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概述
**1. LTE的主要目標**
系統容量;算法
數據傳輸時延;安全
終端狀態間轉換時間;網絡
移動性;性能
覆蓋範圍;加密
加強的多媒體廣播和多播業務。code
2. LTE的主要性能指標接口
① 1.4MHz~ 20MHz帶寬,上行50Mbit/s、 下行100Mbit/s的峯值速率。element
② 改善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資源
③ 高頻譜效率。路由
④ 下降延遲.
⑤ 與現有3GPP和非3GPP系統的互操做。
⑥ 加強型的MBMS業務。
⑦ 合理的終端。
⑧ 加強的IMS和核心網。
⑨ 取消Cs (電路交換)域.
⑩ 支持成對和非成對頻段。
⑪ 支持運營商間鄰頻共存和鄰區域共存。
3. LTE的基本特色
只支持分組交換的結構;徹底共享的無線信道;
4. LTE-Advanced的特色
① 峯值數據率,下行3Gbit/s, 上行1.5Gbit/s;
② 提升頻譜效率,16bit/s/Hz 提升到30bit/s/Hz;
③ 提升用戶數、小區邊緣性能;
④ LTE與LTE-A相互兼容.
⑤ 靈活配置頻譜和帶寬;
⑥ 網絡自動化、自組織能力。
7.2 LTE的系統結構
7.2.1 LTE/SAE的網絡結構
演進的分組核心網(EPC)--IMS網絡位於核心網,提供互聯網接口,經過媒體網關鏈接電話網和互聯網。
演進的通用地面無線接入網(E-UTRAN)
7.2.2 E-UTRAN的結構及接口
一、E-UTRAN結構與UTRAN結構的比較;
-只包含eNodeB,取消了RNC。
二、E-UTRAN主要網元的功能及接口
三、eNodeB實現的功能
① 無線資源管理(RRM)
-無線承截控制、無線接納控制、鏈接移動性控制和UE的上、下行動態資源分配。
② 用戶數據流的IP頭壓縮和加密。
③ 當終端附着時選擇MME。
④ 路由用戶平面數據到S-GW。
⑤ 調度和傳輸尋呼消息(來自MME)。
⑥ 調度和傳輸廣播信息(來自MME或者O&M)。
⑦ 用於移動和調度的測量和測量報告的配置。
四、E-UTRAN主要的開放接口
① X2接口:eNodeB之間
② S1接口:E-UTRAN與CN之間
③ LTE-Uu接口:UE接入系統固定部分
五、E-UTRAN通用協議模型;-適用於S1和X2接口
六、E-UTRAN主要接口的協議棧
-eNodeB之間的接口X2
① 用戶平面:基於IP傳輸的,UDP/IP之上利用GTP-U。
② 控制平面:利用IP和SCTP(流控制傳輸協議),應用層信令協議使用X2-AP。
-eNodeB和EPC的接口S1
① 用戶平面:基於IP傳輸的,UDP/IP之上利用GTP-U。② 控制平面:利用IP和SCTP(流控制傳輸協議),應用層信令協議使用S1-AP。
③S1口的功能:
a. SAE承載服務的管理
b. 激活模式下,UE的移動性管理
c. S1接口UE上下文管理功能。
d. S1尋呼
e. NAS信令傳輸
f. S1接口管理
g. 網絡共享
h. 漫遊與區域限制功能
i. NAS結點選擇功能
j. 初始狀態時上下文的創建
7.2.3 核心網結構及接口
EPC主要網元的功能:MME、SGW、PDN GW、PC RF、HSS
MME 功能:
① 安全管理功能
② 會話管理功能
③ 空閒狀態的終端管理功能
MME 主要完成以下工做:
① NAS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護。
② CN節點之間的信令傳輸。
③ 空閒狀態下的移動性控制。
④ P-GW和S-GW的選擇。
⑤ MME選擇,MME改變帶來的切換。
⑥ 切換到2G或者3G訪問網絡的SGSN選擇。
⑦ 漫遊。
⑧ 承載管理。
S-GW 功能:數據業務的錨點
① 3GPP間的移動性管理,創建移動安全機制。
② 下行分組緩衝和網絡初始化。
③ 受權偵聽。
④ 分組路由和前向轉移。
⑤ 計費信息。
P-GW 功能:與外部數據網絡交互數據的錨點
① 用戶的分組過濾。
② 受權偵聽。
③ UE的IP地址分配。
④ 上、下行服務管理和計費。
⑤ 基於AMBR的下行速率控制。
PCRF 功能:
-決定如何使用可用資源,負責用戶的計費信息管理。
HSS 功能:
-3G和LTE的核心節點 -存儲用戶的註冊信息 -
MME/MME:S10接口
SGSN/MME: S3接口
SGSN/S-GW: S4接口
S-GW/P-GW: S5/S8接口
MME/S-GW: S11接口
MME/HSS: S6a
UE/eNodeB/MME的控制平面協議棧
NAS協議 功能:
-移動性管理,用戶平面承載激活、修改、解除激活,對NAS信令加密。
eNodeB和MME之間(S1)協議 功能:
-控制和創建網絡訪問鏈接的屬性。
-控制創建網絡鏈接的路由。
-控制網絡資源的分配。
UE/eNodeB/網關的用戶平面協議棧
-eNodeB和S-GW之間、S-GW和P-GW之間,利用GTP-U協議傳送用戶數據。-
