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文中,從不一樣的視角陸續寫了三篇文章:金融業的電子商務之路、再談金融信息化和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總結我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一些淺顯的思考。不久前,我有幸參加謝平教授的講座「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收穫良多,不少觀點值得回味和思考。謝平教授是中國第一位提出「互聯網金融」概念的人,是最權威的互聯網金融專家之一。總結來講,謝平教授認爲互聯網金融將來將顛覆傳統金融行業。鄙人愚見:互聯網金融將和傳統金融行業互爲補充,共同服務實體經濟和普通民衆。將來,互聯網金融主要服務於80%有着類似需求的長尾市場客戶,而傳統金融主要服務於20%有着個性化頭部市場客戶。乘熱打鐵,我將結合謝平教授的觀點以及我我的的認識跟你們作一個分享。html
1、互聯網金融究竟是什麼安全
互聯網金融是當前的一個熱詞,顧名思義,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傳統金融結合的產物,是互聯網精神「開放、平等、協做、分享」對傳統金融領域的滲透,是伴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逐漸興起的一個行業。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互聯網金融會有不少關於互聯網金融的定義和新聞,我我的認爲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經過互聯網技術,下降交易成本和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服務器
我我的理解:廣義上講,但凡金融領域的互聯網應用均可以理解爲互聯網金融。如: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以及移動支付等等。這些應用的本質都是經過應用互聯網技術,提升用戶的服務體驗。互聯網在這個過程當中起到的只是工具的做用,並無觸及現有的金融運營模式的改變,只是對現有模式在渠道上的一個擴展。狹義上講,互聯網金融專指經過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營模式的創新,成爲傳統銀行體系以及現代資本市場體系以外的第三種投融資體系。如:P2P小額貸款、衆籌融資阿里小貸以及餘額寶等。網絡
2、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工具
1. 渠道發展:傳統銀行正在加大對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的投資力度,積極拓寬網上渠道,分流實體網點的壓力。部分國有大行甚至決定再也不設立新的實體網點,並經過手續費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客戶在網上辦理銀行業務。實體網點將定位於處理須要現場辦理的業務以及個性化的理財業務。經過將非現場銀行業務向網上分流,銀行能夠逐漸下降實體網點數量,縮減運營開支。除銀行之外,其實證券公司以及保險公司也在加大網絡渠道的投資。尤爲在今年,證監會已容許開展網上開戶業務,對證券公司的網絡渠道建設是重大利好。學習
2. 運營模式:在部分國家,監管層已容許傳統的金融業務能夠採用徹底線上形式開展,再也不開設實體網點,全部業務均在網上完成。如:中國衆安在線是一家徹底線上的保險公司;美國ETrade、Chartes Schwab是兩家徹底線上的證券公司;美國第一安全網絡銀行是一家徹底線上的銀行。線上運營相比實體運營最大的優點在於服務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以及業務的高擴展性。很容易理解,網上金融能夠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除非服務器宕機,而這在現實狀況下,機率極低)。同時,不用擔憂網點覆蓋問題,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就能夠享受服務。這在今天的網絡環境,幾乎就是不出家門便可完成金融業務。業務的高擴展性體如今:以往業務的高速發展對金融機構而言意味着實體網點的快速增長,而增長實體網點不只會增長運營成本還會提升管理複雜度。可是,網上金融沒有這個困擾,只須要增長後臺服務器的吞吐能力就能夠知足業務的飛速發展,這種成本是極低的,並且沒有增長人員,管理複雜度不會提升。大數據
3. 技術創新:金融業務說究竟是一種中介服務,依靠的是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若是你知道誰缺錢,而且知道他的信用沒有問題,你會把錢存在銀行,讓銀行賺取存貸利差嗎?顯然,你會選擇本身直接放貸,賺取高額的貸款利息,只要不高於20%的高利貸利率。近年來,搜索引擎、社交網絡以及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變得愈來愈透明,促使供需雙方能夠直接對接,去中間化,從而下降交易成本。如近來興起的人人貸模式,衆籌模式(2012年4月,美國經過JOBS法案,容許小企業經過衆籌融資得到股權資本)都是藉助互聯網技術,使得供需雙方直接對接,完成交易。這兩種模式間最大的區別是人人貸模式供需雙方間是債權關係,如Lending Club(2007年在美國成立,到2012年年中已經促成會員間貸款6.9億美圓,利息收入約0.6億美圓)、人人貸和宜信等;而衆籌模式供需雙方間是股權關係(美國監管層已承認該模式),如Kickstarter(曾被時代週刊評爲最佳發明和最佳網站,進而成爲「衆籌」模式的代名詞)、Fundable(這個平臺的發現有個小插曲,我本人在從事相似的業務,有一天我用到Fundable這個詞,以爲這個詞不錯,想註冊下來之後本身用,結果發現了這個平臺)等。此外,阿里金融經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根據商家的歷史交易記錄,自動算出商家的信用水平,極大地下降了貸款的徵信成本,使他能夠從大量的小額貸款(通常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中賺錢。而傳統銀行的徵信手段以及抵押貸款的方式使得徵信成本高昂,根本沒法從小額貸款中獲取利潤,這也是銀行偏好向大企業放貸,不肯意扶持中小企業的緣由。最後,不得不說支付體系,網上支付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礎,沒有網上支付就逃脫不掉要在線下處理業務。如今的網上支付已很是發達,如Paypal、支付寶、移動支付以及指紋支付等等。優化
3、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緣由網站
