 JavaScript 語言來講,目前最多見的兩種模塊格式 CommonJS 和 ES6,處理「循環加載」的方法是不同的,返回的結果也不同。
介紹 ES6 如何處理「循環加載」以前,先介紹目前最流行的 CommonJS 模塊格式的加載原理。
CommonJS 的一個模塊,就是一個腳本文件。require
命令第一次加載該腳本,就會執行整個腳本,而後在內存生成一個對象。
{ id: '...', exports: { ... }, loaded: true, ... }
上面代碼就是 Node 內部加載模塊後生成的一個對象。該對象的id
屬性是模塊名,exports
屬性是模塊輸出的各個接口,loaded
屬性是一個布爾值,表示該模塊的腳本是否執行完畢。其餘還有不少屬性,這裏都省略了。
之後須要用到這個模塊的時候,就會到exports
屬性上面取值。即便再次執行require
命令,也不會再次執行該模塊,而是到緩存之中取值。也就是說,CommonJS 模塊不管加載多少次,都只會在第一次加載時運行一次,之後再加載,就返回第一次運行的結果,除非手動清除系統緩存。
CommonJS 模塊的重要特性是加載時執行,即腳本代碼在require
的時候,就會所有執行。一旦出現某個模塊被"循環加載",就只輸出已經執行的部分,還未執行的部分不會輸出。
讓咱們來看,Node 官方文檔裏面的例子。腳本文件a.js
代碼以下。
exports.done = false; var b = require('./b.js'); console.log('在 a.js 之中,b.done = %j', b.done); exports.done = true; console.log('a.js 執行完畢');
上面代碼之中,a.js
腳本先輸出一個done
變量,而後加載另外一個腳本文件b.js
。注意,此時a.js
代碼就停在這裏,等待b.js
執行完畢,再往下執行。
再看b.js
的代碼。
exports.done = false; var a = require('./a.js'); console.log('在 b.js 之中,a.done = %j', a.done); exports.done = true; console.log('b.js 執行完畢');
上面代碼之中,b.js
執行到第二行,就會去加載a.js
,這時,就發生了「循環加載」。系統會去a.js
模塊對應對象的exports
屬性取值,但是由於a.js
尚未執行完,從exports
屬性只能取回已經執行的部分,而不是最後的值。
a.js
已經執行的部分,只有一行。
exports.done = false;
所以,對於b.js
來講,它從a.js
只輸入一個變量done
,值爲false
。
而後,b.js
接着往下執行,等到所有執行完畢,再把執行權交還給a.js
。因而,a.js
接着往下執行,直到執行完畢。咱們寫一個腳本main.js
,驗證這個過程。
$ node main.js 在 b.js 之中,a.done = false b.js 執行完畢 在 a.js 之中,b.done = true a.js 執行完畢 在 main.js 之中, a.done=true, b.done=true
上面的代碼證實了兩件事。一是,在b.js
之中,a.js
沒有執行完畢,只執行了第一行。二是,main.js
執行到第二行時,不會再次執行b.js
,而是輸出緩存的b.js
的執行結果,即它的第四行。
exports.done = true;
總之,CommonJS 輸入的是被輸出值的拷貝,不是引用。
另外,因爲 CommonJS 模塊遇到循環加載時,返回的是當前已經執行的部分的值,而不是代碼所有執行後的值,二者可能會有差別。因此,輸入變量的時候,必須很是當心。
1 var a = require('a'); // 安全的寫法 2 var foo = require('a').foo; // 危險的寫法 3 4 exports.good = function (arg) { 5 return a.foo('good', arg); // 使用的是 a.foo 的最新值 6 }; 7 8 exports.bad = function (arg) { 9 return foo('bad', arg); // 使用的是一個部分加載時的值 10 };
上面代碼中,若是發生循環加載,require('a').foo
的值極可能後面會被改寫,改用require('a')
會更保險一點。
ES6 處理「循環加載」與 CommonJS 有本質的不一樣。ES6 模塊是動態引用,若是使用import
從一個模塊加載變量(即import foo from 'foo'
),那些變量不會被緩存,而是成爲一個指向被加載模塊的引用,須要開發者本身保證,真正取值的時候可以取到值。
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1 // a.mjs 2 import {bar} from './b'; 3 console.log('a.mjs'); 4 console.log(bar); 5 export let foo = 'foo'; 6 7 // b.mjs 8 import {foo} from './a'; 9 console.log('b.mjs'); 10 console.log(foo); 11 export let bar = 'bar';
上面代碼中,a.mjs
加載b.mjs
,b.mjs
又加載a.mjs
,構成循環加載。執行a.mjs
,結果以下。
$ node --experimental-modules a.mjs
b.mjs
ReferenceError: foo is not defined
上面代碼中,執行a.mjs
之後會報錯,foo
變量未定義,這是爲何?
