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報:有逼格的閱讀APP

我我的經常使用的資訊APP有Zaker,網易新聞端,今日頭條,前段時間在朋友的推薦下裝了好奇心日報(Q daily), 一用之下,以爲頗有意思,所以和你們分享。工具

  好奇心日報的宣傳海報學習

  咱們先來優化如本系列的分析思路爲如下:用戶->痛點->功能->用戶體驗是否完美實現功能->設計 這樣的邏輯來進行分析。測試

  1、用戶字體

  講用戶以前,先在各個APP的首頁截圖來對比一下。優化

Qdaily 首頁ui

Zaker 首頁設計

今日頭條首頁遊戲

網易新聞端首頁get

  即便用了新的技術手段,新聞的閱讀目的本質上其實和之前紙媒的時候差異不大:效率

  1-看熱鬧,消磨時間:獵奇,反應快速,有多人圍觀,(感受這個也能夠和個體與生俱來的孤獨感拉上關係,哈哈)。所以此類新聞端上,很是容易看到熱點的病毒式擴張,典型表明是今日頭條。此類新聞是沒法解決「好奇心」的問題的,由於基本只有事實報道以及圍觀者的猜想,難以有適合閱讀整理過的想法,分析和可信賴的結論。「須要花費太多精力來尋找有意義的信息」成爲了將來潛在的發展阻礙。以後能夠專門開文聊今日頭條。這類工具的核心用戶羣體龐大,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爲一件本身不能影響或者決定的事情來抱怨,爭論甚至對罵等等。基本能夠定義爲屌絲。

  屌絲:影響力小,時間成本低,容易被刺激,「爽」感比「意義,價值」感更重要。文章內容質量不重要,但若是沒有「爆點」,或者太長太難讀,更新太慢,都會離開。

  關鍵詞是:短,平,快,爽,熱鬧。

  2-尋求有品質的精神享受和提高:文章的品質(選取的類別,視角,分析的深度以及專業度,文字的錘鍊,信息的準確性,以及展現方式的)。好奇心日報明顯在知足此類需求。在傳統媒體中,比較相似《週末畫報》,或者《第一財經週刊》。相對而言,這類用戶的數量較少,可是消費能力較強,基本能夠定義爲精英。

  精英:時間成本較高或者較有潛力,通常有個性化閱讀傾向,對內容比較挑剔(遇到渣內容直接影響閱讀感,轉身就會離開)。要求閱讀的內容可以激發本身的想法,或者解答一直在想某類不重要可是有意思的問題。閱讀環境要有風格。

  關鍵詞是:有逼格的閱讀

  2、痛點:有逼格的閱讀

  非大衆化的,和朋友聊起/轉發到朋友圈能夠產生」這就是我「的優越感,從內容到形式都如此。

  3、功能

  1-有逼格的內容,佔比越高越好。每一篇low文,都有可能形成用戶的不滿從而離開。

  這裏的問題是,什麼是有逼格的內容?比平常的新聞更xx一點,這個xx 能夠是:深度,前沿,全面等等。所以高質量的採編以及做者團隊很是重要。

  2-閱讀感:快速方便找到感興趣的內容,並進行閱讀。

  選擇的步驟越少越好,直接進入閱讀的速度越快越好。

  3-形式:有逼格的形式,必然只能是和大多數閱讀的設計不同的。

  3、使用體驗

  接下來,咱們重新手開始體驗,好奇心日報是否能作到這幾點,如何作到的,有什麼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

  1-新用戶感覺:簡單高逼格的閱讀感,有意思的內容 贊!

  能夠看回到文首的各個APP的對比,閱讀感覺差別很是直接。

  首頁無分類,只用瀏覽-閱讀,贊:

  a-內容分類爲:商業,智能,科技,時尚,城市,遊戲,專題。這也就至關於目標人羣的標籤,很好地勾勒出了這是一羣具備什麼興趣點的用戶。

  b-卡片圖文報道,直接提高閱讀逼格,且避免文字報道的枯燥感。內容皆爲精心編輯而成,包括配圖的選擇,能夠看到用戶的留言,有直接稱讚內容很棒的。這在其餘新聞端幾乎沒見過。

  c-首頁直接展現每一個分類的文章標題圖文,若是你是它的目標用戶,必然會對其中某類話題感興趣,直接點入閱讀。而不用先選擇本身感興趣的類別,再進入尋找文章,節省了選擇判斷的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

  d-進入文章後,左右滑動能夠直接閱讀先後文章。很方便。

  建議一:文章內底部菜單須要下滑纔會出現,這種體驗比較奇怪,讓人不適應:設想通常用戶在閱讀完一篇文章以後,是會但願直接返回主菜單仍是拉回到文章頭部來返回主菜單呢?天然是前者,所以建議改成上滑結束時出現底部菜單。

  2-當用戶不知足於首頁的內容時,能夠主動進入其餘欄目,選擇本身感興趣的分類,尋找更多內容閱讀 贊

  讓用戶爲了獲得更多而主動付出,而不是在用戶不須要的時候去騷擾。這是體驗很重要的一環。「推薦」,「生活研究所」,「發現」等欄目直接在主導航,只有當用戶跳出某篇具體的文章閱讀,纔會看到主導航分類,從而能夠去選擇是否要深刻探索其餘內容。

推薦頁面,主動選擇

  建議二:推薦的每一個模塊,點進去以後若是也用和首頁同樣的卡片式展現會更可讀。而不是如今,直接進入最新的文章閱讀頁面,只能經過左右翻來切換文章

  3-發現部分的邏輯沒有顯而易見,易產生疑惑而下降使用頻率 NO

  發現欄目的分類比較讓我疑惑,所以若是不是爲了測試,我是不會一個個點進去看看是什麼好比搜索欄下面的「金融」,「廠房改造」,「紙牌屋」,除了金融以外,另外兩個表明的是什麼意思呢?

  好比下面的Top15,點進去以後才發現指的Top 15家公司(這個Top是怎麼選出來的?編輯推薦麼?光看圖標我還真沒理解這一點。

  建議三:這一欄的維度,且標識不清晰,太多且看不懂的結果就是用戶不看。圍繞明確的維度指示,讓用戶去發現更好。

  4、UI設計

  黑色導航欄背景,黃色高亮圖標,白色字體。文章內背景爲白色。

  總體配色讓我想起了貓的海報,給人強烈的好奇+個性感。

  圖文卡片式的閱讀首頁設計,每張卡片左上角鏤空圖標顯示分類,底部白色黑體字顯示標題。很簡便的閱讀設計,贊。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