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工具分爲:服務端性能測試工具和前端幸虧你能測試工具兩大類。服務端性能測試工具主要支持產生壓力和負載,錄製和生成腳本,設置和部署場景,產生併發用戶和向系統施加持續的壓力;而前端性能測試工具則不關心繫統的壓力和負載,只須要關心瀏覽器等客戶端工具對具體的須要展示的頁面處理過程前端
服務端性能測試通常包括如下部件:數據庫
虛擬用戶腳本產生器(Virtual User Generator)編程
壓力產生器(Player)瀏覽器
用戶代理(Agent)服務器
壓力調度和監控系統(Conductor)併發
壓力結果分析工具(Analysis)負載均衡
客戶端花費的用於加載和展示的時間就是前端響應時間,而客戶端的性能表現一般被稱爲前端性能。socket
選擇性能測試腳本協議最簡單的原則是:選擇客戶端和服務器通訊時所採用的最上層的協議。例如:Web應用的客戶端和服務器之間一般是使用HTTP/HTTPS協議進行通訊的,但HTTP/HTTPS協議是基於TCP協議上的應用層協議,所以在LoadRunner工具中,採用Socket或HTTP/HTTPS協議上的應用層協議,所以在LoadRunner工具中,採用Socket或HTTP/HTTPS協議均能錄製獲得腳本。另外一個例子是使用自定義的TCP或UDP協議進行通信的C/S應用(如騰訊的QQ),在TCP或UDP協議層上必定能夠進行錄製等方式獲得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的通訊協議,並使用符合協議要求的編碼與解碼方式產生和解析通訊數據包。前端性能
選擇性能測試腳本錄製協議時,有幾點必須說明的內容:編程語言
(1)使用socket協議能夠對任何應用通訊進行錄製,但這種錄製生成的腳本極可能沒有任何意義。
(2)在對應用的通訊進行錄製生成腳本後,對腳本進行回放,有時會出現回放沒法繼續的狀況(停留在某個步驟沒法進行下去),此時應該考慮是否使用了合適的協議,極可能是因爲協議選擇不正確或是不全面,致使部分通訊沒有錄製成功。
選擇那種工具一般具備三個層次的意義:第一,建立仍是購買?第二,若是和購買,如何選擇?第三,若是自行建立,如何建立?
考慮狀況:
1.若是須要的是一個僅用於本次項目測試的工具,或是被測系統使用了比較特殊的協議等,能夠考慮自行建立須要的測試工具;
2.若是須要做爲第三方接受委託進行性能測試,選擇被廣發接受的商業工具可能會讓委託方更有信息;
3.若是須要以最快的速度創建當即可用的組織的性能測試環境,選擇商業工具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方案
4.若是但願創建一個可以長期發展,並能適應產品和組織變化的性能測試體系,則基於開源工具建立適合組織的工具體系多是最佳的方式。
評估步驟:
1.列出須要的工具功能列表
能夠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須要的功能:
(1)工具是否支持被測系統運行的平臺(軟硬件環境、數據庫環境)嗎?
(2)工具可否支持被測系統使用的協議嗎?
(3)工具可否支持特殊要求(如防火牆、負載均衡、動態頁面生成等)嗎?
(4)工具可以提供對服務器、應用服務或數據庫類型計數器的監控嗎?
(5)工具使用的腳本語言功能完善嗎?
對於開源性能測試工具,除了對其具備的功能進行考慮外,還須要從工具的可維護性和社區支持等方面進行考慮,具體以下。
(1)工具是否有相對固定的維護成員?項目活躍嗎?工具社區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支持?
(2)工具採用的是何種編程語言?本組織有合適的資源對工具進行維護和支持嗎?
(3)工具是否具備良好的結構和拓展性,以便於二次開發、功能添加或將其集成到組織的自動化體系中
(4)工具採用的是何種開源許可協議(License)?這種開源許可協議是否會給使用和二次開發帶來法律上的風險和問題?
2.工具比較
對工具的比較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功能比較。
(2)工具能獲取支持的比較。
(3)供應商的信譽。
(4)工具的維護成本。
性能測試工具的功能評估:
3.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