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說明:此文章是我本來公衆號上的經驗貼,我這邊已經取得使用權,若是有問題須要諮詢的請加QQ羣:428876733,羣內有經驗貼的做者和各類免費的資料分享。面試
我是北郵剛剛上岸的學長,初試成績網研院全院第二,複試成績組內第一。初試成績:數學135,專業課128,英語69,政治66.算法
經驗以下:數據庫
數學(用書:張宇36講,1000題,李永樂660,閉關修煉100題,還有市面上能見到的全部模擬卷,以及歷年真題)緩存
ps:(4月一直到開學打基礎就不說了),已經快開真題啦。網絡
開學到考試:這段時間天天上午固定爲數學時間,就開始作歷年真題。若是你以前基礎都打牢,有了必定的計算量以後,就能夠開始各類模擬加真題。作真題時就挑上午的三個小時,固定時間算出分數。當時我作真題的感受就是wow,好簡單,由於36講我刷了三遍,部分難題已經在36講作過,若是感受到真題簡單是正常現象,不要飄。我當時記得不少年份140以上,困難年份也能夠120以上。我當時作真題時就是一天一套,大約作了有一個月左右。另一定要珍惜真題,真題的每個題,每個知識點都要搞懂,都會有所收穫的。真題我以爲我作的有點快了,若是真題開始作的早的話,能夠兩天一套,兩天吸取一套爲正常速度。當我發現我真題快沒了的時候,就留了兩套留給後期模擬作,而後就又買了660題,專門練選擇填空,660後面的答案簡直不要太好,每種題型都給你列到位。660練選擇填空仍是很好的,我當時就有點後悔660買晚了。再就是各類模擬題的時間了,我作了有張宇8套卷,4套卷(部分),李永樂6套卷,李林6套卷,4套卷,湯家鳳8套卷(部分),合工大超越與共創,李正元5套卷,我的感受的難度排下序,張宇>合工大>李正元>李永樂>李林>湯家鳳。張宇的題太難,湯家鳳的題不簡單,其中湯家鳳的卷真的不建議買,其中有兩套我記得我還作到了錯題,還有好多老掉牙的題,而張宇的題難,新,能夠作,可是要作好抗壓的準備。而中間的合工大與李永樂與李林的題目我以爲都不錯,可是每一年合工大的題出的很晚,可是真的很新很好。李永樂的題比較常規,跟真題比較相似。李林大佬的題相信你們都據說了,因此都必定要作。當我作完這些模擬卷,都已經進入了12月,而後就刷了刷錯題集,尤爲是真題裏的錯題。最後的時間將最後剩下的兩套真題作了,感受還不錯,而後就去考場啦。數據結構
數學心得:真的是多動手,多琢磨,多記憶,多重複。我記得我光數學用的草稿紙估計得有好幾十本,數學的筆記本有兩個,很厚的那種,一個是張宇的課堂筆記,一個是錯題集,作錯題的時候你要寫清楚爲啥作錯啦,以及用到的數學知識點,這很關鍵,並且要學會概括,一類錯題放到一塊兒。另外我以爲選擇填空題纔是得高分的關鍵,我今年的數學大題(計算量大)真的是作的一塌糊塗,可是選擇填空的全對才讓我有了迴旋的餘地。性能
803專業課:用書(王道4本書,408歷年真題,803歷年真題)學習
1.計組篇人工智能
經過我作真題發現,803計組出的題是最難的,並且有與os結合出題的趨勢,題目較爲複雜。計算機網絡
計組中的重難點:計算機的性能指標、IEEE754標準、SRAM與DRAM、高速緩存存儲器Cache、指令尋址、CISC與RISC、指令流水線、中斷與DMA
計組中有不少個週期務必搞明白:機器週期、時鐘週期、指令週期、存取週期、總線週期、中斷週期、DMA週期等等
計組和os結合出題(大題):TLB快表與cache與虛擬存儲頁之間的關係變換理解透徹
計組的指令尋址:指令尋址有10餘種,可將隱含尋址、當即數尋址、直接尋址、間接尋址、寄存器尋址、寄存器間接尋址一塊兒學,將相對尋址、基址尋址、變址尋址對比着學,核心是搞明白地址是如何變換的。
計組須重點記憶的點:SRAM與DRAM區別與聯繫、CISC與RISC的區別與聯繫、中斷與DMA的區別、中斷處理過程、總線標準等等
2.os篇
os的知識點大都是須要理解性的,並且記憶性的東西不少,803對於os的考察仍是比較淺的。
os中的重難點:中斷與異常、進程的基本概念、進程同步、死鎖、處理機調度、內存(包括虛擬內存)、文件的物理結構
os中有不少關於調度的算法(思想大體相同、必定要理清楚):進程處理機調度(FCFS、SJF、優先級、響應比、時間片、多級反饋隊列),頁面置換算法(OPT、FIFO、LRU、CLOCK算法),磁盤調度(FCFS、SSTF、SCAN、C-SCAN)等
進程同步(大題):設計到實現進程同步與互斥。在掌握經典算法(生產者-消費者、讀者-寫者、吸菸者問題)的基礎上,把王道課後的習題多作幾遍,第一和第二遍可直接看答案、之後再本身作。
內存管理:從連續分配方式到非連續分配方式、再到虛擬內存,連成一個總體去學。初學者對頁表、頁表項、頁表長度、頁內偏移量、頁面大小、頁號、頁表項長度等等概念可能會暈頭轉向,看視頻課多理解幾回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其實內存變換隻須要理解邏輯結構、物理結構、基本地址變換是怎麼進行的,就會捋順分頁、分段、段頁的區別。
3.數據結構篇
