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G投票事件開始,開始關注5G。許多文章都說到5G的特色有速度快、時延低,其中,時延低是最重要的特色。然而,時延低能給社會帶來什麼改變呢?後端
2G是短信的時代,3G促成了語音視頻,4G促成了短視頻、直播,那麼5G能促成什麼?有的說是自動駕駛。安全
帶着這個疑問,生活依然繼續着。服務器
以前媳婦換手機,買了華爲mate10 pro,我有空就會拿過來玩玩,偶爾瞭解一下相關的新聞。有一天,我看到華爲推出了「華爲雲電腦」應用,媳婦的手機恰好能試用。我因而就試用了一番,沒有什麼卡頓,電腦配置也是能夠選擇的,我當時驚歎,這纔是電腦的將來。網絡
雖然mate10系列自帶桌面模式,可是基於手機的硬件,並且又是閹割版的類Linux,我就沒有多想。可是雲電腦就不一樣了,首先,性能方面徹底不用擔憂。其次,只要有手機和網,處理一些急事徹底不在話下;若是加上顯示器、鍵鼠,重度使用妥妥的。(無視費用的狀況下)架構
(我以爲)華爲爲了5G準備了這個,爲了5G,我可以準備些什麼呢?前後端分離
華爲在前段時間發佈了PPT版的OS-鴻蒙OS。雖然概念滿滿,可是看不到什麼實際的。對於我這種小老百姓,就先研究研究概念吧!分佈式
鴻蒙os是華爲開發的自有操做系統。(區別於各類XUI)用於各類不一樣設備。性能
一句話定義:鴻蒙是基於微內核的全場景分佈式OS,可支撐各類不一樣的設備,包括大屏、手機、PC、音響等,對應不一樣的設備可彈性部署。網站
華爲提出了4大特性的系統解決方案。
1.分佈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2.肯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
3.基於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
4.經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操作系統
操做系統是管理計算機硬件與軟件資源的計算機程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操做系統須要處理如管理與配置內存、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設備與輸出設備、操做網絡與管理文件系統等基本事務。操做系統也提供一個讓用戶與系統交互的操做界面。(來自:百度百科)
微內核(英文中常譯做µ-kernel或者micro kernel)是一種可以提供必要服務的操做系統內核;其中這些必要的服務包括任務,線程,交互進程通訊(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以及內存管理等等。全部服務(包括設備驅動)在用戶模式下運行,而處理這些服務同處理其餘的任何一個程序同樣。微內核提供一組「最基本」的服務,如進程調度、進程間通訊、存儲管理、處理I/O設備。其餘服務,如文件管理、網絡支持等經過接口連到微內核。(參考:百度百科)
我的理解,微內核是相對於內核而言的,微內核對內核進行了進一步的拆解,內部只包含一些「核心」的、基本的服務,其餘服務作成了插件式的,經過接口鏈接到內核。
類比於互聯網的架構演進,之前一個應用包含全部服務,慢慢的,對應用進行了拆分,先是先後端分離,而後是大中臺、大後端。
分佈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
①全場景分佈式,首先這個OS是分佈式的,其次它是全場景的。
②關於「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是依賴全場景分佈式作到的。根據官方的一個視頻,就是說我正在用手機和對方視頻,而後能夠無縫的切換到電視端。
③我的理解
OS的分佈式是指什麼呢?難道說:我之後手機的性能不夠用了,能夠買臺電腦放家裏,手機碰到高負載運算了,能夠把運算調度到電腦裏來算,再把結果返回到手機端!
從互聯網的分佈式的角度想一想,用戶請求一個網站,請求打到了一臺服務器上,忽然這臺服務器出問題了,用戶的再次請求打到了另外一臺服務器上,這期間,用戶沒有感知到後端服務器的切換。這是分佈式的一種體現。
再來看宣傳視頻,用戶在手機上進行視頻通話,如今須要切換到電視上,而後切換成功了。
又假如,用戶在玩手機上玩遊戲,而後直接切換到了電腦上繼續玩。
這確實是分佈式的一種體現。
平常工做中,服務在一些活動來臨以前,多部署幾臺機器,在活動結束以後,再減去幾臺機器。這叫彈性部署。
對於OS的彈性部署,應該怎麼理解呢?彈性部署有什麼必要呢?
由此他提出了「微內核」的概念,也是鴻蒙OS的特色之一。區別於「宏內核」,微內核採用同一套操做平臺,針對不一樣硬件能力的產品進行部署,並採用分佈式架構,提高效率。
也就是說,手機和車載設備的用途不一樣,灌入一樣系統無必要,但它們能夠採用一樣的內核,部署不一樣的界面或功能。(來自騰訊網)
經過網上的其餘消息,這個彈性部署可能不是彈性部署服務那樣。
感受像是,OS能夠根據部署設備的不一樣,自動的選擇合適的系統版本進行部署。好比,遇到電腦了,就部署電腦對應的版本;遇到車載設備了,就部署車載設備對應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