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92.168.2.2 [R3]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192.168.3.1 [R2]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R2]ip route-static 192.168.4.0 255.255.255.0 192.168.3.2
ip route-static 目標地址網段 + 子網掩碼 + 下一跳地址ide
R1去往R2的下一跳地址就是R2上的G0/0/0端口的IP地址
R2去往R1的下一跳地址就是R1上的G0/0/0端口的IP地址
R3去往R1的下一跳地址就是R2上的G0/0/1端口的IP地址測試
默認路由的話是 目標網段就是0.0.0.0 子網掩碼也是0.0.0.0 也就是說全部數據均可以從這個端口通過
靜態路由的話是像上面說的 目標網段 + 掩碼 + 下一跳地址 像實驗中的 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code
pc1和pc2之間可以相互連通blog
可能一開始初學者對下一跳地址的意思有些模糊,我這裏寫的只是根據本身的方式來講的
簡單點說呢,下一跳就是你要去往目標網段必須通過的下個路由器的接口
若是實驗不通的話極可能就是下一跳地址寫錯了
能夠查一下路由表看看是否有去往下個網段的路由條目: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有任何問題可一及時私信我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