讓咱們一行行來看,ES6 循環加載是怎麼處理的。
首先,執行a.mjs
之後,引擎發現它加載了b.mjs
,所以會優先執行b.mjs
,而後再執行a.mjs
。
接着,執行b.mjs
的時候,已知它從a.mjs
輸入了foo
接口,這時不會去執行a.mjs
,而是認爲這個接口已經存在了,繼續往下執行。
執行到第三行console.log(foo)
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接口根本沒定義,所以報錯。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讓b.mjs
運行的時候,foo
已經有定義了。這能夠經過將foo
寫成函數來解決。
1 // a.mjs 2 import {bar} from './b'; 3 console.log('a.mjs'); 4 console.log(bar()); 5 function foo() { return 'foo' } 6 export {foo}; 7 8 // b.mjs 9 import {foo} from './a'; 10 console.log('b.mjs'); 11 console.log(foo()); 12 function bar() { return 'bar' } 13 export {bar};
這時再執行a.mjs
就能夠獲得預期結果。
$ node --experimental-modules a.mjs
b.mjs
foo
a.mjs
bar
這是由於函數具備提高做用,在執行import {bar} from './b'
時,函數foo
就已經有定義了,因此b.mjs
加載的時候不會報錯。這也意味着,若是把函數foo
改寫成函數表達式,也會報錯。
// a.mjs import {bar} from './b'; console.log('a.mjs'); console.log(bar()); const foo = () => 'foo'; export {foo};
上面代碼的第四行,改爲了函數表達式,就不具備提高做用,執行就會報錯。
咱們再來看 ES6 模塊加載器SystemJS給出的一個例子。
1 // even.js 2 import { odd } from './odd' 3 export var counter = 0; 4 export function even(n) { 5 counter++; 6 return n === 0 || odd(n - 1); 7 } 8 9 // odd.js 10 import { even } from './even'; 11 export function odd(n) { 12 return n !== 0 && even(n - 1); 13 }
上面代碼中,even.js
裏面的函數even
有一個參數n
,只要不等於 0,就會減去 1,傳入加載的odd()
。odd.js
也會作相似操做。
運行上面這段代碼,結果以下。
1 $ babel-node 2 > import * as m from './even.js'; 3 > m.even(10); 4 true 5 > m.counter 6 6 7 > m.even(20) 8 true 9 > m.counter 10 17
上面代碼中,參數n
從 10 變爲 0 的過程當中,even()
一共會執行 6 次,因此變量counter
等於 6。
第二次調用even()
時,參數n
從 20 變爲 0,even()
一共會執行 11 次,加上前面的 6 次,因此變量counter
等於 17。
這個例子要是改寫成 CommonJS,就根本沒法執行,會報錯。
1 // even.js 2 var odd = require('./odd'); 3 var counter = 0; 4 exports.counter = counter; 5 exports.even = function (n) { 6 counter++; 7 return n == 0 || odd(n - 1); 8 } 9 10 // odd.js 11 var even = require('./even').even; 12 module.exports = function (n) { 13 return n != 0 && even(n - 1); 14 }
上面代碼中,even.js
加載odd.js
,而odd.js
又去加載even.js
,造成「循環加載」。這時,執行引擎就會輸出even.js
已經執行的部分(不存在任何結果),因此在odd.js
之中,變量even
等於undefined
,等到後面調用even(n - 1)
就會報錯。
$ node > var m = require('./even'); > m.even(10) TypeError: even is not a function
瀏覽器目前還不支持 ES6 模塊,爲了如今就能使用,能夠將其轉爲 ES5 的寫法。除了 Babel 能夠用來轉碼以外,還有如下兩個方法,也能夠用來轉碼。
ES6 module transpiler是 square 公司開源的一個轉碼器,能夠將 ES6 模塊轉爲 CommonJS 模塊或 AMD 模塊的寫法,從而在瀏覽器中使用。
//首先,安裝這個轉碼器。 $ npm install -g es6-module-transpiler //而後,使用compile-modules convert命令,將 ES6 模塊文件轉碼。 $ compile-modules convert file1.js file2.js //-o參數能夠指定轉碼後的文件名。 $ compile-modules convert -o out.js file1.js
另外一種解決方法是使用 SystemJS。它是一個墊片庫(polyfill),能夠在瀏覽器內加載 ES6 模塊、AMD 模塊和 CommonJS 模塊,將其轉爲 ES5 格式。它在後臺調用的是 Google 的 Traceur 轉碼器。
使用時,先在網頁內載入system.js
文件。
<script src="system.js"></script>
而後,使用System.import
方法加載模塊文件。
<script> System.import('./app.js'); </script>
上面代碼中的./app
,指的是當前目錄下的 app.js 文件。它能夠是 ES6 模塊文件,System.import
會自動將其轉碼。
須要注意的是,System.import
使用異步加載,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能夠針對這個對象編程。下面是一個模塊文件。
// app/es6-file.js: export class q { constructor() { this.es6 = 'hello'; } }
而後,在網頁內加載這個模塊文件。
<script> System.import('app/es6-file').then(function(m) { console.log(new m.q().es6); // hello }); </script>
上面代碼中,System.import
方法返回的是一個 Promise 對象,因此能夠用then
方法指定回調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