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爲你們介紹第三方支付都包含哪些業務,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各方玩家都是誰?html
在中國不少行業發展都會走到前面,等行業發展到必定的規模,政府纔會根據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監管。典型的行業有: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金融、線上打車行業等。這樣作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在行業發展初期,能夠鼓勵行業創新,充分發揮市場的能動性;第二,發展到必定階段後,政府也好根據行業特性,制定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政策,監管其實也是爲了更好規範市場。安全
由於本人在互金行業工做過幾年,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政府監管真正是爲了保護弱勢羣體的資金安全,特別是泛金融行業。網絡
自2011年到2015年央行一共發放27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且繼2015年僅發放2張以後2016年沒有再新發牌照,與此同時2016年4月央行下發文件對支付機構分級分類監管,且5年期滿以後續展從嚴。2017年6月29日發放第271張支付牌照。代理
歷年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狀況:cdn
首批獲取牌照的部分公司:htm
這27家公司中有如今很是有名的支付寶、財付通、銀聯商務等,也有不少公司漸漸消失人們的視野中。可是能夠確定的是,能夠在一批獲取支付牌照的公司,在當時都是比較有表明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後期隨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爲了 IT 巨頭的標配,每每一個支付牌照在市場上就能夠賣到數億。對象
2015年8月份,央行註銷3張支付牌照,結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發不撤」的歷史。據不徹底統計,從第一批續展決定至今,央行共註銷了28張支付牌照。blog
目前市面上剩餘243張牌照正常運營,其中113家僅支持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一項業務,且絕大多數還受到地域限制;支持全國範圍銀行卡收單的僅剩37張,支持移動支付的僅有48家,而同時具有開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的僅有26家。接口
自從2011年5月3號,人行對第三方支付歸入監管以後,央行將支付牌照共分爲七種類型:支付寶
其中,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又合稱爲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和銀行卡收單又分爲地域性和全國性,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以地方性爲主。 據統計,在243家支付機構中,僅有6傢俱備全國性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許可,分別是:資和信電子支付有限公司、開聯通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裕福支付有限公司、易生支付有限公司、海南新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據零壹財經·零壹智庫統計,243家支付機構共擁有535張支付牌照。其中"預付卡發行"150張,"預付卡受理"155張,二者的佔比之和超過50%;其次,"互聯網支付"牌照共110張,佔比21%。 如下爲七種支付牌照類型的佔比狀況:
其中牌照中,咱們能夠按照最常使用的業務類型分爲三類:
網絡支付
依託公共網絡或專用網絡(B2C\C2C)在收付款人直接轉移貨幣資金的行爲,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如支付寶、財付通、快錢)
網絡支付盈利來源於交易佣金和備付金的存款利息。一方面,經過在線支付,網絡支付的服務商主要收取交易佣金,佣金率與收單業務至關。另外一方面,利潤源於備付金利息收入(固然如今這個收入沒有了,咱們後面來說)。
銀行卡收單
經過銷售點(POS)終端等爲銀行卡特約商戶代收貨幣資金的行爲,爲商戶提供收單清算服務。 (如支付通、拉卡拉等)
收單企業有合做的收單銀行,對於收單銀行本身持卡人的交易,收單銀行本身處理,其餘銀行的交易,由合做收單銀行轉接到銀聯,銀聯轉接到其餘髮卡行處理。
預付卡
指由發行機構發行的,可在商業服務業領域使用的債權憑證,具體表現爲購物券或消費卡。劃分爲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單用途預付卡只能在本企業或同一品牌連鎖商業使用(如沃爾瑪、家樂福卡),多用途預付卡是由第三方髮卡機構發行,跨法人使用的預付卡種類(如北京資和信商通卡)。盈利來源於一是支付手續費;二是能夠實現資金沉澱,賺取其餘投資收益;三是隱祕收入,即過時預付卡里的剩餘資金。
跨境支付牌照
