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問我:你從平面設計到用蟬知建站系統給客戶去作網站,怎麼也算是跨專業了,會不會以爲隔行如隔山?小編以爲設計是共通的,美的東西也是共通的。只要大原則沒錯,實踐過程當中我徹底能夠將平面設計的一些知識靈活的使用到網站當中去,不過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必定要多讀書,時刻給本身充電,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前端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而有益,多讀而博知。今天小編爲你們整理了一個能夠充電的設計書單。書單中的書目有些比較家喻戶曉,有些也可能比較小衆,但這些書籍寫得都不錯,也大可能是設計圈內一些設計師推薦的書籍,能對自身設計能力起到必定的影響做用。安全
一、《寫給你們看的設計書》(第3版)工具
相信《寫給你們看的設計書》這本書是不少設計書單必推的一本,這也是小編首推的一本書。這本書出自世界級設計師——羅賓·威廉姆斯之手。做者將複雜的設計原理在書中凝鍊爲親密性、對齊、重複和對比4個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其簡潔明快的風格,將優秀設計所必須遵循的這4個基本原則以及背後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書中展現了大量的示例,直接明瞭的讓讀者瞭解怎樣才能按照本身的方式設計出美觀且內容豐富的做品。佈局
書中沒有任何晦澀難懂的術語,讀起來很舒暢,所舉的例子也很簡單明瞭,可以很是貼切地說明問題。這是一本實用性遠大於理論性的設計書。書如其名,即便是沒有受過設計專業教育的人也能從中學到很是實用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無論你是剛入行的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前端設計仍是資深的設計從業者,這本書都值得你去讀一讀。學習
二、《設計中的設計》測試
這本書也是不少設計書單必推的一本,做者是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這本書自2003年出版以後,暢銷至今。字體
在書的第一章,原研哉便問本身:設計究竟是什麼?他走了那麼多的路,作了那麼多的研究,就是爲了給本身一個答案。「RE-DESIGN,做者經過這個有趣的展覽告訴讀者「平常生活」所具備的無限可能性。若咱們能以滿懷新鮮的眼神去看待平常,「設計」的意義定會超越技術的層面,爲咱們的生活觀和人生觀注入力量。網站
原研哉的設計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現當代日本設計的精髓。他以一雙無視外部世界飛速發展變化的眼睛面對「平常生活」,賦予設計靈魂,使一切真正迴歸到最純粹、最乾淨的地方。翻譯
這本書也是原研哉對本身多年的設計理念以及做品的沿承、發展的歸總。理論性的東西比較多,看起來比較費時間,也須要好好去琢磨。這本書有全文版和精簡版的,這兩本小編都看過。相比較而言,全文版的內容更爲詳細,列舉的案例也比較多,假若想真正想理解原研哉大師的設計理念,小編建議仍是買全文版的。設計
三、《點石成金》
《點石成金》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訪客至上的Web和移動可用性設計祕笈。全書圍繞Web和移動可用性設計這塊來說述的。做者根據本身多年從業的經驗,剖析用戶的心理,在用戶使用的模式、爲瀏覽進行設計、導航設計、主頁佈局、可用性測試等方面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觀點,並給出了大量簡單、易行的可用性設計的建議。這本書短小精悍,語言輕鬆詼諧,書中穿插大量色彩豐富的屏幕截圖、趣味叢生的卡通插圖以及包含大量信息的圖表,使枯燥的設計原理變得平易近人。
這是一本關於Web設計原則而不是Web設計技術的書,做者揭示了Web設計中重要但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只需幾個小時,你便能對照書中的設計原則,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你的網站,從而找到很多改進的地方。
