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甘果移動 CEO 老甘前端
原文連接:http://t.cn/RyBx0t6程序員
一提及創業,不少朋友都會說,創業就是找幾個聯合創始人去拿投資,去拿天使,拿A輪,這就是咱們理解中的創業,我今天講的是不太像創業的創業,就是走技術外包,賣技術這條路的一個主題,但願你們聽完以後有所收穫。後端
第一點好處就是能夠本身養活本身,接接單,保證穩定的現金流,不用拼死拼活去找投資商,本身三五個,有張單作不作,從零開始。還有一個好處,它能夠積累整個團隊成員,從最先的一我的兩我的,作點單,再養多一個兩個,在這個過程當中去積累關於人的技能。現金流比較健康就能保證你不會由於現金流發不起工資,至少還能給兄弟們足夠多的、短時間的工資和獎金。瀏覽器
第二點好處是接觸不一樣的需求,能夠接地氣。我們都知道,程序員活在技術的世界或者是編碼的世界,可是創業完之後就不同了,創業以後要面臨不少的工種,不少的問題,不少客戶,甚至你作產品也會面對不一樣的用戶,甚至投資商,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對程序員最大的挑戰。改一些項目的進度,或者挑戰一個技術的難點,其實這是咱們最喜歡作的,也是最擅長作的。可是在創業的過程當中,你若是對其餘方面不是很瞭解的話,創業成功率是至關低的,因此說經過外包項目能夠更接地氣,聽聽不一樣的客戶之間的需求,瞭解一下技術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這是我當時作外包最大的一個收益,技術作久了,看看傳統行業或者是其餘的產品創業公司他們究竟是怎麼運做的,甚至咱們和他們合做一次以後,第二年看他們公司還在不在,他們活下來沒有,整個廣東的創業項目或多或少的接觸,會了解到不一樣人的需求。微信
第三點好處是接地氣,剛纔提過了,咱們不能只活在完美的技術世界裏面,其實如今有不少髒活、累活,甚至有一些很土的需求,在這個過程當中怎麼和他們溝通,怎麼去改變他們,怎麼去服務他們。編碼
第四點好處是對技術的積累,好比說作不一樣類型的項目,社交,O2O,電商。作第一個客戶成本是最高的時候,當第二個客戶成本能夠減到一半,當三個客戶甚至能夠打包成一個解決方案去賣,你的成本會愈來愈低,這就是一個技術或者是一個項目的積累。spa
第一個,不要作大項目,少作特殊的項目。中國有些機構的整個信息化是比較落後的,它的內部系統千瘡百孔,雖然從金額上看起來很是多,但對一個小的團隊來講風險很是大。3d
一些大的企業,他們國內的上市狀況或者是 IT 信息化很是差,服務他們的不少客戶,像用友、金蝶,是屬於另外的一部分企業級市場,像通常的創業團隊沒有幾百我的的話就不要碰這種客戶,表面看起來很好,可是碰到以後保準把你作死。視頻
第二個,預算過低的不作。其實不少創業團隊,或者是傳統業的客戶,說我只是寫幾個界面,一個 APP,怎麼可能會這麼貴,他對技術的評估是很是低的,我說若是很簡單,你幹嗎不本身作啊。由於他們骨子裏面感受技術是很簡單的,若是遇到這種客戶,通常就要離他們遠,由於他們不懂。blog
第三個,要有本身的想法。傳統的外包,包括一些大的外包,甲方說我給你需求,你就聽個人,其實這個行業逐漸在變,特別是 2C,或者是一些新型的應用,如今相對比較平衡一點,由於如今靠譜的團隊很難找了,因此他們找到一個靠譜的團隊的話,他們的身價也逐漸在放低,或者是有不少產品的點,乙方會給到一些專業的建議,他們也會很樂意去傾聽,由於甲方和乙方的出發點,就是用最好最快的質量把項目給實施完,如今的甲方逐漸也會把身價放低了,特別是一些中小型的項目,沒有太多的潛規則。其實我們都知道,一個產品可能用 50% 的時間就能夠發揮 80% 的功能,可是另外 20% 的細節甚至要花另外 50% 的時間,才能把它作得更細,更好,體現更酷,整個過程的後期成本會很是高,若是把控不當隨着客戶的微調,會浪費不少的時間和成本。
