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遠程辦公這一週

🍃
編者按:工具

今天是「遠程辦公周」的最後一個工做日,這 5 天來,不知道你們都在忙些什麼工做,進展是否順利,狀態又如何?

這幾天,阿里巴巴集團飛天大學的直播羣很熱鬧,各個事業部的管理者紛紛亮相,作了一系列極其精彩的內部分享,Teambition 團隊也應邀參加了,分享題目是「享受遠程辦公的時光」。直播當天線上觀看量就突破了 2 萬 ,小夥伴們的評價是:如沐春風,還有人作了腦圖筆記共享給你們,算得上是飛天大學近來最受歡迎的直播課之一。spa

提到遠程辦公,大部分團隊感覺到的是有點焦慮,或者有點茫然,大概極少有人會用「享受」這個詞,這是咱們在這個特殊時期,想要表達的一種緩和的感受。分享的副標題是「必要的方法,和值得的嘗試」,做爲一個專門作協同工具、專門研究協同方法的團隊,想給你們真誠地提供一些不同的視角。3d

如下是節選內容,原文收錄在 [遠程協同知識庫](點擊文字便可進入),前往知識庫查看完整文章。code

享受遠程辦公的時光

必要的方法,和值得的嘗試

做者:齊俊元, Teambition 創始人兼 CEOorm


首先咱們要探討的是,遠程辦公時,什麼變化了?blog

對於全部人來講,是你們不能坐/站在一塊兒,平常的「辦公室默契」被打破了。好比急忙走到工位前交代的事情,你們都會默認是比較緊急的;相關領域的同窗老是坐在一塊兒,走到那個片區問一下,就能找到某件事的負責人。
對於管理者來講,是不能「看見」你們在工做。實際上,遠程期間你們的工做節奏可能並無發生太大變化,但平時管理者可以看見你們在工位上,當面找我的,拿個及時反饋很容易,如今看不見了。 
對於個體來講,沒有指定辦公位置、沒有通勤時間、能夠不用換工做裝,工做習慣的微小變化,考驗咱們是否可以順利進入工做狀態。
把這些變化匯合到一塊兒,就是遠程辦公的核心命題:接口

  • 作好協同 - 你們不在一塊兒,協同怎麼作好?
  • 作好管理 - 看不見員工在作什麼,管理究竟該怎麼作?
  • 作好本身 - 工做環境發生了變化,怎麼把本身的工做作好?

✍🏻圖片

必要的方法

圍繞上述問題,咱們先來談談必要的方法。
第一點,作好協同
什麼是協同?是一羣人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作好協同的關鍵是讓你們「一張圖、一顆心、一場仗」(On the Same Page),這裏的核心手段是保持信息透明和同步
如何在遠程期間,保持信息的透明和同步呢?首先,是要實時共享團隊任務,藉助 Teambtion 看板咱們很容易實現這點。遠程期間,一個很是好的實踐是,咱們天天早上開晨會的時候,能夠用共享屏幕的方式,把看板共享出來,對着看板來討論。就好像你們平時在辦公室,圍着牆上或者白板上用 N 次貼貼出來的物理看板,是相似的。此外咱們還要注意的是,在遠程期間要主動去了解夥伴的工做安排,這樣有利於產生後續的互動。文檔

圖片2.png

其次,是要創建信息傳遞的規則。相信你們這幾天都遇到一個不小的挑戰:釘釘的消息徹底炸掉了,拉了不少羣,羣裏的消息刷得很快,還有不少的線上會議和電話,這裏就有一個改善協同效率的要點,咱們須要基於上下文,作好關於具體工做的溝通,儘量讓一件事情的溝通發生在同一個地方。這樣作的好處是,若是中途有一個同窗新加入進來,或者是後續咱們去追蹤這個事情,就能夠有一個清晰的、由始至終的脈絡。使用 Teambition 來圍繞具體任務作協同,把關鍵討論沉澱在某一個任務裏,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get

圖片3.png

第二點,作好管理
遠程辦公時,有意識地增強團隊共識、改善決策效率、澄清責任範圍,會對衝團隊在脫離辦公室默契時的不適——而且,你會驚訝於,原來這些工做平時也應作得更好
說到增強團隊共識,最重要的是對目標達成共識,而後圍繞這個目標定義出關鍵結果,再層層拆解到具體工做。(點擊進入完整文章,查看具體的拆解示例)這裏會有一個挑戰,假如我是一個研發同窗,當我收到「驗證系統穩定性並做出關鍵改造」這樣一個工做任務,怎麼纔可以很快的知道這是從哪一個目標拆解下來的?若是每件事情咱們都要去問,效率也很低,這個時候線上工具就能夠給咱們很好的一個幫助。推薦一個技巧,能夠把看板切換到表格視圖,這樣每個子任務都能層層往上追溯到目標。