數據結構記憶的東西不多,基本上都是理解性的,數據結構的選擇題都特別像數學題。
數據結構也就分爲幾個部分包括線性表、棧與隊列、樹、圖,咱們學的時候應該按照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的順序展開,在腦子裏要有這樣思想。關於查找與排序:須要類比着全部方法學,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數據結構有不少概念須要理順: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時間複雜度的計算、棧與隊列的區別、樹的深度與高度、圖的極大連通子圖、連通份量、極小連通子圖、強連通份量等、B樹與B+樹的區別等
數據結構的代碼題。相信這是你們最頭疼的地方,個人建議就是第一遍學王道代碼的時候看懂便可,後邊的課後習題不少(第一遍直接看答案看懂)。之後的遍數再本身動手寫,動手寫的多了就以爲簡單啦。關於樹與圖遞歸說兩句,不要糾結於計算機究竟是怎麼運行的,803出的遞歸題不會太難,都是模板化的題。等將王道課後代碼題都掌握了,你就發現代碼題其實不難。
4.計網篇
計網也就是五個層次,理解不難,可是記憶的東西不少不少。另外803出的計網題也偏簡單,大都是記憶型的。計網的學習須要鏈接成一個總體、從物理層到數據鏈路層,再到網絡層、傳輸層、最後應用層,關於物理層與應用層出題很少,都是選擇題。
計網中的重難點: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流量控制、介質訪問控制、IPv四、路由協議與路由算法、TCP與UDP、TCP可靠傳輸與擁塞控制
計網中比較多的就是各類協議(DHCP,ARP,ICMP,IGMP,RIP,OSPF,BGP,TCP,FTP等等),協議必定要搞清楚是在哪一個地方、什麼做用。
複試篇:
無論初試結果如何,能進複試的話都要去。低分翻盤的例子數不勝數,只需在複試上超過對手就頗有但願的。好比機試上超過你的對手,面試上表現的好一點便可。爲啥要着重強調這一點呢,我和我同窗由於意外都報考了同一個組的學碩,是直接競爭對手,並且是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相差50分以上),最後我兩都收到了老師擬錄取的郵件,分數並不表明一切,只須要經過初試線便可,複試是真的能夠翻盤的。
面試:面試尤其重要,北郵機試只是做爲面試的參考,面試所問問題大部分都是你的項目(這個要看不一樣的組,有的組從頭至尾一直問項目都有可能),還有就是計算機專業課的基礎知識(包括os,網絡,數據庫等),好比常見的一些(進線程區別,TCP三次握手,數據庫事務的四個特性,視圖的做用等等)。若是沒有項目沒關係張,初試完以後的時間足夠來準備項目啦,因此如今的重點仍是在初試上,項目的準備能夠本身準備一個,也能夠拿別人的而後本身看懂。總之以後你的項目是要寫在簡歷上的,對於出現的每個名詞面試老師都有可能問到,因此你要面試以前準備好老師可以問到你簡歷上的全部問題,面試老師都是先問很淺的知識點,而後愈來愈深,直到問到你不會,而後會換下一個知識點。另外要說一點不要投機取巧,好比拿我來講,我報考的組有個人學長在裏面,我問了學長一些面試的問題和流程,學長說去年英語考查是讀一段專業英文,而後翻譯出來,正由於如此我準備英語的時候,自我介紹英語就寫了很小一部分,而今年這組的英文卻正好變成了英文自我介紹。因此說,就算報考同一個組,每一年的流程都有可能變,學長們的話能夠參考,但不要投機取巧。
機試。2019年機試簡單,好多人4a。我以爲機試相比於筆試應該是至關重要的啦,務必好好準備,我準備的話是以王道機試指南爲中心,王道機試指南的代碼我敲了不下於3遍,而後刷了計算機,網研的歷年機試真題。我以爲王道機試指南寫的真的不錯,比較系統,好理解,上面的代碼必定多敲幾遍才能掌握。另外心態在機試裏很重要,今年網研機試的時候,有大佬20幾分鐘就全a完了,當時就很慌,有中間一段時間根本靜不下心來。其實你不用管他們怎麼a多少,負責本身的題就行啦。
筆試。6選4(我選了體系結構,軟工,數據庫,人工智能,今年是隻有選擇和判斷,沒有填空)這個多看幾遍PPT就行了,務必沉下心好好看。而後本身尋找一些期末試題作,主要作選擇判斷。數據庫和軟工大部分題都是我之前作到過的原題,相對比較簡單。體系結構挺難的,複習的時候就沒看太懂,考試的時候題也不會作。還有人工智能只須要看知識表示與肯定性推理和不肯定推理便可,後面的對各個方面的應用不用看太多,最後的題也相對不難。
還剩下最後三個月的時間,再努力一點吧,再早起晚睡一點。努力以後考不上研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從未努力過。相信本身,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態,不驕不躁,一步一個腳印,就必定會有所回報的。加油吧!我在北京郵電大學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