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C 和 Swift 在底層使用的是兩套徹底不一樣的機制,Cocoa 中的 Objective-C 對象是基於運行時的,它從骨子裏遵循了 KVC (Key-Value Coding,經過相似字典的方式存儲對象信息) 以及動態派發 (Dynamic Dispatch,在運行調用時再決定實際調用的具體實現)。而 Swift 爲了追求性能,若是沒有特殊須要的話,是不會在運行時再來決定這些的。也就是說,Swift 類型的成員或者方法在編譯時就已經決定,而運行時便再也不須要通過一次查找,而能夠直接使用。swift
顯而易見,這帶來的問題是若是咱們要使用 Objective-C 的代碼或者特性來調用純 Swift 的類型時候,咱們會由於找不到所須要的這些運行時信息,而致使失敗。解決起來也很簡單,在 Swift 類型文件中,咱們能夠將須要暴露給 Objective-C 使用的任何地方 (包括類,屬性和方法等) 的聲明前面加上@objc
修飾符。注意這個步驟只須要對那些不是繼承自 NSObject
的類型進行,若是你用 Swift 寫的 class 是繼承自 NSObject
的話,Swift 會默認自動爲全部的非 private 的類和成員加上 @objc
。這就是說,對一個 NSObject
的子類,你只須要導入相應的頭文件就能夠在 Objective-C 裏使用這個類了。數組
@objc
修飾符的另外一個做用是爲 Objective-C 側從新聲明方法或者變量的名字。雖然絕大部分時候自動轉換的方法名已經足夠好用 (好比會將 Swift 中相似 init(name: String)
的方法轉換成 -initWithName:(NSString *)name
這樣),可是有時候咱們仍是指望 Objective-C 裏使用和 Swift 中不同的方法名或者類的名字,好比 Swift 裏這樣的一個類:app
class 個人類: NSObject { func 打招呼(名字: String) { print("哈嘍,\(名字)") } } 個人類().打招呼("小明")
Objective-C 的話是沒法使用中文來進行調用的,所以咱們必須使用 @objc
將其轉爲 ASCII 才能在 Objective-C 裏訪問:性能
@objc(MyClass) class 個人類 { @objc(greeting:) func 打招呼(名字: String) { print("哈嘍,\(名字)") } }
這樣,咱們在 Objective-C 裏就能調用 [[MyClass new] greeting:@"XiaoMing"]
這樣的代碼了 (雖然比起原來一點都很差玩了)。優化
另外,正如上面所說的以及在 Selector 一節中所提到的,即便是NSObject
的子類,Swift 也不會在被標記爲 private
的方法或成員上自動加 @objc
,以保證儘可能不使用動態派發來提升代碼執行效率。ui
若是咱們肯定使用這些內容的動態特性的話,咱們須要手動給它們加上 @objc
修飾。spa
可是須要注意的是,添加 @objc
修飾符並不意味着這個方法或者屬性會變成動態派發,Swift 依然可能會將其優化爲靜態調用。code
若是你須要和 Objective-C 裏動態調用時相同的運行時特性的話,你須要使用的修飾符是 dynamic
。對象
通常狀況下在作 app 開發時應該用不上,可是在施展一些像動態替換方法或者運行時再決定實現這樣的 "黑魔法" 的時候,咱們就須要用到 dynamic
修飾符了。繼承
在 KVO 一節中,咱們提到了一個關於使用 dynamic
的實例。
關於 Swift 和 Objective-C 混用的一個好消息是,隨着 Swift 的發展,Apple 正在努力改善 SDK。
在 Objective-C 中添加的 nonnull
和 nullable
,以及泛型的數組和字典等,其實上都是爲了使 SDK 更加適合用 Swift 來使用所作的努力,咱們仍是頗有但願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擺脫掉這些妥協和束縛的。
本文來自王巍的@OBJC 和 DYNA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