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人類直覺 - 邏輯學

引子

最近跟我朋友小黑分享邏輯學,因此就跟小黑一塊兒寫了這篇文章html

原文出處算法

邏輯是什麼

維基上說"有效推論和證實的原則與標準"spa

可是什麼是有效的?這個我不太認同,我認爲是邏輯是一種因果關係的推演,當咱們掌握一個基本的因果點,而後由這個基本點去推演更普遍的系統時,這個過程當中使用的原則標準叫邏輯。htm

當這個基本點是真實的時候, 整個系統就隨着真實(推演過程無差錯的時候),反之亦然,基本點錯了,整個系統都錯。blog

舉個例子,就是樹根跟整顆樹,若是樹根是真的,整顆樹就是真的。砍掉樹根,整顆樹就都倒了,邏輯在這裏的好處就是當基本點與事實違背的時候,咱們能夠推倒整個系統重來。若是沒有邏輯,那麼就有可能留下一些枝幹與樹根的存在自相矛盾get

由基本點根據邏輯推演出來的系統(整棵樹),若是沒有背離邏輯的規則的話,那麼整個系統就是穩固的。方法

 

什麼是充分,什麼是必要

邏輯有不少規則,都是前人總結出來而且通過終年驗證過的。im

太過複雜的,太過繁瑣的規則咱們暫且不談,只說其中一部分最有用可是卻最容易被誤導的規則。經驗

全部的命題(結論、判斷、知識),與其餘命題之間的推導關係具有兩個屬性:充分、必要。總結

這兩個屬性是能夠組合的,因此全部的命題之間的關係能夠細分爲

「充分而且沒必要要」  「不充分可是必要」

 「充分而且必要」 「不充分而且沒必要要」

那麼什麼是充分?什麼是必要?怎麼理解這兩個詞?

假設我如今有一個因果關係是:「由於A ,因此B」 ,這裏有2個命題,A、B。

那麼先無論命題的真假。那麼A與B的推導關係到底是充分的,仍是必要的?這個怎麼判斷?

充分的:若是B須要成立的話,只要有A就夠了,不須要其餘的CDEF條件,這就是充分。

必要的:若是B成立,必需要有A,可是可能須要其餘的CDEF條件。

充分沒必要要:只要有A就能推導B,可是A不是必須的,也有可能CDEF條件能夠推導出B

必要不充分:必定要有A才能推導B,可是光有A是不夠的,須要有其餘條件補充 B才能成立。

充分必要就不用多解釋了(你是個人惟一),不充分沒必要要就是毫無推導關係(干卿何事)。

舉一個例子補充一下:

由於菜裏放了辣椒 ,因此吃起來以爲辣。

先無論命題真假,就是咱們先不要去判斷菜裏是否是放了辣椒,或者這我的吃了是否是以爲辣。

單純先聚焦在推導關係上,怎麼判斷呢?

先判斷必要性,除了放辣椒(除了A)以外,有沒有其餘辦法能夠推導出 「以爲辣」(B)

這種判斷須要必定的知識,好比說吃過芥末的經驗,那麼咱們知道了,除了放辣椒,還能放芥末,也會以爲辣。

還能夠放花椒,還能夠放胡椒等。

那麼A跟B的推導關係,就是沒有必要性。

再判斷充分性,是否是隻要放了辣椒(A),不須要其餘配料(CDEF條件)就可以推導出B?

還真是,因此具有了充分性。

結論是,A是B的充分沒必要要條件。

 

邏輯條件物理電路圖解

充分跟必要性能夠類比爲物理電流串聯關係與並聯關係。

(A=》B)、(C=》B)、(D=》B)的關係 

充分沒必要要:

並聯關係下, A  C D 只要具有其中之一,就都能推導出B。ACD單獨的一個條件都是充分的。不依賴其餘條件。

反推是否成立:A是B的充分條件時,B不能反推出A,由於有可能B的成立緣由是由於其餘條件。

 

必要不充分:

串聯關係下,B成立的話,須要 A C D 都必須具有,A本身是不夠的,可是倒是必須的。

反推是否成立:A是B的必要條件時,B可以反推出A,由於B的成立的話必定必需要要有A。 

 

充分必要條件在非邏輯下的關係

「非」邏輯,不是反邏輯。而是否命題的邏輯關係。

好比剛纔舉的例子。

 由於菜裏放了辣椒 ,因此吃起來以爲辣。

命題A就是:菜裏放了辣椒

命題B就是:吃起來以爲辣

命題A的非形式:菜裏不放辣椒

命題B的非形式:吃起來不以爲辣

那麼充分、必要條件在非邏輯會有什麼化學做用呢?

