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三個月前,也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最近也在忙一個項目,最近幾天有時間,因此就來這裏發發牢騷。html
此次要開發兩個產品,爲期兩個月,包括兩個APP和三個後臺。與上次開發的項目相比,規模要大不少,功能點也要多一些,難度也要大一些。前端
我負責的是整個後臺的前端、部分後臺邏輯、部分API接口邏輯與數據抓取分析。數據庫
這是我在這個迭代期中最直觀的感受,看不到前進的方向,也看不到離終點還有多遠,有一種走一步算一步的趕腳。服務器
天天都在忙碌,趕進度,但別人問你還剩下多少或者問你大約作了多少的時候,我卻答不上來。函數
爲何會這樣?由於咱們在開發的開始階段沒有作項目進度計劃,也沒有作項目的時間評估。急哄哄的上來就開幹,這是咱們給本身挖的第一個坑。因爲沒作這個計劃,天然而然的也就低估了這個項目的難度,樂觀的覺得憑藉團隊裏成員們豐富的開發經驗,能夠很順利的完成交付。後面吃進了苦頭,常常的加班、返工、修改,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工具
1)倉促的設計:網站
咱們這邊產品部門是在原型基本定稿以後,咱們纔開始開發的,因此需求的變動倒不是不少。不過產品部門的原型設計是在倉促出趕出來的,因此有不少地方寫的很模糊,很容易產生歧義。spa
2)準備不足:設計
在項目的開始階段,沒認真的看原型,沒仔細的分析,後面出那麼多問題,只能說本身當初太任性,怪不得產品太複雜。後面在開發的時候,遇到模糊的地方就與產品面對面的討論,反反覆覆許屢次,其實徹底能夠在項目伊始,就該注意到這些歧義點。代碼規範
3)原型大而全:
產品的原型作的是大而全,就是想一會兒吃成胖子,他們可不幫你考慮實現難度這些問題。咱們沒作上面的分析,沒有與產品討價還價,等於默認照單全作,這是咱們給本身埋的第二個坑。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光實現功能就花了咱們不少的精力與時間,作出的產品質量可想而知,確定是漏洞百出。
4)產品瘦身:
最後在產品發佈前不得不瘦身,將能有的功能先上,倉促的發佈,很是影響你們的心情,辛辛苦苦作出的東西卻被硬生生的砍掉。當初就該與產品力排衆議一下,先將核心業務實現出來,而後再圍繞這些核心開發出周邊的一些無關緊要的功能。讓咱們有充足的時間寫出健壯代碼,減小返工,少走彎路,穩穩上線,你們開開心心和和睦氣的,何樂而不爲呢。唉.... YY一下啦。
下圖是我聽到瘦身時候的感覺:
1)全新組建:
咱們的團隊是從新組建的,成員都是在項目中陸續加入的,十一月初的時候服務器組有4我的,IOS和Android各1人,設計1人。這是剛開始的配置,項目在開始45天后,服務器組10人,IOS有6人,Android有5人,設計有4人,團隊發展迅速很是快。
2)磨合期:
你們都是初次合做,就須要一段磨合期,不過項目很是趕,剛進來的人,基本都是給他們介紹一下後,就立刻開始,這致使不少潛在問題。例如你們都是各自開發,不少功能其實能夠抽象在一塊兒,但每一個人都寫了一套,也沒時間作code review,只能發現一個問題改一個,相似的地方還得複查一遍,以防出現一樣的問題。再好比,一開始也沒怎麼訂代碼規範,有的成員沒在方法的註釋中寫author,等這個函數出了問題,都不知道該找誰。
3)對產品的理解不一樣:
成員都是後面陸續進來的,對產品的理解一開始都是模糊的,直接就開發,不免會走岔,返工是常常的事兒,邊開發邊理解產品就是咱們目前的方式了。
4)初次配合:
服務器與客戶端之間的配合也是第一次,剛開始因爲接口文檔沒有寫具體,致使兩邊之間出現了些溝通問題,很耗時間,剛開始是舉步艱難。古語說的萬事開頭難,真的頗有道理。後面通過各類措施,狀況獲得好轉,成員之間的默契也愈來愈好。
