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稿人喬恩·埃文斯(Jon Evans)撰文稱,與其說今天的區塊鏈像是1996年的互聯網,更不如說它是新的Linux。雖然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在驅動基礎設施上有着顛覆性的潛力,但它們不大可能會在消費者市場中普遍普及。如下是文章主要內容:linux
加密數字貨幣當下的繁榮使人難以置信。比特幣價格在過去一年裏瘋狂上漲了7倍,達到2500美圓。三個星期前,領導以太坊(Ethereum)首發的維內·古普塔(Vinay Gupta)發佈題爲「以太幣價格達100美圓意味着什麼?」的文章。在那以後,該貨幣的價格翻了一倍。太多加密貨幣的價格出現飛漲了。各類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區塊鏈上市)也籌得了大筆的資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服務器
一個特定的、引入注目的故事已經造成,解釋了當下數字貨幣的現狀。用最極端的方式來描述,這個故事是說,如今的加密貨幣就像是1996年的互聯網:不只僅是新技術,仍是一種激進的新型技術,雖然爲大多數人所輕視或者忽視,但在過去幾年裏它們的勢力和影響力已經慢慢強化,即將以使人膛目結舌的速度爆發成爲一股全球性的力量,引發極大的影響。分佈式
我明白這種故事的魅力。我不是區塊鏈的質疑者。過去六年來,我一直像着了迷同樣報道跟蹤加密數字貨幣。我一直在稱讚區塊鏈的威力,稱讚它們有潛力讓互聯網再一次變得去中心化和無許可化,並給予咱們全部自有數據的控制權。我是像比特幣這樣的無許可貨幣真正的信徒。我稱以太坊的推出是「歷史性的一天」。區塊鏈
實際價值如何大數據
但我仍是忍不住要看看加密貨幣當前的發展情況,看看它們的實際價值是在哪裏。我說的並非對於投機者的金融價值;我是說對於用戶的效用價值。由於若是沒有人實際想要使用區塊鏈協議和項目,那麼那些本應反映其價值的代幣最終會一文不值。加密
雖然比特幣當前存在內亂,但它是很是有用的無許可國際貨幣,也已經變得頗有但願成爲全球儲備和結算貨幣。ZCash等比特幣的匿名化衍生版本也給比特幣初始的主張增長了價值。(一樣地,萊特幣現在在技術上也領先於比特幣,得益於後者的內亂。)以太坊做爲面向開發者的平臺也很是成功。操作系統
不過,在比特幣推出8年後,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仍然是惟一一位所打造的區塊鏈讓至關多的普通人實際想要使用的創造者之一。(以太幣很好,像古普塔同樣,維塔利克·布特林是真正富有遠見卓識的人,但它仍然只是一項面向開發者的解決方案/平臺。)彷佛沒有其它基於區塊鏈的軟件項目有但願變得廣受承認,更不用說變得被普遍使用了。索引
硅谷頂尖的風險投資家弗雷德·威爾森(Fred Wilson)稱Rare Pepe Cards是有趣的現代區塊鏈應用的最佳例子,他深信這種應用將會流行開來。但我並不認同。ip
我也許是錯的;Rare Pepe Cards也許將會成爲下一個Pokémon Go,風靡全球。但另外一方面,區塊鏈領域投機值和實際價值比率也許從未像如今這麼高,這自己很能說明問題。開發
有的人說,該類技術使人驚歎,具備革命性,所以只要得到足夠多的投資,殺手級應用和協議就會滾滾而來。我不反對這種宣傳,但他們更應該遵循「若是你作的東西足夠出色,那投資者將會涌向你」的原則,而不是遵循「若是足夠多的投資者涌向咱們,那咱們就會作出足夠出色的東西來。」
一個所從事的項目頗有趣,但尚未找到合適的市場地位的穩健團隊,應該可以得到數百萬美圓的融資。以後,一旦他們的成功獲得驗證,那他們可能就可以賣出又一批更有價值的代幣。但幾乎沒什麼用戶也沒什麼技術的項目卻得到數千萬美圓的融資?那無異於騙人的萬靈油製成的泡沫……這種泡沫頗有可能會引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嚴厲監管。
像1996年的互聯網?
