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喬輝)北京時間 6 月 1 日凌晨 1 點 23 分左右,搭乘 SpaceX 龍飛船的兩位美國宇航員前後進入國際空間站,與等待在那裏的宇航員會面。
兩個多小時前,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 22 點 30 分,載人龍飛船剛剛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載人龍飛船上搭載的兩位宇航員是:道格拉斯G赫爾利(Douglas G. Hurley)和羅伯特L貝恩肯(Robert L. Behnken),分別出生於 1966 年和 1970 年。
他們都是曾經三次進入過太空,並且還都是執行過航天飛機任務的老手。其中,赫爾利在太空中有超過 683 個小時的經驗,還執行過 2011 年 7 月最後一次航天飛機任務(代號:STS-135)。貝恩肯做爲航天飛機任務專家,曾前後執行 2008 年的(STS-123)和 2010 年的(STS-130)任務,累計在太空飛行時間超過 708 小時,其中包括 37 小時的太空行走時間。
太空中的最大建築物: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總質量達 420 噸,長 109 米,寬 73 米,是目前太空中的最大建築物。運行在距離地面大約 400 千米的近地軌道上,速度爲每秒 7.6 千米。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爲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 16 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做項目。自 1998 年正式建站以來,通過十多年的建設,於 2010 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宇航局、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
全自動對接的載人飛船
此前,咱們已經瞭解,載人龍飛船屬於 SpaceX 研製的第二代龍飛船(Dragon 2),具有可重複使用的能力。第二代龍飛船可分爲載人龍飛船和貨運龍飛船兩種,其前身是第一代貨運龍飛船(Dragon 1)。新飛船能夠自動與空間站完成對接,而不像第一代飛船那樣,須要藉助空間站上的機械臂的幫助。固然,載人龍飛船也保留了人工對接的選項。
本次使用的載人龍飛船,直徑 4 米,高 8.1 米,最多可搭載 7 位宇航員,這與航天飛機搭載的宇航員數量相同,也與我國 5 月 5 日測試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設計上可以搭載的宇航員數量相同。
兩位宇航員在太空停留多久?如何返回? 載人龍飛船上的宇航員進入空間站後,在那裏執行預約的科學任務。具體返回日期,目前官方並無明確的說法,只是說不會晚於 9 月 23 日。載人龍飛船返回時,首先丟掉服務艙,而後藉助盾形的防熱罩減速,到達必定高度後,再展開降落傘完成最終剎車,最後濺落在大西洋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