第四個,偏離主要領域的不作,其實作久的以後你會發現有些是適合,有些是不適合的,不要覺得全部項目都能作,這樣會慢慢耽誤本身的主戰場,不管是作哪個行業,術業有專攻,一樣是作外包,有面向企業,有面向創業者,有面向互聯網,甚至有面向傳統行業,要根據本身團隊的狀況來選擇。
第五個,有的時候價格不是衡量項目惟一的標準,最主要的是項目有沒有積累,開發能不能獲得一種鍛鍊和成長,它能不能獲得一種重用,這一點對於創業公司或者是外包型的團隊實際上是蠻有用的。
第六個,好口碑,不管是作外包也好,作產品也好,你出的東西必定要質量好,不要交付完以後每天有問題,一個客戶兩個客戶反映的話,你的口碑會漸漸很是低。口碑真的很重要,其實像咱們團隊的話,可能就是我平時在外面刷刷臉,作完 A 客戶,A 客戶又會介紹B客戶,不管是作人也好,作事也好,口碑是很是重要的,一旦你作了損害某個客戶的事,不少壞的東西就會傳到整個行業。
第七個,成本、質量、時間的平衡妥協。我常常給客戶舉例子,說你花一個夏利的錢,別想作到奔馳的效果,咱們作一個豐田,已經算是不錯的,這就是成本,質量,時間三大塊的妥協,若是說客戶想在很短的時間出一個很優秀或者是很是好的東西,這是作不了的,在一點雙方在一些交付,或者在一些體驗上獲得一個平衡的點是最合理的,否則像這種項目情願不要接,他們會一直要求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標準。
一個外包團隊 CEO 要兼項目經理、商務經理、開發經理、HR 經理,負責管好項目,對外找客戶有的技術方面的事也要懂,招人確定是要親自抓的,由於人是最重要的,每個團隊成員必定要 CEO 親自面完才能進來,由於原本開發團隊的名額是有限的,你應該招一個好的,寧願薪資待遇多給一些,可是不要招一個不行的,若是不行的話你培養他到能幹活,再到能單打獨鬥,整個時間會很長,會浪費不少時間和精力。
咱們的原則是團隊是第一,客戶是第二的。不少說客戶是第一,如今對於一個互聯網公司,我認爲團隊是第一,有好的團隊,就能服務好的客戶。
不管是小型團隊或者是中型團隊,團隊的流失率,是分辨一個好團隊的指標,一個團隊誰進來,誰走,幹幾個月又走了,說明這個團隊一是沒積累,二來自己這個團隊讓人沒辦法靠近,這個團隊確定是不太好的或者是不太優秀的團隊,不管是大的成型的互聯網公司也好,我們創業團隊也好,人一旦流動的話,就意味着團隊價值慢慢在減弱。
學會妥協,新招的開發立刻和老的開發熟悉整個流程,並且可以獨當一面實際上是不太現實的,有的時候你培養了一我的,他們的忠誠度會更高,並且會感恩的陪團隊走很長時間。以前馬雲說過一句話,小團隊創業不要招那種看上去很牛叉的人,或者是飄在空中的人,或者是被各類名利,被各類東西吹的很高的人,由於他們沒辦法幹活。
我通常招人也好,培養人也好,在他們須要機會可是沒有機會的時候,給了他機會,這一點在他們就不同了。我必定要招頗有經驗或者是怎麼樣的,可能尚未一張白紙更容易成長,最主要是看他的基礎和他作事情的態度,最後纔是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的時候要妥協一些,若是說在一些態度上很是好,我情願在能力上稍微妥協一些。
