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ity of Death and Life

       The City of Death and Life——這是電影《南京!南京!》的英文譯名。讓我想起了《孫子兵法》的開篇:「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啊,七十二年前的南京,確實是一個 「死生之地」,這個名字不可謂不恰當。
       利用五一假期,看了這部電影,感觸很深,每個鏡頭彷佛都在考驗着我,捶打着心裏和靈魂!以致於每次回憶電影的細節,都是一種煎熬和痛苦。
       鏡頭一:南京城門被打破,日軍攻進南京城,一小隊裝備「精良」的日本士兵攻入教堂。場面令他們大吃一驚!由於教堂裏都是中國人,有中國百姓、老人、婦女、兒童,還有已經淪爲「難民」的士兵,可是接下來……全部中國人面對這一小隊日本士兵,是驚慌、恐懼,下意識的全部人都高舉雙手投降……這麼幾個日本兵,沒有一箇中國人反抗,甚至拿槍的士兵也高舉起了雙手。我流淚了……
       鏡頭二:日軍分幾種方式(槍殺、火燒、活埋……)殺害中國被俘士兵和他們認爲是士兵的中國人。導演採用的是以一種靜默方式展示日本兵在訓練有素的作着準備,影院裏也靜極了,彷佛都在等待那一刻的到來……全部人彷佛都知道要發生什麼,靜靜的等待死亡的到來。可是當陸建雄們真的面對死亡的時候,卻喊出了「中國不會滅亡!」我有一次流淚了……
       鏡頭三:日軍向拉貝先生提出要從難民中挑選部分女性做爲隨軍慰安婦,拉貝先生、姜老師將全部女難民集中起來,流着眼淚告訴你們日本人的意圖,仍是靜默……最後,×××小江第一個走出來,「自願」做隨軍慰安婦……仍是在教堂裏,日軍發泄着他們的獸行,小江最後不堪折磨致死,是赤身露體的離開,好像沒有一絲的尊嚴。可是若是那不算尊嚴,什麼又叫作尊嚴呢?!
       鏡頭四:姜老師在屢次認領「丈夫」後,終於被日本兵認出,就在即將被拉去充當慰安婦的時刻,她要求角川「shot me!」,日本兵角川最終也真的將姜老師打死在教堂門前。角川——整部電影的一個主角,雖然身爲一名日本兵,可是一件壞事都沒作,沒有殺害一箇中國人,可是姜老師是他殺害的惟一一箇中國人,可是誰都知道「活着比死去更加痛苦」!
       鏡頭五:日軍攻陷南京城的慶典活動。說實話,我不認爲那是整部電影的敗筆。看着日本兵在一片廢墟的南京城走過,邁過死去中國人的屍體,旁邊是「誓將抗日進行到底」的橫幅……我想到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日本政客們的敬鬼,日本右翼分子歪曲美化侵略的言行。這是電影頗有現實意義的處理。
       整個電影用黑白的影像處理,讓人很容易回到1937年那個場景。也可能由於先前去過南京大×××記念館,因此感觸可能更深。總的說,電影拍的很好,推薦去看,可是,不推薦看第二遍,心情太壓抑了。另外,影片中的教堂場景,是在咱們單位食堂對過的廢教堂拍的,因此弄得我都沒有吃飯的心情了,由於很容易想起在裏面發生的「故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