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七層模型經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一樣的系統不一樣的網絡之間實現可靠的通信,所以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不一樣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完成中繼功能的節點一般稱爲中繼系統。一個設備工做在哪一層,關鍵看它工做時利用哪一層的數據頭部信息。網橋工做時,是以MAC頭部來決定轉發端口的,所以顯然它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具體說:
- 物理層:網卡,網線,集線器,中繼器,調制解調器
- 數據鏈路層:網橋,交換機
- 網絡層:路由器
- 網關工做在第四層傳輸層及其以上
路由器的一個做用是連通不一樣的網絡,另外一個做用是選擇信息傳送的線路。選擇通暢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升通訊速度,減輕網絡系統通訊負荷,節約網絡系統資源,提升網絡系統暢通率。
物理層
在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Physical Layer)是參考模型的最低層。物理層的做用是實現相鄰計算機節點之間比特流的透明傳送,儘量屏蔽掉具體傳輸介質和物理設備的差別。「透明傳送比特流」表示經實際電路傳送後的比特流沒有發生變化,對傳送的比特流來講,這個電路好像是看不見的。
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二層,負責創建和管理節點間的鏈路。該層的主要功能是:經過各類控制協議,將有差錯的物理信道變爲無差錯的、能可靠傳輸數據幀的數據鏈路。在計算機網絡中因爲各類干擾的存在,物理鏈路是不可靠的。所以,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層提供的比特流的基礎上,經過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錯的物理線路變爲無差錯的數據鏈路,即提供可靠的經過物理介質傳輸數據的方法。數據鏈路層的具體工做是接收來自物理層的位流形式的數據,並封裝成幀,傳送到上一層;一樣,也未來自上層的數據幀,拆裝爲位流形式的數據轉發到物理層;而且,還負責處理接收端發回的確認幀的信息,以便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網絡層
網絡層(Network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三層,它是OSI參考模型中最複雜的一層。它在下兩層的基礎上向資源子網提供服務。其主要任務是:經過路由選擇算法,爲報文或分組經過通訊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具體地說,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在這一層被轉換爲數據包,而後經過路徑選擇、分段組合、順 序、進/出路由等控制,將信息從一個網絡設備傳送到另外一個網絡設備。通常地,數據鏈路層是解決同一網絡內節點之間的通訊,而網絡層主要解決不一樣子網間的通訊。例如在廣域網之間通訊時,必然會遇到路由(即兩節點間可能有多條路徑)選擇問題。
傳輸層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是OSI模型的第4層。所以該層是通訊子網和資源子網的接口和橋樑,起到承上啓下的做用。該層的主要任務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錯和流量控制,保證報文的正確傳輸。傳輸層的做用是向高層屏蔽下層數據通訊的細節,即向用戶透明地傳送報文。該層常見的協議:TCP/IP中的TCP協議和UDP協議。傳輸層提供會話層和網絡層之間的傳輸服務,這種服務從會話層得到數據,並在必要時,對數據進行分割。而後,傳輸層將數據傳遞到網絡層,並確保數據能正確無誤地傳送到網絡層。所以,傳輸層負責提供兩節點之間數據的可靠傳送,當兩節點的聯繫肯定以後,傳輸層則負責監督工做。綜上,傳輸層的主要功能以下:監控服務質量。
會話層
會話層(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5層,是用戶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主要任務是:向兩個實體的表示層提供創建和使用鏈接的方法。將不一樣實體之間的表示層 的鏈接稱爲會話。所以會話層的任務就是組織和協調兩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訊,並對數據交換進行管理。 用戶能夠按照半雙工、單工和全雙工的方式創建會話。當創建會話時,用戶必須提供他們想要鏈接的遠程地址。而這些地址與MAC(介質訪問控制子層)地址或網絡層的邏輯地址不一樣,它們是爲用戶專門設計的,更便於用戶記憶。
表示層
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六層,它對來自應用層的命令和數據進行解釋,對各類語法賦予相應的含義,並按照必定的格式傳送給會話層。其主要功能是「處理用戶信息的表示問題,如編碼、數據格式轉換和加密解密」等。
應用層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是計算機用戶,以及各類應用程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其功能是直接向用戶提供服務,完成用戶但願在網絡上完成的各類工做。它在其餘6層工做的基礎上,負責完成網絡中應用程序與網絡操做系統之間的聯繫,創建與結束使用者之間的聯繫,並完成網絡用戶提出的各類網絡服務及 應用所需的監督、管理和服務等各類協議。此外,該層還負責協調各個應用程序間的工做。
參考:七層協議和四層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