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阿丸筆記】,關注Java/MySQL/中間件各系列原創實戰筆記,乾貨滿滿。java
k8s以及雲原生相關概念近年來一直比較火熱,阿丸最近搞了個相關項目,小結一下。node
本文將重點分享阿里開源項目otter適配k8s部署的改造過程,其中的改造過程和技巧應該適用於將大多數開源項目改造到k8s進行部署。mysql
otter是阿里開源的分佈式數據庫同步系統,基於數據庫增量日誌解析,並準實時同步到本機房或異地機房的mysql/oracle數據庫(相關內容能夠參考https://github.com/alibaba/otter,本文不作過多贅述)。git
爲了充分利用物理資源、快速擴容同步節點、擁抱雲原生,決定使用k8s部署otter。github
otter的項目總體上自成一體,出於改形成本考慮,儘可能在項目已有基礎上,作一些適配,不改動源代碼。web
本文將重點分享對於otter適配k8s部署的改造過程,有不當之處,還請多多指教。面試
涉及到幾個核心內容:sql
典型管理系統架構,manager(web管理)+node(工做節點)docker
基於以上部署架構,咱們只須要將otter-manager和otter-node部署到k8s上。數據庫
尤爲是otter-node,須要利用k8s實現節點快速水平擴展、計算性能彈性擴縮容。
otter-manager比較簡單,包括幾個步驟:
具體以下所示:
otter-node稍微有所不一樣,根據官方文檔說明,須要安裝aria2來作文件傳輸。
注意注意,因爲aria2安裝很是慢,所以,咱們須要先安裝aria2做爲一個新的基礎鏡像,而後在新的基礎鏡像上構建otter-node鏡像,能大大提升後續鏡像構建速度。
新的基礎鏡像以下,命名爲 registry.xxx.com/xxx/otter-node-base:1.0。
而後在此基礎上構建新的otter-node鏡像。
注意,otter-node的配置方式比較特殊,須要先在otter-admin上獲取一個nid,而後才能運行一個otter-node。
因此,咱們在dockerfile中以ARG 聲明一個nid,而後在後續構建鏡像的時候,經過 --docker-arg 傳入nid具體的值。
固然,若是把nid看做一個配置文件的話,也能夠用下文提到的configmap的形式在Deployment中掛載進去
什麼是Deployment?
k8s的一個Deployment控制器爲 Pods 和 ReplicaSets 提供聲明式的更新能力。咱們經過編寫Deployment描述指望的目標狀態,而後 Deployment 控制器更改Pods或者ReplicaSets的實際狀態, 使其變爲指望狀態。
具體關於Deployment的知識不展開說明,能夠參考k8s官方文檔。
咱們須要部署測試環境與生產環境兩套集羣,而不管是otter-manager仍是otter-node,都依賴於讀取 conf/otter.properties 做爲配置。
所以,咱們須要根據環境,修改不一樣的otter.properties。
那麼,對於k8s部署來講,能夠採用同一份鏡像,而後在不一樣環境(k8s的不一樣namespace)中將otter.properties做爲configmap寫入,最後經過volume的形式掛載到pod的指定路徑上。
這裏對幾個名詞作簡單介紹,詳細內容能夠參考k8s官方文檔。
因此,首先在指定環境(namespace中)建立configmap,以otter.properties做爲key,以文件內容做爲value。
具體命令以下
kubectl create configmap otter-manager-dev-config --from-file=otter.properties=conf/otter-dev.properties -n otter-system
產生的configmap以下圖所示
而後,將這個configmap在Deployment中用volume進行引用,而後經過volumeMounts掛載到指定目錄,Deployment具體以下所示。
這裏須要特別注意volumeMounts的路徑覆蓋問題,須要在volumeMounts中配置subPath爲具體文件名。
Otter包括兩個部分,管理控制檯manager和工做運行節點node,正常狀況下都是用各自的啓動腳本startup.sh啓動的。
爲了適配k8s,咱們須要對啓動腳本作改造,本文以otter-manager的啓動腳本爲例,otter-node也是相似。
將啓動腳本startup.sh改造爲 startup-moon.sh,重點解決兩個問題
因爲容器中用entrypoint啓動的進程爲1號進程,一旦1號進程執行結束,容器就會退出了。
而本來的startup.sh中,用java啓動後,使用 「&」 將java進程轉換爲後臺進程,因此startup.sh做爲1號進程會很快執行結束,容器就會自動退出了。
因此咱們須要將1號進程保持住,不要退出。
這裏考慮了兩個方案:
後來考慮了一下,仍是選擇了方案二。主要緣由是爲了利用pod自動重啓的特性。
若是Java進程意外退出了,那麼方案二就能使得1號進程也結束,而後pod就能自動重啓了。而方案一的話,因爲startup.sh腳本仍然在執行tail,因此即便java進程退出,1號進程也不會結束。
具體修改以下:
最終pod中的進程如圖所示
因爲otter項目中,將jvm的啓動參數配置在了start.sh中,不方便進行手動配置。
所以,將start.sh的配置jvm參數的邏輯註釋掉,採用本身配置的環境變量JAVA_OPTIONS進行注入。
這個環境變量的注入方式也比較簡單,就是在上面的Deployment中的env配置的(藍色框部分),方便之後手動修改jvm參數大小而不用修改鏡像。
otter-node的部署中,有個比較特殊的地方。
不一樣於普通的微服務的無狀態擴展,otter-node的部署必須指定nid、ip、port,這種設計聽說是爲解決單機部署多實例而設計的,容許單機多node指定不一樣的端口(具體能夠參考官方wiki,https://github.com/alibaba/otter/wiki/Node_Quickstart,這裏不展開說明)。
仍是直接看看如何在k8s上進行適配吧。
這裏採用了k8s的NodePort進行處理。
NodePort 服務是引導外部流量到你的服務的最原始方式。NodePort,正如這個名字所示,在全部節點(虛擬機)上開放一個特定端口,任何發送到該端口的流量都被轉發到對應服務。以下圖所示。
在上面的配置中,可使用IP1:3000 或者 IP2:3000 或者 IP3:3000 訪問service。
固然,爲了保證不綁定特定KVM的IP,咱們在前面掛一個SLB服務,經過訪問SLB的 虛擬IP:PORT 的形式訪問。
對於otter部署來講,otter-manager須要兩組 IP:PORT、每一個node須要三組 IP:PORT。
注意,因爲otter部署中,每一個node須要暴露的port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每次新增一個otter-node,都須要新增三組 IP:PORT。
咱們以otter-node爲例,來看下NodePort類型的Service的yml文件吧。
通過這樣的改造,咱們就能用k8s的部署otter-manager和otter-node了,而且可以快速擴容節點、彈性使用機器資源。
咱們回顧一下其中的關鍵問題和技巧:
其餘開源項目若是有須要上k8s的,這些技巧應該都能用上。
若是你有更好的一些方式和技巧分享,歡迎留言交流~~~
都看到最後了,原創不易,點個關注,點個贊吧~
文章持續更新,能夠微信搜索「阿丸筆記 」第一時間閱讀,回覆【筆記】獲取Canal、MySQL、HBase、JAVA實戰筆記,回覆【資料】獲取一線大廠面試資料。
知識碎片從新梳理,構建Java知識圖譜: github.com/saigu/JavaK…(歷史文章查閱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