這本書適合從事Web設計和Web開發的技術人員閱讀,特別適合爲如何留住訪問者而苦惱的網站/網頁設計人員閱讀。這本書的第3版,做者增長了全新的章節,也更新了新的案例,更爲詳細的講述了關於移動設計可用性的問題。
四、《設計心理學套裝》
這一套《設計心理學套裝》都是全球影響力設計師之一唐納德 · A · 諾曼所著,一共分了四本,分別是《設計心理學1:平常的設計》、《設計心理學2:與複雜共處》、《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和《設計心理學4:將來設計》。
這四本書都是圍繞設計內心學來說述的,始終強調以人爲本的設計哲學,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爲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導入到設計之中。不只着重於反思設計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給用戶帶來的困擾,更着重於解決問題,用這些基本原則幫助設計師找到真正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做者用詼諧的語言講述了許多咱們平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挫折和危險,幫咱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關鍵,即產品設計忽略了使用者在必定情境中的真實需求,甚至違背了認知學原理。雖然平常中拙劣的設計也很多存在,可是設計出易於理解、方便使用、使人愉悅的產品並不困難。做者本書中強調以使用者爲中心的設計哲學,提醒消費者在挑選的物品,必需要方便好用,易於理解,但願設計師在注重設計美感的同時,不要忽略設計的一些必要因素,由於對於產品設計來講,安全好用永遠是競爭的關鍵。
五、《消費森林×品牌再生》
這本書小編特別喜歡,李永銓是香港新一代品牌顧問設計人,設計做品也是頗有表明性。這本書是李永銓口述的方式分享了他的設計成長之路。講述我的經歷及時代背景如何影響他的品牌設計理念的。跟讀者也分享了設計公司生存的五個重要元素,並以滿記甜品、英記茶莊、上海表、悅木、Bla Bla Bra等品牌故事爲例,附有大量設計稿,圖文並茂,闡述從何用設計讓品牌重生,同時還評論了日本、內地、香港三地對品牌設計的見解。
做者從設計出發,但不只囿於設計,更在書中分享本身的觀察和體會,呼籲中國在經濟崛起的過程當中,尊重知識產權,纔有可能提高本身的品位,從而創建優質的品牌。從書中舉例能夠看到,每個品牌到李永銓手中都會變成一則故事,他利用設計從新賦予品牌生命力。然而,對李永銓來講,設計技術只是一種基調,要成功重塑品牌,還須要洞察市場變化、收集數據,甚至將本身從歷史、文學及電影等文藝做品中學到的知識融入其中。這些運用在產品設計上的理論,原來正是他爲人處世的態度,也訓練出他的敏銳觸角。
六、《深澤直人》
提及深澤直人,日本典型的極簡倡導者之一。他曾爲多家知名公司諸如蘋果、愛普生進行過品牌設計,其做品在歐洲和美國贏得過幾十餘設計大獎。他的設計主張是:用最少的元素(上下公差爲±0)來展現產品的所有功能。
深澤直人也是羅永浩推崇的工業設計師之一,推薦這本書是由於這是一本可以激發設計熱情的書。深澤直人本人親自整理從未發表過的設計手稿,第一次360度全面介紹其做品、靈感來源、設計過程,從哲學、禪意的角度出發,以平常的所見所聞爲設計來源,經過分析物與人的關係、提供人類生活便捷的角度開展並完成產品設計,最終告訴人們「物的八分目」、「飯吃八分飽」的生活理念,圖文並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給設計師以及設計愛好者以啓發。
七、《七日掌握設計配色基礎》
這本書書是日本視覺設計研究所編寫,翻譯版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分爲「配色的準備」和「配色的實踐」兩大部分。「配色的準備」部分主要幫助讀者瞭解配色的總體效果以及有關配色的基礎知識——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配色的基礎原理,這一部分須要兩天即可以學完;「配色的實踐」部分介紹了突出型、融合型兩種配色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講解了營造畫面氛圍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色彩給人的感覺來表達主題,這一部分須要五天來學習。
