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程序員每每具有一些共有的特質,下面筆者也分享幾點:linux
1:團隊精神和協做能力 把它做爲基本素質,並非不重要,偏偏相反,這是程序員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我的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即使如linus這樣的 天才,也須要經過組成強大的團隊來創造奇蹟,那些遍及全球的爲linux寫核心的高手們,沒有協做精神是不可想象的。一旦進入系統的研發團隊,進入商業化和產品化的開發任務,缺少這種素質的人是不合格的。程序員
2:文檔習慣 說高水平程序員歷來不寫文檔的確定是乳臭未乾的毛孩子,良好的文檔是正規研發流程中很是重要的環節,做爲代碼程序員,30%的工做時間寫技術文檔是很正常的,而做爲高級程序員和系統分析員,這個比例還要 高不少。缺少文檔,一個軟件系統就缺少生命力,在將來的查錯,升級以及模塊的複用時就都會遇到極大的麻煩。安全
3:規範化,標準化的代碼編寫習慣 代碼的變量命名,代碼內註釋格式,甚至嵌套中行縮進的長度和函數間的空行數字都有明確規定,良好的編寫習慣,不但有助於代碼的移植和糾錯,也有助於不一樣技術 人員之間的協做。有些codingfans叫囂高水平程序員寫的代碼旁人歷來看不懂,這種叫囂只能證實他們本身?根不配自稱程序員。代碼具備良好的可讀性,是程序員基本的素質需求。沒有規範化和標準化的代碼習慣,研發之間的協做是絕對不可想的。模塊化
4:需求理解能力 程序員須要理解一個模塊的需求,不少程序員寫程序每每只關注一個功能需求,他們把性能指標所有歸結到硬件,操做系統和開發環境上,而忽視了自己代碼的性能考 慮,性能需求指標中,穩定性,並訪支撐能力以及安全性都很重要,做爲程序員須要評估該模塊在系統運營中所處的環境,將要受到的負荷壓力以及各類潛在的危險 和惡意攻擊的可能性。就這一點,一個成熟的程序員至少須要2到3年的項目研發和跟蹤經驗纔有可能有心得。函數
5:複用性,模塊化思惟能力 常常能夠聽到一些程序員有這樣的抱怨,寫了幾年程序,變成了熟練工,天天都是重複寫一些沒有任何新意的代碼,這實際上是中國軟件人才最大浪費的地方,一些重複性工做變成了熟練程序員的主要工做,而這些,實際上是徹底能夠避免的。 複用性設計,模塊化思惟就是要程序員在完成任何一個功能模塊或函數的時候,要多想一些,不要侷限在完成當前任務的簡單思路上,想一想看該模塊是否能夠脫離這個 系統存在,是否能夠經過簡單的修改參數的方式在其餘系統和應用環境下直接引用,這樣就能極大避免重複性的開發工做,若是一個軟件研發單位和工做組可以在每 一次研發過程當中都考慮到這些問題,那麼程序員就不會在重複性的工做中耽誤太多時間,就會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新的代碼工做中去。 一些好的程序模塊代碼,即使是70年代寫成的,拿到如今放到一些系統裏面做爲功能模塊都能適合的很好,而如今不少軟件一升級或改進就動輒所有代碼重寫,大部分重複性工做無謂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這是咱們應當刻意克服的弊病。
6:測試習慣 做爲一些正規化的開發而言,專職的測試工程師是不可少的,可是並非說有了專職的測試工程師程序員就能夠不進行自測;軟件研發做爲一項工程而言,一個很重要 的特色就是問題發現的越早,解決的代價就越低,程序員在每段代碼,每一個子模塊完成後進行認真的測試,就能夠儘可能將一些潛在的問題最先的發現和解決,這樣對 總體系統建設的效率和可靠性就有了最大的保證。 測試工做實際上須要考慮兩方面,一方面是正常調用的測試,也就是看程序是否能在正常調用下完成基本功能,這是最基本的測試職責,惋惜在不少公司這成了惟一的測試任務,實際上還差的遠那;第二方面就是異常調用的測試,好比高壓力負荷下的穩定 性測試,用戶潛在的異常輸入狀況下的測試,總體系統局部故障狀況下該模塊受影響情況的測試,頻發的異常請求阻塞資源時的模塊穩定測試等等。 固然並非程序員要對本身的每段代碼都須要進行這種完整測試,可是程序員必須清醒認識本身的代碼任務在總體項目中的地位和各類性能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相關測試並儘早發現和解決問題,固然這須要上面提到的需求理解能力。性能
7:學習和總結的能力學習
程序員是人才很容易被淘汰,很容易落伍的職業,由於一種技術可能僅僅在三兩年內具備領先性,程序員若是想安身立命,就必須不斷跟進新的技術,學習新的技能。善於學習,對於任何職業而言,都是前進所必需的動力,對於程序員,這種要求就更加高了。測試
可是學習也要找對目標,善於總結,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每次完成一個研發任務,完成一段代碼,都應當有目的的跟蹤該程序的應用情況和用戶反饋,隨時總結,找到本身的不足,這樣逐步提升,一個程序員纔可能成長起來。
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