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此機會寫一篇OKR的總結,帶你5分鐘從入門到精通。:)安全
首先說一下OKR是什麼?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全稱「目標和關鍵成果」,是一套明確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狀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bash
OKR 這套系統最初由英特爾公司制定,在谷歌成立不久,被風投家約翰·都爾(John-Doerr)引入谷歌,並一直沿用至今。除了Google之外,現現在有不少公司在使用,國外Facebook,Twitter,Linkedin,國內我知道知乎,美洽,咕咚,明道等在使用。less
經過這麼多公司的使用充分說明了OKR方式的可行性,OKR在執行過程主要以季度爲週期來進行管理。 工具
經過PDCA循環 即計劃,執行,檢查,處理來不斷反思總結,提高效果。spa
完整的週期應該是在季度初期咱們會開「OKR會議」,「肯定OKR」,「公示OKR」,中間會進行跟蹤狀態目標,季度末會進行反思覆盤,進行打分等等操做。code
整個OKR制定是從上到下,逐級進行拆分的相似金字塔式結構,最終拆分到團隊或者我的OKR。 cdn
爲了方便你們理解,分解後最終的OKR的樣子一般以下:視頻
O(目標):打造業內最好的產品
KR1(關鍵結果 1):可用性提升 99.5%
KR2(關鍵結果 2): API 響應時間 500 ms
KR3(關鍵結果 3): 0 安全事故
複製代碼
經過O(目標)來進行拆分出KR(關鍵結果),下一級別的O是上一級的KR,最終保證你們目標方向的統一。blog
說完OKR是什麼?那咱們爲何要用OKR呢?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呢?ci
我以爲主要兩個緣由:
你們可能對目標「跑偏」可能沒有那麼多感受,以前有一項針對美國23000名員工調查中,只有37%的人知道公司計劃作到什麼程度;只有9%的人認爲他們團隊有清晰可衡量的目標。可見確保公司OKR一致性的重要和困難。
另外因爲沒有了純粹的KPI考覈,鼓勵員工跳出「溫馨區」,團隊裏面的成員會更加主動的承擔那些富有挑戰,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兒,從而拉動和影響其餘團隊成員。不清楚溫馨區的同窗能夠參看我前面的文章工做之後,咱們如何實現自我提高
看到上面的幾點,不少同窗就火燒眉毛的打算使用OKR了,認爲OKR能解決一切問題,可是我想用軟件工程裏面常說的一句話:「沒有銀彈」即沒有萬能藥。
OKR雖然可以作到「聚焦」目標,「激活」團隊,讓團隊高效運轉,但OKR更適合那種大方向性,那種不易於考覈的團隊,好比研發,業務支撐團隊。
KPI適合那種精細化易於考覈的團隊好比銷售同窗,業務同窗。
因此劉潤老師在「五分鐘商學院」形容 KPI是秒錶,OKR是指南針 就是這個道理。
這兒爲何要加個「可行性」呢?難道咱們拆分出來的OKR中KR不夠具備可行性嗎?你說對了,大部分新同窗剛開始拆分出來的OKR的確有些不太合理,顯得比較抽象化。
因此爲了制定可行性的OKR須要經過一些工具規則來梳理。
制定可行性的OKR我我的認爲至少知足兩點:
首先說一下SMART原則,SMART原則5個字母分別表明:
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實現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Based(有時間限制的)
複製代碼
也就是說咱們從上到下分解拆分的KR是一個具體可衡量,與之相關,並有必定時限的可實現目標。OKR鼓勵咱們跳出「溫馨區」挑戰一些本身能力範圍以外的事兒,可是並不表明去作不可實現的事情。這裏面你們要清楚明白一點。
其次我說的「五四原則」,這個其實我本身YY出來的。
五四原則指:不超過5個目標(O),每一個目標(O)不超過4個KR(關鍵結果)。爲何要這麼設定呢?
OKR強調的是聚焦目標,若是咱們O或KR過多本身都會不清楚本身的目標或者關鍵結果,尤爲是KR,不少同窗一開始會把本身任務都一塊兒寫進KR中去,形成工做重點跑偏。
經過SMART和五四原則梳理後的OKR,纔會更有可執行性。
OKR除了能夠作目標管理,也有其餘的應用場景。在《OKR工做法》這本書提到了用來改善咱們的「最小可行性產品」,找出咱們真正關注的目標和關鍵結果,以此來進行一個快速迭代試錯,下面是一個經過一個二維四象限進行的OKR跟蹤,你們能夠了解一下。
常見的問題有哪些呢?
OKR自己是不和考覈掛鉤,若是要進行考覈,能夠進行360℃環評,經過多方「非」客觀,最後變得客觀起來。
將各個團隊或成員的指標進行「透明公開」,從而影響拉動制定低指標的同窗。OKR目標制定,強調「挑戰性」,讓本身跳一跳,夠一夠能達到,一般來講70%完成就算是不錯了。
OKR和KPI不衝突,OKR關注的是目標管理,難以考覈的崗位,KPI關注結果數據,易於考覈的崗位,能夠相互使用配合。
OKR是須要管理層從上到下支持的,是一個PDCA戴明環,持續改進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咱們須要得到公司管理層支持。
一些建議
最後今天分享時間沒有把控好,另外對全場把控力不太好,沒有作到收放有序,這一點還須要反思提升,有一種「聽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了這一輩子的感受」,這就是知識和技能的區別吧。知識容易看書看視頻習的,而技能的習的須要不斷練習。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