全書經過豐富的圖例來介紹有關配色的知識,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既講了原理,也舉了實際的例子。例子中既有商品書籍傳單的設計,也有網頁設計。全部例子都有多種配色方案對比。前半部分講了各類配色手段的做用,後面舉了十種常見效果,講解如何綜合運用各類手段達到效果。
這是一本專業設計和非專業設計人員都能學習且容易上手的書籍。
八、《色彩設計的原理》
這本書是在日本平面設計界列爲新手必備的設計工具書,也是日本年度暢銷的設計原理書籍。本書將配色這個大黑箱加以整理,以「色彩的抽屜」看成構成本書的想法,將一條一條規則與圖片對照作簡單易懂的解說。當爲配色感到困擾的時候,只須要打開與目的相合的抽屜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法。換句話說,讓你爲所欲爲地享受探索配色抽屜的樂趣,正是本書的宗旨。
本書以豐富的範例及簡潔的文句,告訴你連設計師都不懂的「色彩的法則」。相比前面推薦的《七日掌握設計配色基礎》這本書,《色彩設計的原理》這本書專業性會更強一些。
整本書看完也不難看出這是一本對天然風物充滿熱愛的色彩指南。書裏除了介紹教科書式案例,例如平靜或強烈的色彩、高級或廉價的色彩等等,還夾帶了專門的一小節講「季節感」的配色。顏色舉例也大都跟天然有關,例如「積雲燦爛炫目的白」、「樹木的偏紅的咖啡色」……
小編將這本充滿「大天然味道」的書籍推薦給你們,但願你們能夠從中學習到對本身有幫助的知識。
九、《中國字體設計人:一字一輩子》
這本書收錄了十二位中國字體設計人的故事,做者用了超過八年時間進行訪談和資料蒐集,記錄了從五十年代到如今兩代字體設計人的造字故事,還有中國字的結構、美學、和欣賞價值。他們述說的,又豈止文字的故事,還隱含着字體設計人身後所折射的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變遷以及發展。
書中詳細講述了中國印刷造字活動近一百年的時間跨度,明白近代中國印刷文字創造的由來、現狀和發展進程。也從歷史的角度解讀了印刷字體, 從形制、 體制到印製的演進過程, 以及對中國文化、經濟、科技和人們生活產生的影響。 經過對這十二位字體設計師的採訪紀實,能夠映托出新中國印刷字體發展進程的歷史軌跡。
十、《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UNIQLO優衣庫首席藝術總監、日本知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整理密技」初次公開一刀斬斷空間、信息及思考的混亂狀態讓你的工做和思路恢復清晰爽快。
這本書偏理論性多一些,書中寫道佐藤可士和的設計靈感來源就是——整理。他以本身的知名設計案爲例,將「超級整理術」分爲三大階段,從有形到無形分別是:空間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從隨身物品、辦公環境開始,透過對於空間整理的習慣,養成對於思考整理的敏銳,只要循序漸進,時時刻刻磨練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緒清晰、提升判斷能力、開啓靈感之門,大幅提高工做效率與精緻度。整本書的內容樸實真摯,看似簡單的整理術,作到後面的心智空間的整理層面就變得很難。當你面對面對一個須要解決的問題,在各類複雜混亂的信息中,整理術能夠把重要和關鍵的信息梳理出來,最終獲得一個振奮人心的問題解決方案。
雖然這本書要按照這三個階段去一一實踐的話有點難度,可是這本書依舊是小編以爲值得推薦的,畢竟裏面所倡導的「超級整理術」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專業型的書籍,通常分兩種,一種是具體操做或是案例分析型的,另外一種是理念型的,大可能是設計理論或是某個有名的設計師的設計理念。這兩種的區別比如武功的基礎招式和心法內功。這兩種類型的書籍適合各個不一樣階段的設計師去看,基礎知識類的看起來比較淺顯易懂,實踐起來也比較快,所以對自身的知識提高有必定的幫助做用。理念型的書籍看起來比較慢,也須要多花一些時間去仔細體會,但這類書籍對設計思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會顯得更爲重要。
小編這次爲你們推薦的這十本書,有理論型的,也有比較基礎型的,無論是哪一本書,都但願能對你們的學習有所幫助。小編也相信,敢於鑽研+勤奮練習,你終將在設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