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變得有思想》讀書筆記 - 創業篇

《如何變得有思想》讀書筆記 - 創業篇

3966114

創業時產品的方向選擇

創造一個有競爭力的新產品,不要着眼於它的功能比別人多,而要着眼於它有一個大相徑庭的市場定位。web

若是市場上都是複雜的企業級工具,那就開發一個針對我的用戶的簡化版;若是市場上都是很正式的高端葡萄酒,那就開發一種便宜的、針對年輕人的、更休閒的酒精飲料;若是市場上都是提供長篇Blog服務的網站,那就開發一個很簡單的、每次只能寫140個字的網站;若是市場上都是技術性的、廉價的電子設備,那就開發人性化的、高價的電子設備。 總之,你要作的不是添加功能,而是作一個市場定位不一樣的產品。函數

首先,你不太可能經過一個更多功能的新產品,打敗現有廠商。由於你開發出全面賽過別人的產品,須要不少時間;並且,等你開發出新功能,別人可能又作出了改進,或者拷貝了你的新功能。 其次,比起新功能,消費者更容易爲一個特殊定位的產品掏錢。 因此,更好的策略是,開發一個簡化的產品,突出某種不一樣的市場定位,爭奪現有廠商的低端用戶。
(1)你不是作一個比競爭對手」更好」的產品,而是作一個」不一樣」的產品。
(2)你只提供部分功能,可是很好地知足了用戶的需求。
(3)若是新產品的市場反響很差,增長新功能並不能解決問題。你應該從新定位你的產品,想一想它能向消費者提供哪些不一樣的價值。
(4)在產品設計和推廣的每個環節,都突出它的不一樣定位。工具

發現你的組合優點

《呆伯特》(Dilbert)是一個我很喜歡的漫畫系列,專門諷刺各類辦公室政治和官僚主義。學習

一個普通的學生,都不可能在某個單獨的領域出類拔萃,成爲世界級高手。可是,你能夠在幾個不一樣的領域都達到不錯的水平,這並非很難。個人藝術纔能有限、只掌握一些基本的寫做技巧、有一點起碼的幽默感和企業管理知識,我把這些才能結合起來,就創造出了《呆伯特》。這個世界上,比我優秀的畫家、做家、幽默的人和管理學大師有的是。可是,可以把這些東西結合在一塊兒的人,就很是少。價值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網站

創業者與大學

大學就像一個流水線工廠,在不少方面,都不適合培養企業家。你把一個學生送進大學,他只會被培養成一個學者。 培養企業家,須要學徒模式。學習創業的最好方法就是,
1)本身創業,
2)瞭解本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和建議,
3)在初創公司裏打工。設計

你要了解整個行業,也不須要上大學,只能經過如下途徑:
1)觀察其餘初創公司,
2)使用他人的產品,
3)觀看他們的PPT演示文件,
4)出席行業會議,
5)最重要的一點,動手作出本身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blog

免費經濟學

爲何免費是互聯網的主流? 這裏有兩個緣由。 首先,互聯網產品有一個顯著特色,用經濟學語言說,就是它的邊際成本接近0。」邊際成本」指的是,新增一個用戶所產生的成本。一個網站,多一我的使用,或少一我的使用,成本不會有任何區別。
其次,二進制文件的複製成本也接近零,並且複製很是快捷方便,根本沒有辦法防止。
若是免費提供服務,公司靠什麼賺錢呢? 克里斯·安德森總結了四種免費模式下的賺錢方法。
1)增值服務收費(Freemium) 這種方法指的是,用免費版本做爲營銷工具,讓儘量多的用戶使用產品,而後將其中少數用戶轉化爲付費用戶,向他們提供更高級的功能。
2)廣告模式(Advertising) 這種方法指的是,用戶能夠無償使用網站,可是必須同時接受廣告,網站經過廣告收入盈利。Google是這方面的先鋒。這種方法能夠將流量轉化爲收入,所以也很經常使用。 資源

3)交叉補貼(Cross-subsidies) 這種方法指的是,網站自己免費,可是相關的其餘商品或服務要收費,經過收費產品補貼免費產品。這有點像打印機公司低價出售打印機,而後經過高價的耗材賺錢。
4)勞務交換(Labor exchange) 這種方法指的是,用戶以提供本身的勞務做爲代價,來換取免費服務。開發

創業路上,內容平臺更艱難

我建議任何創業者或投資者,在選擇內容製做這個方向以前,都要三思。走內容這條路,比走技術這條路,難度要大一個數量級。Youtube的創始人將網站賣給Google,價格是16.5億美圓,可是Youtube上的內容提供者,想經過節目賺到哪怕這個數字的百分之一,恐怕都是不可能的。
【阮一峯感想】我徹底贊成這一點,因此我不看好任何將網誌做爲「內容平臺」的項目。get

