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proc預編譯代碼時coredump的問題分析

    最近有同事在搞編譯環境遷移,碰上一個問題讓我幫他看一下。
    他建了一個新目錄,而後把如今的代碼拷過去,編譯的時候發現有一個文件編譯不了一執行就出現core,不知道啥狀況。
    我進到他的編譯環境,執行make,果真出現了core文件。
    使用file命令分析,發現是proc程序的core。因而使用gdb,想進去看看在哪裏core了。
    但打開後使用where命令,發現輸出的函數名稱全是問號。根據經驗,這種通常是因爲內存越界致使函數堆棧信息被破壞。
    因而想試試在gdb裏面執行程序,看能不能抓到core現場。
    使用make -n,輸出實際編譯的命令。再使用gdb運行porc,設置好運行參數,運行程序。
    運行後很快出現sigsegv錯誤,這時使用where命令,發現函數堆棧信息還在。
    但函數名稱很陌生,不是庫函數,又沒源碼,從函數名稱也判斷不出具體出錯緣由。因而斷了使用gdb找緣由的想法。
    而後我又想,有一些文件編譯成功,但有一些文件編譯失敗。會不會是這個.pc文件裏面有什麼代碼觸發了proc的bug呢?
因而我把文件裏面的代碼進行刪減,再編譯。
    但不管我怎麼刪,運行proc預編譯都會coredump。說明應該不是代碼問題。
    難道是文件名字致使的?
    因而我把出錯的代碼恢復,並將其更名成另外一個能夠編譯過的代碼文件的名稱。再編譯一試,發現能夠正常運行。
接着我再找了一個能成功編譯的代碼,使用mv命令把它更名成失敗的代碼名稱,發現預編譯出現core。
    通過這兩個試驗,能夠肯定是文件名稱致使了proc出現coredump。觀察成功和失敗的代碼文件名稱,發現長度相差比較大。
會不會是文件名長度形成的呢?
    因而我經過逐步加大文件名試驗,慢慢定位,終於發現proc在iname參數超過100個字符的時候會出現異常。
    由於我這個同事新建的目錄路徑太長,致使路徑名+文件名超過了100個字符,以前舊編譯環境目錄路徑比較短,因此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函數

    因爲沒有保留現場,相應的操做截圖沒法展現。這篇文章主要是想介紹一個經常使用的定位程序問題思路:
1 直接從結果分析,看core文件,錯誤日誌,是否有明確提示問題所在
2 若是1不行,則須要梳理出程序運行步驟,猜想在那一步出現問題。簡化或者跳過該步驟看問題是否能重現。若是能夠說明猜想正確,如不行則繼續其它猜想。日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