假設並聯關係的時候 非A就是 A沒通電,可是C 或者D其中一個通電的話,B也會亮起來。如圖:

因此 非A ≠> 非 B

第二種狀況,B不亮的時候,說明 A C D 沒有一個是通電的。

因此:

 非B => 非A

 非B => 非C

 非B => 非D

同理,串聯的時候(必要不充分)

 

非A =》非B

非B ≠》 非A ,由於有多是C 或者D沒通電,可是A本身有通電,如圖:

 

 

魯迅的反諷邏輯(辯論的魂靈)

迅哥兒以前在一篇《辯論的魂靈》裏有一段很是有名氣文段,用來反諷那些邏輯混亂的人。

摘錄以下:

「洋奴會說洋話。你主張讀洋書,就是洋奴,人格破產了!受人格破產的洋奴崇拜的洋書,其價值從可知矣!但我讀洋文是學校的課程,是政府的功令,反對者,即反對政府也。無父無君之無政府黨,人人得而誅之。」

那麼咱們套用一下剛纔學到的東西,來分析這段話的邏輯錯誤。

首先「洋奴會說洋話」 

由於咱們要談的是推導關係,那至少是2個命題之間的關係。

因此這句話拆成 A B兩個命題就是 

A: 洋奴

B:會說洋話

那麼這句話中A B的關係是什麼?

是一個充分但沒必要要關係。根據基本原則

沒必要要條件  B ≠》A ,不能反推。

因此會說洋話不必定是洋奴。

因此後面一句「你主張讀洋書,就是洋奴」 是邏輯錯誤。

 

飲食中邏輯

我分別用兩種顏色標註兩個命題: A B 

必要不充分條件:

麪粉跟雞蛋能夠作舒芙蕾甜品。(還有其餘配料)

跑步可以減肥。 (飲食,做息時間等也是要減肥的必要條件,串聯關係)

充分沒必要要條件:

喝枸杞菊花茶能養生。(養生還有其餘辦法,並聯關係)

喝過多可樂會缺鈣。

天婦羅的作法必定是油炸。

爲何要學邏輯

第一:人是一種會理性判斷的生物,是能夠接受道理的生物,「有道理」是咱們共同的語言,邏輯是其中推演道理的一種方法,因此你越有道理,認同你的人越多,認同你的人越多,你作事越方便。

第二:人是一種能夠容納矛盾的生物,在咱們本身的認知體系裏面有太多的矛盾點而不自知,過多的自我矛盾會引發生活的混亂,混亂又會帶來煩惱。因此咱們能夠用邏輯推演來解決矛盾。能夠梳理認知體系裏面的基本點,而後判斷矛盾雙方基本點的真假。

第三:人是一種有直覺的生物,可是直覺不是邏輯,大多數時候直覺可以幫助咱們行事,可是直覺裏面也有不少邏輯錯誤,邏輯錯誤會很嚴重的影響作事的成功率。

直覺跟邏輯的關係

上面有提到關於直覺的一部分狀況,直覺不是邏輯。

生物直覺是天然演變中爲了快速應對各類複雜狀況的綜合算法。

大概25萬年以前就有人類,5萬年前人類纔開始學會製做石器,1萬前左右纔有文字記錄,纔算進入文明時代。

那麼「邏輯思考」頂天了,也就1萬年在咱們腦裏面造成,可是生物直覺是更長時間的演變。

現代人仍是大多依賴直覺,正如咱們前面說的,直覺是會錯的,不過有些直覺其實也是符合邏輯的。他兩的關係以下圖:

 

全文結束,感謝閱讀。

 

轉發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