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 的生活方式畫像

他們絕大多數是"80後",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工做不穩定。具體來講,他們有的畢業於名牌高校,但更多來自地方和民辦高校;拿着1000元左右的工資,租着每個月300元的牀位,天天吃兩頓飯,到工做單位要坐兩個小時以上的公交車。絕大多數從事保險推銷、餐飲服務、電子器材銷售等低收入工做。有的徹底處於失業狀態。他們生活條件很是差,缺少社會保障,絕大多數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html

根據546份有效問卷的統計,"蟻族"羣體的年齡集中在22~29歲之間,以畢業5年內的大學畢業生爲主,稅前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2500元。同時,"蟻族"的基本生活消費相對較低,每個月的房租平均爲377元,飯費爲529元,月均花費總計1676元。多數被調查者都處於收支平衡或略有結餘的狀態。網絡

就工做單位來說,"蟻族"大部分紅員(89%)任職於私、民營企業;其中有16.5%的羣體成員的工做單位性質爲個體經營。有32.3%的調查對象並無與工做單位簽定正式勞動合同,36.4%沒有"三險"的保障。  被訪者絕大多數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其中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最多,大部分系外地高校畢業後到北京找工做。從戶籍來看,絕大多數人來自農村或者縣城,但多數經過升學取得了城鎮戶口,又之外地城鎮戶口爲主。spa

從羣體總體狀況分析,"蟻族"中較低階層家庭的子女更多地得到較低水平的高等教育資源。總體中父親職業階層爲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只有3.5%和8.5%,其中管理人員的比例低於全國的該階層比例;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只佔到8.2%。可見,這個羣體是以中下等階層家庭爲主,他們的現狀彷佛是父輩的再現。同時,從就讀學校質量來看,超過90%的畢業生畢業於非重點大學。htm

從羣體內部狀況分析,父輩家庭背景影響子女教育得到,分化路徑沿着本/專科、熱門/冷門專業、國民教育/非國民教育系列三個維度進行。管理階層、專業技術人員等優點階層的子女在更高學歷中(如本科和研究生)的輩出率更高;而個體、失業退休者以及工人等較低階層的子女在較低學歷(如專科)中的輩出率更高;此外,商業服務業、農民等較低階層的子女在各個學歷中的輩出率都很低。對象

"蟻族"到底有多少人?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課題組研究代表,僅北京地區保守估計就有10萬人以上。此外,上海、武漢、廣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規模存在這一羣體。blog

他們爲何要聚居呢?現有的"聚居村"所在地房租低廉、交通便利,同窗、老鄉相對集中,羣體間容易造成認同感等。此外,因爲環城帶地區交通便捷,生活成本低廉,可開發利用土地相對較多,開發建設速度加快,就業、創業機會相對較多,加之這些地區大量合法和違法建設的出租房屋,使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此落腳成爲可能,於是造成聚居。資源

"蟻族"存在"轉折年"現象。"聚居村"是一個流動者的聚居地,主要以畢業三四年內的"蟻族"爲主體,第四年後的畢業生人數會大幅度減小,畢業五年以上仍然住在聚居村中的"蟻族"只佔了6.8%。所以,畢業後第三年或第四年是"聚居村"中"蟻族"的"轉折年"。因此,咱們應高度關注畢業三四年內高校畢業生的心態和動態,這對於消除社會隱患是至關重要的。開發

"蟻族"做爲"80"後社會羣體,對網絡的熟練程度是整個社會中較高的一個羣體。"蟻族"在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的時候,大多會選擇採起行動來進行自身利益訴求,而不會選擇沉默。並且,這一羣體大多傾向於經過媒體,特別是網絡媒體來表達本身的利益要求。但同時,這一羣體對於罷工、遊行示威等較爲激烈的集體行動方式的贊同程度都較低。ge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807410100fst7.htmlit

 

高校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羣體.80後中國貧窮大學畢業生.一個邊緣青年羣體. 這個羣體具備三個特色:高校畢業、低收入和聚居。這三個特色使該羣體區別於"校漂族"。後者雖一樣也是高校畢業生,但主要以考研爲目的,多半散住在學校內或校園周邊。"校漂族"仍會使用自習教室、食堂等高校的部分資源,但咱們的調研發現,"蟻族"多半是全職工做的高校畢業生,再也不使用高校的資源,住的地方通常遠離高校,且居住方式呈"聚居"狀態。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