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錢自己並非生活的目的,你本身想幹的事纔是。錢就比如汽油,生活的目的不是爲了得到汽油,而是爲了讓汽車加滿油以後,去那些你想去的地方。

規劃人生的時候,必須有長期觀點,考慮5年後、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發展。如今有一種論調,提倡大學生「先就業再擇業」,這原本只是無路可走時的應急方法,假若做爲找工做的指導思想,就大錯特錯了。正是由於人生過短暫,一旦走錯路,未來再想回頭,幾乎是不可能的。

Joel的第一個結論是:人生中重要的,是關注那些真正的問題(real problem),而不是陷入那些沒有意義的瑣碎問題(trivial problem)。就像蘇格拉底說的,」認識你本身」。

受權的前提

我想這是我管理公司的一個風格。一開始,全部事情都是CEO作,慢慢的,等你理解這些事情之後,你就僱其餘人來作。可是若是你沒有理解,就把責任委派給其餘人,事情就會搞糟。

在經濟危機中創業

已經找到了本身的方向,實在沒有理由在風雨中停下來。
至於經濟危機,Thomas Friedman在一次講座裏,說過一句精彩的話: A crisis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

自由軟件的許可證選擇

最終來講,自由軟件與商業無關,它只關係到人類的自由。GPL許可證歷來不反對用軟件掙錢,它只反對你經過限制他人的自由來掙錢。在理查德·斯托曼看來,專有軟件剝奪用戶的自由,最終將致使災難性的後果,高度依賴計算機的社會尤爲如此。 若是你想推廣你的代碼,讓更多的人使用,那麼BSD許可證效果更好。可是,若是你想保證自由今後再不會消失、而是像雪球那樣越滾越大,那麼GPL許可證是最好的選擇。

如何制定經營模式

制定經營模式的竅門,就是使用倒推法,從最終消費者開始一步步倒推到生產階段。你能夠按下面的順序,向本身提問:
第一步:誰來購買你的產品?爲何購買?市場有多大?
第二步:客戶願意付多少錢購買你的產品?競爭對手是什麼價格?
第三步:客戶在什麼地方能買到你的產品?
第四步:爲了讓客戶買到你的產品,你要付出多少銷售成本?
第五步:你要生產出這些產品,可以負擔的最高生產成本是多少?
經過這一系列的步驟,你就能夠整理出經營模式的大概輪廓,其中包括這樣幾個要點:產品定位(最終消費者如何看待你的該產品)、原料(你的上游廠商是誰)、生產過程(產品如何生產出來)、訂價(你賣給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的價格分別是多少)、經銷渠道(你怎樣向最終消費者出售你的產品?存在哪些中間商?你如何向他們付酬?)、營銷(你如何讓消費者瞭解你的產品)、市場的進入壁壘(你的競爭對手會不會輕易地複製你的經營模式)、規模的擴大(如何擴大業務)等等。

你要搞清楚本身到底屬於自由職業者,仍是屬於企業家,二者適合的經營模式是不一樣的。自由職業者喜歡創業的自由,而不肯意承擔太大的風險,更不肯意本身的生活被企業管理的雜事拖累。企業家的目標是創造一項賺錢的事業(business),他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願意把本身全身心地投入企業管理之中,哪怕每週工做60個小時也無所謂。

產品五問

開發一個產品的時候,應該問本身五個問題:
一、給誰用?
二、他們用這個產品來解決什麼問題?
三、這個問題對他們而言有多重要?
四、咱們的方法是否足夠簡單方便?
五、他們要付出的代價與所得是否匹配?

IT書籍爲何貴?

對比文藝類書籍,IT書籍銷量小。大部分(50%以上)的IT書籍,銷售量不超過3000本,只能剛剛彌補紙張、印刷、做者、編輯的成本,對出版社來講,毫無利潤。

重印是出版社利潤的主要來源。IT書籍的重印少,致使出版社必須不斷出版新書,所以經營壓力很大。
國內最暢銷的IT書籍是哪本? 聽說,譚浩強老師的《BASIC語言程序設計》銷量超過1000萬冊,《C語言程序設計》銷量超過600萬冊,這大概是IT書籍銷量之冠了。固然,如今是不可能達到這種銷量了。 圖靈的全部書籍中,銷量最大的是《C++ Primer》,大概達到了10萬冊。

挫折催人奮進

「遭受挫折,並非壞事。由於,人生的最終結果是一個極大值函數(由全部嘗試中最成功的一次決定),而不是一個平均值函數。
丘吉爾說過,」所謂成功,就是不停地經歷失敗,而且始終保持熱情。」(Success is go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out losing enthusiasm.)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絕,是你的勇氣和進取心的最好證實。它們決定了你能夠走多遠,把你和那些決心放棄的人拉開差距。

