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香港人排斥大陸事件

我是一個旅行者,喜歡自助遊的旅途中接觸不一樣的人羣。有幸在2006年和2009年兩次登錄香港,也就是港人眼中的大陸自由客。ide

2006年那次香港行不溫不火。去了趟迪斯尼,發現港人的普通話很很差。在灣仔買張明信片,我用英文問才能獲得正確的回覆。不過並未見港人有何歧視性行動,亦可能當年175公分的筆者在三亞曬成「黑人」的緣故。學習

2009年換了工做單位,第二次前往香港旅行。此次居於山頂的青年旅社,對牀的哥們兒爲一香港土著。普通話尚可,但亦需夾雜一些英語才能完整溝通。此行過程當中發現港人普通話水平提高較明顯,在大部分地方無需再用英語解釋。blog

但,倘若你用英語溝通,能得到較高的尊重。事件

國人需多學習get

此次事件只是諸多矛盾的爆發點。在港期間可見資本主義社會媒體業的發達,固然八卦惡搞的事件就更多了。普通之港人平時忙於工做,走路上地鐵都猶如上戰場衝鋒,哪有閒情雅緻去管一小童在地鐵內吃喝。(現現在的北京亦如此,生活壓力所致)。it

而我等國民,能自由獲取護照仍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初出國門的咱們還不知道旅行過程當中皆需知曉哪些必備知識。假若你們出行前能購買相似Lonely Planet之類的書籍,詳細瞭解諸如在馬來西亞不能觸碰他人頭部、吃飯不要用左手等習慣後。想必發生此等文化衝突的事件會減少。class

國人講究入鄉隨俗,那咱們應盡力照顧當地人之習慣。書籍

港人落差感從何而來im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大陸國門緩慢敞開。做爲最接近大陸的香港,港商和各類掮客紛紛進入內地。依靠語言、政策和資金的優點在大陸得到超國民待遇。英文

香港人在當時的中國是第一等國民。

隨着97迴歸,中國經濟無論怎麼詬病仍是有了極大的發展。後來出現亞洲金融危機而誕生港澳自由行,大陸居民能夠很方便的去看看香港到底長什麼樣子。到底銅鑼灣有沒有陳浩南?這種交流必然讓北上廣深的居民感受與香港的差距愈來愈小,天然大陸居民對於港人的「仰視」慢慢變成了「平視」。

以港元兌人民幣跌破1比1開始,香港人的負面情緒開始上升。這是一種憂慮,對大陸人優越感喪失的憂慮。舉個例子,就是你家鄰居大毛忽然有一天找到一份IBM高級經理的工做,月薪一下和你不相上下了。而大毛之前就是一個修自行車的。

因此港人由此爆發的排斥情緒能夠理解,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能夠預見,將來大陸和臺灣的關係越加緊密,香港的地位將進一步下降。這一點,咱們從大陸自由客一開始在香港搶購奢侈品,到如今搶購紙尿片就看得出來。

等哪天大陸客奔赴臺灣,海外搶購紙尿片的時候。恐怕港人又要抱怨中央不幫忙進一步放開自由行了。

如今的大陸人去香港還要費力簽註或只能做爲去第三國的跳板,但不少國家之國民進入香港直接免籤30天。其實這已是很大的讓步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