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咱們學習了活動目錄系列之二:單域環境的實現(單站點) ,當時咱們實現的是在一個站點的狀況下。下面咱們來看這樣一個場景:
**一個企業總部在北京,在上海和廣東各有其辦公區域,要求實現活動目錄域環境。**
1、分析:
對於此企業的現狀,在邏輯結構上能夠採用多域和單域,好比咱們先採用單域(這要取決於你是準備集中管理仍是分散管理,在這裏我採用集中管理,下個專題我來說多域多站點的狀況)。
若是不採用站點,上海和廣東的域用戶在客戶端登陸到域的過程會比較慢(無論你在上海和廣東是否放置了DC,都同樣),緣由是客戶端會經過DNS查詢本域內的DC,而查到的DC也可能就是北京的(若是是多DC會動態定位),這樣就經過WAN連到北京的DC上進行身份驗證。此外若是你在每一個地區都有DC的話,DC之間的複製也是不可控的,會產生很大流量(關於複製問題,我會在後面的專題來說解)。兼於此,咱們必須劃分站點。
劃分站點的好處:
1.優化客戶端的登陸。當域用戶在上海或廣東的客戶端上登陸時,DNS會替客戶端找本站點內的DC,這樣就加快了身份驗證過程。
2.優化AD的複製。每一個DC之間要同步AD數據庫,若是不劃分站點,這個同步無時無刻都在進行,並且數據是不壓縮的。若是劃分了站點這個過程變的可控,特別是在多站點的狀況下,優越性更加突出,我會在後面的專題中詳細討論。
附:關於何爲站點,實際上就是從物理位置上來區分的,一組高速可靠的一個子網或多個子網。即兩點:首先物理位置不一樣(在一個區域內且高速相連),其次不一樣站點必須採用相對應的不一樣子網,即北京是一個子網,上海是另外一個子網,廣東是第三個子網,固然也能夠在北京有多個子網。具體AD的概念請閱讀活動目錄系列之一:基本概念 。
2、搭建過程:
事先規劃好各個子網,好比北京子網10.1.1.0/24,上海子網172.16.1.0/24,廣東子網:192.168.1.0/24.
(一)首先在北京把單域建立好,這個過程請參考活動目錄系列之二:單域環境的實現(單站點)。
(二)在上海和廣東利用dcpromo /adv 完成第二/三臺DC的搭建,(關於此參數的使用,請參考活動目錄系列之二:單域環境的實現(單站點))。注意此時在默認站點下完成安裝。
(三)完成站點的劃分和設置:
打開「AD站點和服務」管理工具(或利用命令dssite.msc),以下圖所示展開:在default-first-site-name(默認站點)下有三臺服務器,當前都在同一個站點。(N1--北京,N2--上海,N3--廣東)
利用以下四個操做完成配置過程:
1.新建站點:
新建兩個站點shanghai和guangzhou(北京站點用那個默認的,事後改一下名字就能夠了),注意在新建站點時必須選中一個叫「站點鏈接」的東西,先選擇,後面再說其做用。
以下圖所示,在sites上右擊選「新站點」,輸入名字,並選擇defaultipsitelink,單擊肯定。以下面兩圖:
建完上海和廣東兩個站點後,把default-first-site-name更名爲beijing.
2.新建子網:
新建對應的子網,注意選擇相對應的站點。必定不要搞錯!!!!
具體操做須要在subnets上右擊先「新建子網」,以下圖所示:
最後完成以下圖所示:有三個子網,分別對應相應的站點。
3.移動DC:
把相應的DC移動到相應的站點。必定不要搞錯!!!!
這個操做就不用作了吧,直接拖動對應的服務器(DC),拽到相應的站點下的servers下就能夠了。最後如圖所示:
說明:在上圖的最右側,你們看見了標註爲<自動生成的>兩個「鏈接對象」,這個東西就實現了DC之間的相互複製,它是由每一個DC上叫KCC的進程自動產生的。
4.做相應的其它配置或檢查。
新建「站點鏈接」,即根據你的區域之間的實際物理鏈路來完成,默認有一個defaultipsitelink(好像記得是這個名字)。目前這個站點連接包含了三個站點,你能夠自定義。
下面說一下有關站點鏈接的含義。
站點連接:啓用站點之間的複製傳輸,反映了站點之間的物理鏈接。
若是沒有站點連接,則兩個站點之間不會複製,故兩邊裏面的全部DC只會在站點內相互複製。
**一個站點連接是兩個站點或多個站點之間的一種物理鏈接。有了站點鏈接,在站點內纔會由KCC自動生成「鏈接對象」,完成站點內DC之間的複製。
以下圖所示:
而後在下圖輸入相應的名字,這是北京和上海之間的站點鏈接。選擇對並單擊「添加」,這樣就建好一個站點鏈接。以下所示:數據庫
本文出自 「千山島主之微軟技術空間站」 博客,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jary3000.blog.51cto.com/610705/121946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