在團隊成長過程當中,做爲公司的管理者或者是中層也要快速的成長,去適應整個團隊的成長和客戶的須要,甚至行業整個的須要。在這個過程當中本身必定要比不創業更努力,由於肩上的擔子重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人是很是重要的,你要跟他們聊天,給他們打氣,對外教他們和不一樣的客戶打交道,技術的人轉到這一步比較難,由於作技術的人有時候說話比較直,情商略低,這樣在處理不少商務事情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哭笑不得的事情。
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到必定規模以後,就再也不像以前用情誼能夠管,或者看到某些人犯錯的時候,就把他們的功過一筆給否決了,不少時候要容許別人有缺點,可是你要去衡量這個缺點產生的危害和風險大不大,衡量一我的靠不靠譜,或者衡量他作的這件事情會對公司產生長期影響或者短時間影響,必定要衡量,並且不能只看一次,通常的評估至少三次機會,俗話說事不過三。
看人好的一面,不要動不動就把別人的缺點說了個遍,其實不少人是有缺點的,在成長過程當中,當經歷過不少事情以後,咱們看人好的一面,本身也會變得很開心,不管是同事也好,客戶也好,會慢慢的感覺到比較正能量或者好的東西,他也會慢慢把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可是若是一旦壞的方面獲得放大了,一件小事就會把他整我的拉向壞的一面。
不計較,其實創業團隊,特別是聯合創始人比較多,或者是中層比較多,或者是不一樣部門協做的時候,這三個字就會很重要,不少事情不要太計較,不少人眼光看得短會計較今天的工資,甚至是爲何我這個月少了 200,爲何我這個月多 200 的時候,其實這種人是作不成事的,或者是說爲何我在加班,隔壁的人沒加班,當他有計較的時候其實會對不少事情都產生懷疑,用一些很直觀的方式去衡量它,像這種人通常是不可重用的。
小團隊小的時候 10 多我的,能夠用情來管,可是兄弟們跟了你不少年以後,他要有成長,他要有發展,能作得好的互聯網團隊要把最先那一幫核心成員慢慢帶起來,並且不管是精神或者是利益都要給到不少,他的價值才能獲得承認,就像馬雲說的一句話,通常的辭職,要麼是錢給少了,要麼是受委屈了。若是說你在短時間或者長期都有必定的利益保障的話,他很樂意作這件事情,你根本不用管他們,他會作的很是好,可是到必定程度的時候,會有必定的短時間的利益,長期的利益。
慈不帶兵,義不養財,一旦坐到這個位置就不能太過於仁慈了,由於一旦對本身,或者是對下面的新人仁慈,其實他會沒有壓力,或者是剛工做就開始享受朝九晚五的生活,這等因而害了他們,有的時候要強勢一些,乾脆一些。
咱們是有情懷的,不管是作技術也好,作外包創業也好,或者是作不一樣產品也好,咱們的產品是要給最終的用戶,要服務好最終的客戶,咱們作了這一行就必定要有使命感,不是說什麼歪門邪道,什麼潛規則都要去作,慢慢就會變成本身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慢慢會迷失了自我,不管是 80 後創業也好,或者是在不少利益驅動的時候也好,必定要保持你的理想主義。
外包公司也要像互聯網公司那樣作管理,不要搞得像格子間同樣,還要上班,打卡,穿工裝,這是一種比較老的管理模式。只要有好的辦公環境,好的工做氛圍,好的技術氛圍,給他們不少的自由度,讓他們上班穿短褲,穿拖鞋,配好的電腦,好的鍵盤,這樣才更像一間互聯網,而不是說要坐格子間,給他們用 15 寸的顯示器之類的,這樣客戶一進來會發現大家公司這麼 LOW 的,不管是同事也好或者客戶也好,會慢慢失去信心,其實這一點對技術人員是比較重要的。對於技術人員,那種交流技術的氛圍,比多拿幾千塊錢的工資還開心。