LTE網絡中的IP多媒體子系統(IMS)
-首次提出是R5版本 -功能實體:
-① CSCF(呼叫會話控制功能實體)。
-② MGCF(媒體網關控制功能)。
-③ MGW(媒體網關)。
7.3 LTE的空中接口
**7.3.1 LTE工做頻段**
LTE同時支持FDD和TDD的雙工方式
7.3.2 空中接口協議
Uu口
-第一層(L1)物理層
-第二層(L2)數據鏈路層
-第三層(L3)網絡層
7.3.3 物理層
物理層的功能
① 傳輸信道的錯誤檢測。
② FEC編解碼。
③ HARQ及軟合併實現。
④ 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速率匹配和映射。
⑤ 功率控制。
⑥ 調製/解調。
⑦ 同步。
⑧ 無線特性測量。
⑨ MIMO天線處理。
⑩ 傳輸分集。
⑪ 波束賦形。
⑫ 射頻處理。
傳輸信道
⑴下行傳輸信道
① 廣播信道(BCH)
② 下行共享信道(DL-SCH)
③ 尋呼信道(PCH)
④ 多播信道(MCH)
⑵上行傳輸信道
① 上行共享信道(UL-SCH)
② 隨機接入信道(RACH)
幀結構
幀結構類型1,適用於FDD與H-FDD
一個長度爲10ms的無線幀由10個長度爲1ms的子幀構成;每一個子幀由兩個長度爲0.5ms的時隙構成;
幀結構類型2,適用於TDD
一個長度爲10ms的無線幀由2個長度爲5ms的半幀構成;
每一個半幀由5個長度爲1ms的子幀構成;
常規子幀:由兩個長度爲0.5ms的時隙構成;
特殊子幀:由DwPTS、GP以及UpPTS構成;
支持5ms和10ms DL-UL切換點週期;
物理信道
⑵ 物理信道的分類
① 下行物理信道
② 上行物理信道
③ 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映射
① 下行物理信道
a. 物理廣播信道(PBCH)
傳遞UE接入系統所必需的系統信息,如帶寬,天線數目等
b.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
一個子幀中用於PDCCH的OFDM符號數目
c. 物理HARQ指示信道(PHICH)
用於eNodeB向UE 反饋和PUSCH相關的ACK/NACK信息
d.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
用於指示PDSCH相關的傳輸格式,資源分配,HARQ信息等
e.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傳輸數據塊,包括用戶數據以及系統信息、尋呼等
f. 物理多播信道(PMCH)
傳遞MBMS相關的數據
② 上行物理信道
a.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當沒有PUSCH時,UE用PUCCH發送ACK/NAK,CQI,調度請求(SR,RI) 信息。
當有PUSCH時,在PUSCH上發送這些信息
b.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
承載數據
c. 物理隨機接入信道 (PRACH)
用於隨機接入,發送隨機接入須要的信息,preamble等
③ 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映射
PCFICH、PDCCH、PHICH、PUCCH無對應傳輸信道
7.3.4 數據鏈路層
⑴ 層2結構
① MAC層
② RLC層
③ PDCP層
-層與層之間爲服務接入點(SAP)
-RLC與MAC層之間爲邏輯信道
① MAC層的功能
a.邏輯信道與傳輸信道間的映射
b. 複用/解複用的過程
c.業務量測量報告
d.經過HARQ糾錯
e.同一個UE的邏輯信道優先級處理
f.多個UE間的優先級處理(動態調度)
g.傳輸格式選擇
h.邏輯信道優先級管理
② RLC層的功能
a.支持確認模式、非確認模式和透明模式。
b.經過ARQ機制進行錯誤修正。
c.根據傳輸塊大小對本層數據動態分段和重組。
d.實現同一無線承載的多個業務數據單元的串接。
e.順序傳送上層的PDU (切換時除外)。
f.數據的重複檢測和底層協議錯誤的檢測與恢復。g.eNodeB和UE間的流量控制。
③ PDCP層的功能
a.協議頭壓縮與解壓縮, 只支持ROHC壓縮算法。
b.NAS層與RLC層間用戶面數據傳輸。
c.用戶面數據和控制面數據加密。
d.控制面NaS信令信息的完整性保護。
7.3.5 RRC層
RRC層提供的服務與功能
① 廣播NAS層和接入層(AS層)的系統消息。
② 尋呼。
③ RRC鏈接創建、保持和釋放。
④ RRC消息的加密和完整性保護。
⑤ 無線承載的創建、修改和釋放。
⑥ 移動管理功能。
⑦ QoS管理。
⑧ 廣播/多播業務的通知和控制。
⑨ 用戶和網絡側NAS消息的傳輸。
RRC協議狀態以及狀態遷移
-空閒狀態(RRC IDLED)
-鏈接狀態(RRC CONNECTED).