互聯網金融是新興的互聯網行業與傳統金融行業融合的結果,其實這兩個行業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互聯網給人的感受是一種簡單、樸實以及追求個性化的文化。而金融給人的感受是複雜、奢華以及高端的文化。從這兩個行業鉅子,比爾·蓋茨和傑米·西蒙的衣着打扮便可見一斑。文化如此懸殊的兩個行業,怎麼會擦出火花呢?猶如白富美嫁給了矮窮挫同樣難以想象。搜索引擎
我我的認爲,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得益於他知足了長期被忽略的普通投資者需求。傳統金融行業,不管銀行、證券仍是保險機構無一例外都偏好機構客戶或者高淨值我的。很簡單,這部分羣體的利潤貢獻高,誰願意花幾乎一樣的成本去服務於普通投資者呢。其實,這種經營哲學很是正確,抓住20%的頭部市場,賺取80%的利潤。然而,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用極低的成本知足80%尾部市場的共同需求成爲可能。連線雜誌主編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長尾」一文中提出長尾理論即闡述了這個道理。長尾市場雖然份額較低,可是因爲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的模式使得這個市場只容得下1-2家巨頭的存在,平均每家都會有可觀的利潤。如搜索引擎,社交網絡以及電商都是一家獨大的局面,緣由在於互聯網不受地域限制,而且服務免費,每一個用戶均可以無障礙的享受領域內最好的服務。而不像傳統行業,有時候迫於價格或者地域的緣由選擇較次的領域服務。因此,20%的頭部市場,雖然份額大,因爲存在多個競爭者,平均利潤不必定比尾部市場高。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主要緣由是壓抑已久的長尾市場需求以及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
4、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和發展障礙
1. 監管政策:截止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在我國尚未達成共識,行業幾乎處於無監管狀態。互聯網金融市場還處於野蠻生長階段,這也是其發展速度驚人的緣由之一。在美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已有一些政策出臺,前文已有介紹。聽說,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前景,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認爲互聯網只是工具,對現有金融體系只會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交通銀行則認爲互聯網金融是發展趨勢,將顛覆傳統金融體系。不管未來如何,至少能夠證實互聯網金融已受到監管層的重視。一直沒有出臺具體的監管政策可能有幾個緣由:a. 由誰監管,若是互聯網金融的主體是互聯網,那麼應該由工信部監管;反之則應由一行三會監管;b. 如何監管,互聯網金融畢竟是新興領域,監管政策的出臺前須要必定時間去摸索。其實,監管層最擔憂的是互聯網金融可能帶來的股權和債權糾紛,不會擔憂發生系統性風險。目前的監管底線是不能觸及非法集資的底線。即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機構(如P2P貸款,衆籌融資等)不能提供線下服務,只能提供平臺服務,撮合供需雙方達成交易,不然就是非法集資。
2. 發展障礙:前文已經講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如:大數據分析,搜素引擎以及社交網絡等。這些技術都依賴於海量的用戶數據分析。因此,有兩個沒法規避的問題: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如何從法律上規定哪些是用戶的隱私數據,禁止採集。以及信息採集以後,又如何從技術上保證信息的安全。這是互聯網金融在將來的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兩個問題,惟有如此才能讓用戶沒有後顧之憂地擁抱互聯網金融。舉一個大數據應用的例子,亞馬遜曾經根據一個女孩瀏覽嬰兒商品的記錄準確的預測出預產期,並在預產期以前免費贈送了尿片寄到這位女孩的家中。原本,亞馬遜是想作一件好事,可是因爲這個女孩是未成年人,收到亞馬遜的禮物後,父母以爲很是的羞恥,以爲亞馬遜窺探了他們的隱私。
5、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將來
雖然道路曲折,但我仍然堅信互聯網金融將是將來金融體系中的主力部隊,她將服務於80%有着相似需求的長尾市場用戶。傳統金融行業也不會消亡,他們將服務於20%有着個性化需求的頭部市場用戶。兩者互爲補充,共同服務於各個層次的實體經濟和普通民衆。並且,我還認爲互聯網金融更多的是遺傳互聯網的基因,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更多的取決於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而不是工具論者認爲的,金融業的需求推進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此,咱們暢想一下互聯網金融將來的發展在哪裏呢?
在支付領域,當前仍是以商業銀行的支付體系爲主體。若是中央銀行的支付系統足夠強大,支持直接開戶,每一個人直接對接央行支付系統,即超級網銀。咱們將不用經過商業銀行便可完成支付。再好比,若是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統足夠強大,支持直接開戶,股民將再也不須要券商的通道服務。這種去中間化的支付服務將極大的下降支付成本。例如,國泰君安已在向互聯網金融轉型,它也是第一我的民銀行批准的直接對接央行支付系統的券商,這意味着國泰君安的股票帳戶將具有支付功能。還有一種可能,互聯網企業之間創建互聯互通的支付體系,如如今的支付寶,財付通等打通鏈接,並採用電子貨幣支付,如比特幣,則徹底脫離金融體系而存在。
將來,在互聯網上將能夠銷售各類金融產品,互聯網提供的不只僅是渠道服務,他將模糊金融產品和現金之間的界限,模糊金融和非金融之間的界限。如:阿里的餘額寶模糊了現金和基金之間的界限。英國在作的一件事情是,在互聯網上提供金融產品垂直搜索——根據用戶的風險偏好,計算出最優化的投資組合。時間、數量和風險的錯配就是銀行和券商作的事情,將來在互聯網時代或許能夠很是容易的作到這些。屆時金融從業人員將不用學習不少金融原理,由於不少規則都在軟件裏面制定了,只要會用軟件就能夠。猶如開車的人無需學習如何製造汽車通常。偉大的事業,有賴於踏踏實實的行動。使人欣慰的是,已經有不少互聯網巨頭、金融機構以及創業公司走在了互聯網金融事業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