小企業的生存之道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個性化需求涌現的時代,客戶再也不願意接受千篇一概的標準化產品,但願經過互聯網找到最適合本身需求和個性的產品。小企業機構簡單,管理靈活,更適合向顧客提供個性化的產品。

大公司發現,不能讓公司太依賴人才,而應該讓人才依賴公司纔對頭。管理層的最終做用,就是讓誰離開了都無所謂,公司都能正常運做。因此,他們把各個部門劃分得很細很細,每一個人負責的東西很單一。這樣一來,「術業有專攻」,效率上去了,經驗積累了,工做都流程化了。漸漸地,公司的運做流程化了。

中美學生素質

中國學生的綜合素質比美國學生要延遲五、6年,美國學生學生22歲能夠創業,中國學生2七、28歲比較合適。若是你拿兩個斯坦福大學二年級的人,再拿浙江大學最好的兩個二年級學生比一下,會以爲後者太嫩了。他們的演講能力、思考能力、推銷本身的能力都差了不少檔次。

侯捷的職業建議

每一個人的本質基本不變,你是否甘於寂寞,是否可以與寂寞爲伍?你的抗壓性怎樣?你的毅力強不強?你的心理素質如何?這些特質都是不易改變的,並且只有你本身才能給出這些問題的準確答案。只有對本身有了正確的認知後才能決定往哪一個方向發展。

在進入社會後聰明才智已經退爲次要位置,人們更重視EQ方面的東西,包括你的人際關係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抗壓性、處理危機的能力等等。

WebEx的朱敏

朱敏人生的每個拐點,幾乎都是那次「修車故事」的重現:遇到一件身邊沒有人會做的事情後,朱會先承接下來,而後用盡量短的時間學習、摸索,最終證實本身能夠作到。
對朱敏的剖析所及,首先是這樣兩種特質。
其一爲洞見。常常在長時間的散步中思索將來的朱,被稱爲善於在混沌的信息中找到方向。
其二爲激情。
從未被觀察者放在朱敏我的歷史座標中詳細讀解的一點,是其性格與學習能力的奇異組合:若是他只有很好的思考、學習能力,文革以及接下來的社會變遷極可能只能讓他成爲一個學者;或若是他只有激情,他至多隻是一個富有商業天賦的連環創業家。但當這兩種品質共同做用,他的人生就曲折多變,並且總能階段性的埋上新一級臺階。

改造思想的第一步

我始終認爲,中國人最落後的地方,就是思想太落後。大多數中國人的思想境界,還停留在封建時代。若是思想沒有實現現代化,專制和愚昧就永遠在這塊土地上有市場。若是咱們要創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新中國,那麼第一步就是要改造人們的思想。而改造思想的第一步,就是傳播懷疑。

經濟增加是如何換來的?

David Leonhardt認爲,經濟增加是中國政府壓倒一切的政策目標。由於經濟增加能夠解決就業問題,維持社會穩定,保證政治統治。因此,爲了維持經濟增加,政府動用了各類手段。 他舉了一些例子,我認爲很是具備洞察力:
(1)很長一段時間內,政府壓低煤炭、石油和其餘天然資源的價格。這實質上是讓中西部省份補貼沿海省份,由於當時沿海省份經濟增加最快。
(2)壓低儲蓄利率。這樣作減小了居民收益,可是下降了企業的資金成本,爲企業提供了便宜的資金,等同於居民補貼企業。
(3)壓低工資。企業的利潤增加速度,遠遠高於職工的工資增加速度。這保證企業——尤爲是那些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企業(它們對經濟增加和就業貢獻最大)——得到便宜的勞動力。
(4)不容許自行組織工會。因爲工人沒有統一的組織,這使企業能夠方便地解僱工人,同時也有助保持低工資。
(5)維持嚴密的戶口制度。這一方面阻止勞動力向工資高的地方遷移、另外一方面因爲戶口與福利制度掛鉤,沒有戶口就享受不到當地的福利,這就下降了政府的福利支出,使得政府有更多的錢用於投資。
(6)社會福利嚴重不足。教育、失業、醫療、住房等支出,所有或大多數要由我的承擔,這大大減輕政府和企業的負擔。
(7)長期低估人民幣匯率。低匯率使得出口商品變得更便宜,同時也壓低了人民幣的購買力,這至關於讓外國人買得更多,讓本國居民買得更少。實質上,就是本國居民補貼本國的出口企業。

《如何變得有思想》這本書只有電子版,多看和亞馬遜上都有;
另外,須要閱讀阮一峯博文全集的,能夠百度:博客十年 阮一峯

Posted by: 大CC | 10NOV,2014
博客:blog.me115.com [訂閱]
微博:新浪微博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