圖片4.png

其次,改善決策效率。這兩天相信你們已經感覺到了,爲了要一件事,先拉個羣,而後又不停拉新的人進羣,每當有新的人進來,以前的結論就會被修正,繞了一大圈,最後已經不知道這個事最後誰能拍板,也不知道結論是什麼,其實不光是在遠程辦公期間,平時這問題可能也存在。這裏我推薦你們按照某個決策模型,經過定義清楚決策鏈路上的各個角色,來改善作決策的效率。DACI 就是一個比較易於實踐的模型,這其中包括了負責人(Driver),負責拿到最終決策,他未必是決策人,可是要推進、拉通全部人,拿到結果而且同步給你們;決策人(Approver),必須是惟一的,有權拍板作決定;貢獻人(Contributors),在決策過程當中,可以貢獻事實和觀點;最後是知情人(Informed),越多越好,越普遍越好,咱們所作的決策越重要,固然就應該讓更多人知道。
最後,澄清職責範圍。咱們有多個項目,多條業務線,所以要對各個業務線、產品線、項目羣中的核心角色進行定義和公示,寫到公開文檔上,按期去更新維護,這樣你們就能夠根據這樣一個簡單的角色清單,很容易地找到核心接口人。做爲管理者,必需要去設定好這樣的機制,作到信息的極大化共享。可是,公示是否是意味着,咱們就不能中途換人呢?固然不是,咱們應該擁抱變化,決策人選能夠隨時變化,但要及時通知到你們,咱們永遠要選最合適的人,而不是爲了流程正義用一個不合適的人。 

第三點,作好本身
由於相信,因此簡單。在協同中,讓夥伴們更容易瞭解本身的工做計劃和狀態,有效地支持好本身參與的工做,及時同步工做進展等,這些主動行爲都是在作更好的本身
經過一些很小的舉動就能夠實踐起來,好比,在 Teambition 上主動共享本身手上的工做任務,主動去看一看團隊裏都新增了哪些事情,是否是須要本身協助;在釘釘上更新一下本身的工做狀態,好比告知夥伴你正在「會議中」,也是好的方式。

🎈

值得的嘗試

接下來,是個人一些我的建議,能夠在遠程期間嘗試一下。

第一點,給本身創建一個「辦公空間」。是要在腦海中,找到天天工做的目標感
收拾一下桌子,進入書房,關上音樂,這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辦公空間在咱們腦海中,是要構建起一天的目標感,用英文表達,就是 sense of purpose。給本身幾分鐘時間,想清楚一天的工做要實現什麼目標,找到感受了,再開始工做。

第二點,逃離 9am-6pm。沒有了通勤的時間消耗,你會不會在啓動工做前來一杯咖啡,多一點思考?
咱們極可能有一個這樣的誤區:我在家也是 9 點開始辦公,那就睡到 8 點半,而後起來抓緊開始辦公。若是是這種狀況,通行時間的減小就很是的沒有意義了,並且當咱們恢復正常要去辦公室的時候,生物鐘又被打斷,這是很是糟糕的。因此我建議你們仍是保持正常的做息時間,可是把通勤的時間用來好好給本身作一杯咖啡,而後去找本身心靈裏面的辦公空間。

第三點,ASAP-Free,思考一下:你真的須要即時回覆嗎?
在遠程期間,咱們常常可能會有一個習慣:迅速發個 Ding,緊接着去打個電話;若是是在辦公室,場景是你滑着椅子就過去,要一個即時反饋。其實,咱們一般是把「及時反饋」誤解成了「即時反饋」。及時反饋,是指該反饋的時候給反饋,但咱們如今所有把它變成了「即時反饋」,也就是第一時刻就要拿到反饋。 
其實咱們能夠借遠程這個機會去考慮一下,咱們所要的即時反饋,是否是真的和咱們的需求匹配?若是能夠的話,是否可讓協做的同事,有一個更好的節奏去處理他的工做,接受有一些事情,TA 能夠晚一點給反饋,一來他更深思熟慮,二來他也許能夠用書面給你一個反饋,給你更詳細的答案,三是給你響應的時候,已經準備好了一些相關的資料。
ASAP-Free 是一個很是好的實踐,當遠程結束,回到辦公室,你也能夠繼續養成而且保持這個習慣。

在家,在辦公室,在任何地方,不要着急,找到目標感,找到狀態,享受本身的工做。

💆🏻

END

以上是選編內容,若是喜歡,前往 [遠程協同知識庫](點擊文字便可進入) 瀏覽完整文章。

8b73d929527006c7176a656f3fd8388d.jp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