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14日 21:21:00html
閱讀數:4085vim
最近在CentOS系統中(主機A)讀數據。因爲A主機只是做爲數據讀取,具體的Deep Learning 實驗,須要在主機B( CentOS )中進行,須要將主機A上的數據傳輸。因爲主機A並非一直開着CentOS系統,且數據量比較(40G+),因此用優盤copy的方法有點不現實,通過查找資料,發現了兩種方法。centos
注意:兩臺主機都是CentOS 6.5 版本的系統,主機A:IP 192.168.1.102 主機B:192.168.1.33服務器
A,B 機上的SSH都容許root登陸,B主機的IP:192.168.1.33,要把A主機上的/home/data文件夾傳送到主機B上,運行命令網絡
注意:這裏的scp命令,前面不能加sudo ,加上sudo後會報錯。app
[root@localhost Desktop]# scp /home/data root@192.168.1.33:/home/new-data
spa
上面的命令中/home/data 是A主機中要傳的文件夾,後面的信息是B主機的信息。.net
輸入上面的命令會提示輸入B主機的root 密碼,對於要傳的文件夾來講scp命令是不容許的會提示命令行
/home/data: not a regular file
so,須要先將文件夾進行壓縮,而後再用剛纔的命令進行傳遞數據code
[root@localhost Desktop]#tar jcvf /home/data.tar.bz2 /home/data #建立.tar.bz2文件,壓縮率高(因爲數據量比較大,壓縮時間比較長)
[root@localhost Desktop]#tar -xvjf data.tar.bz2 #解壓.tar.bz2文件
首先稍微介紹一下NFS。
NFS( Network File System )即,網絡文件系統,容許網絡中的計算機之間經過TCP/IP 網絡共享資源。在NFS的應用中,本地NFS的客戶端應用能夠透明地讀寫位於遠端NFS服務器上的文件,就像訪問本地文件同樣。
下面看一下NFS服務器和客戶端的具體配置過程
(1)安裝nfs 所需的包,nfs-utils 和 rpcbind,注意:在centos的一些版本中安裝nfs-utils的時候會安裝rpcbind
yum install -y nfs-utils
(2)修改配置文件(建立共享的文件路徑)
<pre name="code" class="html">[root@localhost Desktop]#vim /etc/exports
/home/ 192.168.1.0/24 (rw,all_squash) #文件裏面添加的內容
其中的/home/ 是要共享的目錄 192.168.1.0/24 是容許訪問的主機,能夠是一個IP,也能夠是一個網段 。()裏是共享的權限 ,其中 rw是讀寫,all_squash是普通用戶身份
(3)修改後,啓動NFS服務
[root@localhost Desktop]# /etc/init.d/rpcbind start #輸入該命令後無反應
[root@localhost Desktop]# /etc/init.d/nfs start
(1)安裝nfs所需的軟件包(和服務器的安裝方式同樣)
(2)查看服務器共享了哪些目錄
showmount -e 192.168.1.102
會提示以下錯誤
在網上查找,發現是防火墻的問題 介紹網址 NFS錯誤:clnt_create: RPC: Port mapper failure - Unable to receive: errno 113 (No route to host)
被訪問的NFS服務器上的防火牆沒有添加規則,我所作的處理是直接將防火牆關閉,需在服務器配置
service iptables stop
服務器配置完後,再查看共享目錄就沒問題了。
(3)客戶端mount nfs
mount -t nfs 192.168.1.102:/home /mnt/new_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