(1)空閒狀態的主要特徵
① NAS配置的UE特定的非連續接收(DRX)。
② 系統信息廣播。
③ 尋呼。
④ 小區重選。
⑤ UE具備在跟蹤區域範圍內惟一的標識。
⑥ 在eNodeB中沒有保存RRC上下文等。
(2) 鏈接狀態的主要特徵
① UE具備E-UTRAN的RRC鏈接。
② E-UTRAN擁有UE通訊上下文。
③ E-UTRAN知道UE屬於哪一個服務小區。
④ 網絡能夠與UE間發送/接收數據。
⑤ 網絡控制的移動管理( 切換)。
⑥ 相鄰小區測量等。
RRC協議狀態以及狀態遷移
7.4 上下行物理層傳輸
**7.4.1 時頻結構**
無線幀
-無線幀長度10ms
SFN週期爲1024,編號爲0~1023.
-子幀長度1ms;
-時隙長度Tslot=0.5ms;
-基本的時間單位TS=
-OFDM符號爲時間結構的時間單位。
-循環前綴(CP):
常規CP(160 TS 、144 TS )
擴展CP(512 TS )
-頻域:子載波 時域:OFDM符號
--無線幀(SFN)
-10ms 1024編號
-廣播 尋呼 信道狀態報告
--傳輸時間間隔(TTI)
-子幀 -HARQ機制 TA機制
--時隙
-0.5ms 同步信號、參考信號、控制信息
物理資源
--RE:Resource element/資源單元
-1個子載波對應1個OFDM符號
--RB:Resource block/資源塊
-時域上0.5ms的1個時隙
-頻域上 180KHz含12個連續的子載波
--SB:Scheduling Block/調度塊
-時域上1ms的1個子幀(最小調度單位)
-資源塊對
--中心頻率在子載波中的位置
-下行:無用直流子載波
-上行:位於2個子載波之間
7.4.2 下行物理層傳輸
爲MAC層和高層提供信息傳輸
經過傳輸信道實現
下行傳輸信道處理
-1個TTI內1個或2個傳輸塊傳遞到物理層
下行參考信號的分類
-小區專用參考信號(CRS)
-UE專用參考信號(DRS)
-信道狀態參考信號(CSI-RS)
-MBSFN參考信號
-定位參考信號
小區專用參考信號的結構及產生
-504個物理小區標識
-擾碼選用GOLD碼
下行控制信道及業務信道
(1)LTE時頻網格中控制區和數據區的劃分
(2)PBCH的處理流程
(3)PDSCH的處理流程
每一個TTI上用戶調度塊的分配靈活可變
7.4.3 上行物理層傳輸
(1)PUCCH的控制信令消息
-SR:用於向eNodeB請求UL-SCH資源。
-HARQ ACK/NACK:對DL-SCH上發送的數據進行HARQ確認。
-CSI:包括CQI、PMI、RI等信息。用於告訴eNodeB下行信道質量等,幫助eNodeB進行下行調度
(2)PUCCH信道的時頻資源佔用
-整個可用帶寬的邊緣。
-12個子載波,1個子幀2個時隙
7.5 LTE系統基本過程小區搜索的主要內容
-頻率和符號的同步
-得到幀定時,決定下行幀的開始點
-決定物理層小區標識(504個)
-循環前綴(CP)的長度
-工做方式(FDD/TDD)
① PSS(主同步信號)。
② SSS(輔同步信號)。
映射到帶寬中心62個子載波上
①終端檢測到並識別出小區的PSS(主同步信號)能夠得到 -該小區的5ms定時 -小區標識羣中的小區標識(3個) -SSS的位置
②終端檢測到並識別出小區的SSS(輔同步信號)能夠得到 -幀定時 -小區標識羣(168個)
7.5.1 小區搜索過程
7.5.2 隨機接入過程
LTE中隨機接入的應用場景
-① 初始接入和TAU更新
-② RRC 鏈接重建過程
-③ 上行失步須要申請上行資源
-④ 切換
-⑤ 上行失步但需接收下行數據
-⑥ UE位置輔助定位須要
隨機接入前導的結構
(1)隨機接入前導的ZC序列
-長度839個子載波,子載波間隔1.25kHz,800μs。
-長度139個子載波,6RB,133μs。
(2)隨機接入前導的循環前綴
-5種格式
(3)機接入前導的處理過程
(4)PRACH信道的資源映射
基於衝突的隨機接入
隨機選擇前導
基於非衝突的隨機接入
指派非衝突的前導
7.5.3 尋呼
-RRC_IDLE
-RRC_CONNECTED
尋呼週期
-若是終端檢測到尋呼的組無線網絡臨時標識(P-RNTI), 它就處理PCH上相對應的下行尋呼消息。
-終端應當在哪一個子幀醒來監聽尋呼是由網絡進行配置的。-尋呼消息只能在某些子幀上發送,從每32幀1個子幀到每一個幀有4個子幀。
尋呼過程
-核心網或eNodeB觸發
-通知系統信息更新、尋呼UE
7.5.4 跟蹤區域更新
-TA -TAC -TAI -TAU
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聯繫客服(hongsong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