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組協商討論,咱們決定使用調查問卷,進行調研。如下爲調查問卷內容:git
問卷將受衆羣體分爲四種:小學生、家長、教師、其餘。分別對電腦操做水平、上網頻率、對軟件的功能和風格的指望以及對軟件的一些相關見解進行調研。github
截至發表博客前共有27人填此問卷。其中小學生10人,家長10人,教師7人。算法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數據庫
(1)這27人中,共有21人以前接觸過四則運算軟件。架構
(2)教師和家長天天都上網,3名小學生天天上網,5名小學生每週都上網,2名小學生偶爾上網。數據庫設計
(3)2人電腦使用水平爲很熟練,10人基礎操做沒問題,15人略懂一些。學習
(4)13人期待軟件能快速簡易進行四則運算便可,3人期待軟件可適當增長一些相對應的功能,11人認爲功能越強大越好。測試
(5)27人須要軟件有基礎的四則運算功能,11人須要軟件有與所學課程相對應的練習功能,21人須要軟件有四則運算的視頻教程功能,7人須要軟件有用戶之間的互動(如聊天、習題PK、排名等)功能,9人須要軟件有每日練習打卡功能,23人須要軟件有按期考試及錯題集錦功能。fetch
(6)14人認爲四則運算軟件對學習/教學/輔導孩子很是必要,7人認爲四則運算軟件對學習/教學/輔導孩子做用通常,5人認爲四則運算軟件對學習/教學/輔導孩子有沒有無所謂,1人認爲四則運算軟件對學習/教學/輔導孩子沒用。ui
(7)3人願意經過電腦網頁使用四則運算軟件,11人願意經過電腦軟件使用四則運算軟件,13人願意經過手機客戶端使用四則運算軟件。
(8)15人認爲軟件界面應該爲色彩鮮豔可愛風格,12人認爲軟件界面應該爲簡約大方風格。
(9)5名教師願意經過軟件完成一些教學任務,7名不肯意。
(10)8名家長願意經過軟件關注孩子學習狀況,1名不肯意。1名無所謂。
(11)10名學生以爲實用軟件是否可以幫助提升學習成績。
上述結果對於咱們的需求分析有着很大的幫助,咱們能夠更好的確立咱們的需求。
咱們團隊的所設計的四則運算軟件的需求功能根據四象限法如圖所示:
優勢:保存試題,能將當次測試的試題記錄保存到本地。
不足:目前尚未加入家長的模塊,教師只能登陸,沒法註冊。
(注:2/4小時意味計劃用時2小時,實際用時4小時)
(1)需求分析
調研週期:1周
制定調查問卷:2/2小時(梁紹楠)
分析數據:1/2小時(蘇志華、王喆、劉祉成、梁紹楠、唐家煒)
需求分析文檔寫做:4/4小時(蘇志華、王喆、劉祉成、梁紹楠、唐家煒)
(2)系統設計
界面的概要設計(繪圖):1/2小時(梁紹楠)
系統架構的設計:3/2小時(蘇志華)
數據庫設計和建構:5/5小時(王喆、劉祉成)
接口設計:3/5小時(唐家煒)
(3)系統實現
界面的詳細設計(編碼):10/12小時(梁紹楠、唐家煒)
輔助模塊(登陸、註銷、修改密碼):2/3小時(王喆、劉祉成)
核心業務(練習部分):15/3小時(未徹底完成)(蘇志華、王喆、劉祉成、唐家煒)
統計反饋模塊(面向老師、家長):3/3小時(王喆、劉祉成、唐家煒)
(4)測試
模塊測試:3/0小時(蘇志華、王喆、劉祉成、梁紹楠、唐家煒)
系統集成測試:8/0小時(蘇志華、王喆、劉祉成、唐家煒)
現具體說明:
<1>第一週組長帶領組員熟悉git操做和github流程,使用TDBYWB帳號進行提交測試
<2>第二週主要是理解分支的概念,分別創建以本身名字縮寫命名的分支,在本身的分支上進行操做,這裏主要應用的是RequirementDoc.md,小組經過分工協做需求文檔並將其合併到主分支上等過程熟練掌握了git pull、git push、git fetch命令。
<3>第3、四周主要是你們分工寫程序的核心算法,理解四則運算表達式的生成原理,將程序語言做爲github上的分支並上傳相關代碼,好比C#,Python等(這裏涉及到刪除分支、合併分支、新建分支的操做)
<4>第五週針對你們上傳的代碼分析查看,制定相應規範,並上傳CodeStandards.md到github的master分支上,進一步約束小組成員的程序工做
<1> 因爲我的基礎問題,部分小組成員對git命令運用不熟練,致使出現了屢次commit錯誤的狀況,我的能動性也不是很高。最後組長屢次開組會交流,讓先學者帶動後起者,並屢次參考廖雪峯的git教程以及更爲全面的指導https://git-scm.com/book/en/v2,實現了共同進步。
<2> 組長對小組成員能力瞭解不夠,致使分配任務時出現部分同窗沒法按時完成,尤爲是在代碼核心算法的編寫過程當中,每一個人比較迷茫,沒有造成統一的規劃。最後是組長率先將C#四則運算表達式的生成功能實現,爲了讓其餘人完全瞭解逆波蘭表達式的原理,佈置下了轉化成其餘語言的工做,雖然整個過程比較痛苦,但你們都經過交流學到了不少,增進了對彼此間的信任。
<3> 項目推動效率沒有想象中快,可能與你們科研任務緊迫有關,感受小組的時間觀念和集體意識比較淡薄,並且組長每次佈置任務的時候不平均,但願在從此的實踐中能注重這方面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