再說回那個頗有吸引力的故事:如今的加密貨幣就像是1996年的互聯網。也許這徹底是錯誤的。固然,全部的類比都有問題,但它們是有用的,可以反映咱們的見解——也許還有一種更加準確、更有說服力的類比。
我認爲,今天的區塊鏈並不像是1996年的互聯網,更像是1996年的Linux。這毫不是挖苦——但若是真是這樣,那它對於那些想要從區塊鏈應用和協議的普遍普及中謀利的人來講就是喪鐘。
相比當下封閉圍牆花園式的、由Stack主導的互聯網,分散式區塊鏈解決方案要民主得多,從技術角度來看也更使人歎服。一樣地,開源的Linux要比微軟和蘋果主導當下計算平臺的操做系統民主得多,技術上也更使人歎服。但沒有人使用它,除了一小部分黑客以外。它太過笨重;太過複雜;太過違反直覺——Linux的深藏祕密在於,主流的解決方案實際上適合大多數的人使用。
聽上去很耳熟吧?現在很多人在積極打造基於區塊鏈索引的去中心化的分佈式存儲:Storj、Sia、Blockstack等等。這是使人驚歎的突破性工做……但已經習慣使用像Box或者Dropbox這樣的雲存儲應用的普通人會轉而使用Storj或者Blockstack嗎?那些集中化的解決方案正好適合他們使用,由於它們是集中化的,他們知道遇到問題時該找誰來幫助處理。Blockstack並不僅是「存儲」方案……它能給普通的用戶解決什麼常見的痛點呢?
區塊鏈與Linux的類似之處至關顯著。Linux當年相比同期的其它替代選擇要便宜得多,要強大得多。它看上去極具顛覆性。科幻做家尼爾·史蒂芬森(Neal Stephenson)曾拿90年代的操做系統跟汽車進行比較。他說,Windows是輛很好的旅行車,MacOS是密閉的大衆甲殼蟲,而後……
Linux是隔壁鄰居,根本不是企業。它是按照你們的一致意見組建起來的一堆圓頂賬篷、圓錐形賬篷和輕型圓頂房屋。在那裏生活的人會作坦克。它們不是老式鑄鐵的蘇聯坦克;它們更像是美軍的M1坦克,用太空時代的材料作成,同時充斥着各類先進的技術。但它們要比美軍的坦克還要好。它們通過了改造,從不會發生故障,輕盈,有足夠的機動性,容易操做,於是可在普通的大街上使用,其燃油消耗量不比次緊湊型車多。這些坦克可當場快速製造出來,它們整齊地停放在路邊,車鑰匙就插在點火裝置上。任何想要體驗一番的人均可以避免費爬進去,自由地駕駛。
無論白天仍是晚上,這個十字街頭都彙集着大批的人。這些人當中,有90%會直接前往當地最大的汽車經銷商,購買旅行車……至於其它的經銷商,他們連看都不看一眼。
驅動基礎設施
我想說的是,就像昨天的普通消費者不會使用Linux同樣,今天的普通消費者也不會使用比特幣和其它的區塊鏈應用,儘管比特幣和其它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在技術上和政治上(一部分是如此)都使人驚歎。我想說的是,「比特幣、Ripple、Stellar、ZCash、分散式以太幣應用等」在消費者當中的普遍普及之年,或許就像是「Ubuntu、Debian、Slackware、Red Hat等在電腦桌面上的普遍普及之年」那樣,永遠都不會到來。
要指出的是:這一類比並非要貶低Linux,不是要貶低這項技術潛在的意義!當前全球有20億臺在用的Android設備,每一臺都運行Linux內核。當它們跟服務器(即「雲」)通訊的時候,它們是跟倉庫大小的龐大數據中心進行通訊,這些數據中心充斥着多不勝數的Linux機器。Linux極其重要,極其有影響力。大多數的現代計算設備都須要Linux。
圍繞區塊鏈和加密數字貨幣想象一個相似的將來,並非難事。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來講:「區塊鏈技術將來顯然會像Linux那樣被採用:在它在幕後的應用上取得支配地位的同時,也將會有大量的項目嘗試去使得它變成一款商業上可行的消費級產品。」
Linux之因此變得舉足輕重,並非由於有無數的普通人使用它。相反,它變成了驅動下一波互聯網浪潮的平常基礎設施。
預想將來些年互相交融的數十種分散式區塊鏈會如何和爲何慢慢地變成一種相似的重要基礎設施,並非難事:做爲儲備/結算貨幣,做爲當下龐大的金融產業的替代品,做爲名稱空間(好比域名),做爲分佈式存儲系統背後的實現機制,等等……而普通人則仍然不知道它們的存在,照樣快樂地活着。不難想象它們將會商品化。以太坊汽油價格過高?沒問題;將你的分佈式系統切換到另外一種更加便宜的區塊鏈。
因此說,別在拿不出使人信服的證據的狀況下輕易跟我說如今的區塊鏈就像是1996年的互聯網。相反,當加密貨幣的價格開始符合基於區塊鏈打造的應用和協議的潛在價值的時候,儘管喚醒我告訴我。在此以前,在那種價值處於缺失的時候,我只能說那樣的類比就像是在說分散式的數字版鬱金香。
更多Linux諮詢請查看www.linuxpro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