咱們團隊 85% 都是程序員,前端,後端都會有,在這個過程當中保持好的技術基因,讓它獲得一些傳承,咱們是頗有追求的程序員,不能由於利益面作更多的妥協,可以堅持下來保持最先的基因實際上是蠻不容易的。
內部的文化以年輕人爲主,特別是 90 後,我發現 90 後喜歡打遊戲,家裏負擔少,甚至父母的房子都準備好了,他們工做都不是爲了那幾千塊錢的薪水,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學到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是否是開心,在管理或者和他們一塊兒工做的時候,瞭解到他們對這種文化的須要很是重要,像傳統同樣,層級分明,見到領導就點頭哈腰,在咱們互聯網公司是相對比較少的。
平等、自由、公開,你們攤開來說比窩着掖着好。平等,你們都有發言,都有發出本身聲音的時候,若是像一個機器人或者獨裁的方式去要求別人的話,這種模式在新 90 後的管理已經不適合了,沒有太明顯的級別,只是你們工做的責任和風險不同而已。
畫好餅,分蛋糕。畫好餅是一個 Leader/CEO 基本的技能。畫餅,就跟一我的的夢想同樣,說要給你多少,我就會給你多少,可是能不能作到就看咱們能不能一塊兒努力了。就是說你要畫好,而且提早分好,雖然 100% 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可是要保持相對的平衡,有的人他不計較是好事,可是不計較不表明着你不用保持平衡性,短時間或者長期的,不管是利益也好,精神上的成就感也好,必定要作好足夠多的東西來回饋他們。
不管是作產品,作技術,要專一於一塊,把它作的很深,通常人進來以後沒有幾年時間是沒辦法和你競爭的。創業最忌諱的就是方向變來變去,今天打 A,明天打 B ,後天打 C ,最後打 A 作了 60 分,B 也作了 60 分,C 也作了 60 分,不如只作 A,作到 80 分或者 90 分,不管是作產品仍是作技術,必定要專一於某一個領域。
其實不少的外包公司不是想一直作外包的,不管是咱們如今的團隊,或者是同行的,不少老的團隊到了必定程度他會想着去轉型,這個是整個外包行業的問題,從最先人的複製或者是一些代碼的複製,到一些客戶的複製,或者是到用戶的複製的時候,會慢慢從外包轉向解決方案,甚至轉向最終端的產品。
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並且比較穩,能夠把控整個節奏,不會很容易的死掉,在不少的互聯網公司,早期的形態都是有點相似於外包公司,像騰訊,像網易,他們早期都是幫中國電信作一些小的項目去維持,積累下來,包括UC瀏覽器,也是幫電信作項目而逐漸轉型的,轉型是最難的。
不管是中層也好,公司管理層也好,作外包有幾百萬的利潤,那就能夠享受深刻了,這樣不少人會把它當成一個生意,把它變成生意的話就過短了,對於咱們正當年的時候,應該看的更遠一點,把資源更大規模利用起來。
我我的比較喜歡喬布斯,也喜歡美國的一部電影叫作《阿甘正傳》,阿甘正傳反映了一個問題,Stay Foolish,就是大智若愚,要專心作好每一件事,過程當中傻一點,不要計較那麼多,不要耍小聰明。Hungry 就是對每一件事都要有必定的激情,不斷去改變本身,作好了某一個領域再向第二個領域進行深度擴展。
在路上第一是要享受路上的風景,結果對咱們來講多是第二的,不管是已經創業或者是沒創業的,我但願你們可以走得更遠。
本文整理自 UPYUN Open Talk 主題技術沙龍第十五期的講師現場分享內容。
查看 & 下載講師課件及現場視頻、瞭解更多該活動產生的技術分享內容,請關注 UPYUN 微信公衆號(upa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