2013年3月,外匯局曾下發《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決定在上海、北京、重慶、浙江、深圳等地開展試點。容許參加試點的支付機構集中爲電子商務客戶辦理跨境收付匯和結售匯業務。
2013年9月,國家外管局發放了首批17張跨境支付牌照。2014年,第二批共5家第三方支付平臺得到跨境支付牌照。進入2015年,跨境支付走向了法制化和規範化道路。
2015年末,得到該資格的支付平臺數量爲27家。隨後的2016年,跨境業務試點企業數量維持不變。直至2017年春季,外管局才批准3家參與跨境試點。自此,擁有跨境支付資格的支付平臺數量達到30家。
跨境支付包括境外線下消費、跨境轉帳匯款、跨境網絡消費三種途徑。而第三方支付中的跨境支付平臺也是跨境轉帳匯款3種主要途徑之一,另外2種途徑分別爲商業銀行和專業匯款公司。
下圖爲擁有牌照的表明性公司
在目前的市場上,網絡支付牌照最爲值錢,得益於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用場景普遍;銀行卡收單牌照主要適用於線下 Pos 機類業務發展,是我國第三方支付最先的商業模式,但隨着移動支付的發展,對線下收單形成了必定的衝擊,但全國的收單牌照也很是值錢;預付卡做爲特定行業的使用,相對來說使用場景較少。跨境支付牌照隨着中國國際化的發展,將來值得期待。
做爲金融業的基礎設施,支付的地位愈來愈重要。業內人士向第一消費金融表示,像螞蟻金服這樣的公司的估值,超六成是支付業務貢獻,由於處於整個螞蟻金服生態的核心地位——流量入口。
支付鏈接資金、人、企業和行業,在這個過程當中經用戶受權收集的數據可讓支付企業「立足支付,深耕行業」。一些具有多張支付牌照,或者牌照具備較多支付業務資質的機構,有很是好的前景。
第三方支付作爲支付的中介,下游鏈接客戶和商戶,上游鏈接銀/網聯和髮卡行。第三方支付內部有三個關鍵的團隊,運營負責服務代理商、商戶接入;風控負責審覈商戶資質,風險交易、防控反洗錢、盜卡等狀況發生;結算團隊負責給代理商分潤、商戶資金結算等。
客戶,做爲普通的購物者,咱們都充當着客戶的角色,在線上購物時在商戶提供的平臺中使用第三方支付進行付款購物;在線下商場、商超、商店等購物時使用 Pos 機、智能 Pos 等設備刷卡交易。
商戶,商戶能夠分爲大商戶或者小商戶,小商戶通常爲小商代、小超市的業主或者稍微大一點能夠是連鎖飯店、連鎖企業等,這類的商戶通常都是經過代理商來接入到第三方支付的系統中;大型商戶,好比滴滴、美團這類大型平臺都是第三方支付爭奪對象,通常都有對應的優惠政策,由第三方支付和大型商戶直接簽約。
代理商,代理商通常多存在於線下收單業務中,大型代理商通常都本身的 Pos 設備,營銷運營團隊,第三方支付公司和代理商合做,代理商發展商戶,當發展的商戶產生交易時,在收取商戶的手續費中拿出一部分來分給代理商,行業內成爲分潤。
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支付通道,幫助商戶對客戶進行收款,中間賺取交易手續費。
卡組織,卡組織全稱銀行卡轉接清算機構(又稱信用卡組織/銀行卡組織),由成員組成的國際性或區域性支付卡組織,受權成員髮卡,受理商戶的卡交易,擁有並經營本身的國際區域處理網絡。
銀行卡組織自己並不髮卡,而是由加入銀行卡組織的金融類機構會員(主要是銀行)來發行各類卡片,而且會提示其會員機構們開發新的支付產品和技術。持卡人的相關關係也有各金融機構本身負責管理。
卡組織負責建設和運營全球或區域統一的支付卡信息交換網絡,負責支付卡交易的信息轉換和資金清算,制定並推行支付卡跨行交易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
用大白話講就是,聯合各大銀行創辦這樣一個組織,組織內的成員銀行,都必須按照個人交易標準、支付協議來開發接口,這樣各大銀行相互交易時就能夠經過一個標準的平臺來負責支付、結算、清算。
卡組織的成立是一件很是有意義的事情,可以讓全球的交流與溝通變得更爲先進便利化,使得世界可以融合在一塊兒。在國外進行旅遊的人只要經過使用國際卡組織所簽發的信用卡就可以進行透支消費,讓他們沒必要在擔憂不一樣幣種不一樣銀行支付的問題。
世界上有六大銀行卡組織,其中最大的就是 VISA 和萬事達,也包含中國的銀聯。
髮卡方,主要職能是向持卡人發行各類銀行卡,並經過提供各種相關的銀行卡服務收取必定費用。經過發行銀行卡,髮卡機構得到持卡人支付的信用卡年費、透支利息、持卡人享受各類服務支付的手續費、商戶回佣分紅等。
髮卡方通常就是各大銀行,髮型的貸記卡和借記卡,無論咱們使用哪一個銀行的銀行卡,在進行支付交易的時候,髮卡方都會從中收取一筆手續費。
你們注意,在這參與的六個角色中,只有一個角色須要付出手續費就是商戶;客戶按照正常的商品價格去付費,並無多支付其它餘額;代理商、第三方支付、卡組織和髮卡行都是須要從交易中收取手續費。
那麼商戶爲何願意多付出這筆交易呢?緣由是它不得不這樣,當大部分銷售者都習慣無現金支付時,若是商戶不提供無現金支付途就有可能會損失這筆交易,特別是線上交易時,他沒有選擇。這就是商戶成爲惟一被薅羊毛的角色,但其實真正的羊毛仍是消費者,商戶在獲取的收益中確定包含了此費用。
在這裏就不得不提到收單行業7:2:1分紅模式,如今通常的商戶收付費都在千6左右,那就意味着每交易1000元錢,商戶須要付出6元左右的手續費。那麼這筆收付費如何分配呢?
手續費常規按721進行分,7爲髮卡行,2爲收單行,1爲銀聯,也就是髮卡行收取手續費的70%、第三方支付收取手續費的20%,銀聯收取手續費的10%。但通常第三方支付大多都依賴於代理商來發展商戶,所以第三方支付的收取的20%還須要給代理商分紅。
如今線下收單業務已是一片紅海,若是僅僅依靠交易的手續費來盈利,面對如今移動支付的大沖擊,之後愈來愈難覺得繼。
本篇是第三方支付系列文章的第二篇文章,往期參考:
第三方支付(一):概述、起源 | PayPal、支付寶誕生的故事
喜歡個人文章,請關注個人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