5)代碼從0開始:
剛開始的時候,啥也沒有,大部分的工具類代碼都沒有,都是從新寫的,這個也是挺耗時間與精力的。前端的JS腳本和CSS都是從新設計編寫,寫的代碼確定也不會很健壯。項目開始的時候服務器端只有4我的,咱們是先編寫後臺,因此還得再分出一我的去作前端,人員就更加緊張了。
1)認識層面不同:
一個大問題,開發人員與產品設計的理解老是不在一個頻道上面。例如原型上面的一個功能,咱們按照對原型的理解開發好了,給產品的看要麼不是這樣作,要麼又漏掉了一些細節。有時候在與產品的人討論事後,咱們在開發後也會出現相似的問題。後面就採起措施,每次討論就要產品把要修改的地方發郵件出來,有根有據的,出了問題也能找到在哪塊作岔了。
2)情緒做怪:
情緒也是個大問題,功能多,時間緊,常常返工,這無形中就給了咱們不少壓力。有時候在與產品部討論功能的時候,他們讓我改這改那,心中會有種潛在的排斥心理,就是不想配合你,有時甚至會有點怒火,果真仍是年輕氣盛。常常會聽到站在對方角度看問題,就能理解對方,提及來容易,作起來好難。
3)站的角度不一樣:
產品設計人員不懂開發,常常是要實現一個功能,但對咱們開發來講卻不會那麼簡單。原型上面就有不少這種耗時間的功能,託咱們開發的進度,在我看來徹底能夠在迭代的第二期完成,把核心功能作作紮實,把大流程跑通,你們都方便。產品設計的人是完美主義,咱們程序開發是現實主義。
4)沒作短時間交付:
我感受應該每一個禮拜都給產品看個demo展現,若是有業務錯誤就能立刻糾正,不用等到後面再花大力氣修復。也能讓產品的人知道項目進行到什麼程度了,讓他們內心有底,讓他們能早點作補救措施的決定,別到了後面幾天纔想到搶救。不過作起來仍是挺麻煩的,給他們看代碼確定不行的,他們要看的是能操縱的東西,要有血有肉,開始的階段沒數據沒頁面,流程也跑不起來。得想辦法給他們一個能看的懂的東西。
開發的過程當中,我常常會向下圖那樣凌亂:
爲了豐滿頁面,須要大量的外部數據,只有經過抓取其餘網站的數據才能得到。抓數據這塊有不少坑,踩了好多個。剛開始是本身抓,我在上一篇《用PHP抓取頁面並分析》寫了點分享。後面時間不夠,公司就花錢讓外面的人抓了,本覺得會輕鬆不少,沒想到仍是有不少坑。
1)反覆抓取:
剛開始產品的說要以XXX網的數據爲準,咱們就按照指令去那邊抓。後面又說以YYY網的爲準,那咱們就從新把那個網站的數據抓下來。最後告訴咱們說,要以他們本身的一套數據爲標準,將抓來的數據和那套數據作個映射關係。一會兒感受好坑,可是沒有讓產品寫抓取數據的規範說明,只能本身認栽啦。這樣幾個來回讓咱們很是厭惡抓數據了。
2)分析數據:
後面讓第三方來抓,爲了圖簡單,咱們把給抓數據的人定了數據庫表,想到時候就直接倒進來。後面在分析數據的時候,缺了不少字段,這些信息都抓取不到,有些數據仍是錯誤的。這些毛胚數據徹底不能用,只能再寫腳本糾正,有些須要人工校對,先把數據導出成execl,讓產品的人整理,再把整理後的execl給咱們開發,咱們再編寫不一樣的腳本導入到數據庫中。反反覆覆好屢次,腳本也寫了一個又一個,爲這個操碎了心。
3)條理不清晰:
在尚未跑通正常流程前,就匆匆忙忙的把抓來的數據放到數據庫中,直接致使客戶端各類問題,不是圖片顯示不了就是信息沒有或者就是直接報錯。客戶端的APP遲遲不能給產品看,就是由於數據太渣根本無法用。後面將這些數據清掉,走正常流程,從咱們的後臺錄入,錄入一些完整的數據,在客戶端顯示,效果很是明顯,客戶端的流程順暢的跑起來了。
想作好一件事情,絕對須要付出不少精力腦力。前面我提到的不少問題,其實都有不少方法能夠對付它們,或者在它們暴露以前就能夠扼殺在搖籃中。若是有豐富的經驗應該已經一早就能意識到前面有多少坑了。開發經驗頗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重要。之後還得多積累積累,作到臨危不亂,沉着應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