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暫,不要遺憾

《摩托車修理店將來工做哲學》這本書是看到老羅推薦的,買了有段時間了,一直沒騰出來時間看,前兩天總算看完了。程序員

做者的經歷頗有意思,本來是個博士,畢業後在華盛頓一家智庫工做,幹了半年後辭職開了一家摩托車修理店。這本書有一部分介紹了他對於目前高學歷教育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涌入供過於求的格子間白領工做市場現象的見解。學習

書的第二章開始就介紹了關於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問題。其中提到網站

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劃分並非天然而然地造成的。
現代工業化設計將"全部可能的腦力工做都從車間轉移並集中到計劃或工藝部門的"。ui

中國在世界一體化經濟中不能倖免,政府花大力氣提升全民教育水平,全部的家庭都把孩子往大學送,這麼多的人被強制要求在學校裏坐在板凳上呆16年以上,當出來的時候,忽然發現市場上並不須要這麼多人來作事。書中提到了16年,我還真沒仔細想過之前在校園裏呆了這麼久,人類近代百年的精華被濃縮在十幾年裏去學習,西方教育體系的設計人真是作了件偉大的工程。設計

回到白領這件事,白領的工做是至關抽象的,你會發現很難向上一輩解釋你的工做是什麼,即便是同行業的不一樣工種,可能都不互相瞭解。 好比我之前就徹底不明白網站運營是什麼玩意,銷售和市場的區別。 產品

軟件圈流傳的笑話,人家據說你是學計算機的,就要求你幫忙推薦什麼臺式機合算啊,買什麼好啊,或者電腦壞了來修修啊。 就我當年在學校裏的狀況,至少有六七成以上的同窗不懂這些,除非自己就喜歡數碼產品,有動手能力喜歡搗鼓電腦硬件的,這裏還要強調一下是愛好搞電腦硬件的人。軟件

真正的知識工做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中。咱們必須冷眼審視「知識工做」,不要相信將來就是腦力勞動的天下-那更多是辦事員的天下。硬件

不少手工勞動已變爲程式化的,如工程領域工人並不須要知道how to build,只須要按照給的預製件拼裝便可。引用

做者講述了在維修工行業內,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是分不開的,在定位問題時會遇到不少挑戰,每輛車的狀況都不同,你並不知道車主或前車主對車作了什麼,就算他們介紹了,大多也是半真半假的。這個狀況頗有趣,由於在維修的過程當中不少事情取決於修理工的良心,一個有好奇心的修理工爲了定位問題可能會在處理過程當中損壞車主的部件,這個該由誰買單?程序

解決問題的樂趣一樣能夠發生在診斷醫生與程序員身上,美劇house醫生就是醫生類問題的表明,這片子很是值得一看。程序員在修復軟件問題時也會遇到一樣的挑戰。在一個領域的專家與菜鳥的區別就是:

有些東西就擺在個人前面,但我缺少發覺它們的相關知識。

一我的可否在本身的專業領域上走的更遠,書中也引用了另外一本暢銷書《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的例子,那位做者在一次修摩托的過程當中被修理店坑了三次,都是由於店裏修理工的素質。如下引用下書中的小段內容:

雖然他們看起來很隨和,友善,輕鬆自在,卻沒有全心投入工做之中...他們對本身的工做沒有認同感,不會說「我是修理工」這種話。
...
他必須把摩托車的順暢運轉內化爲熱心關切的目標。

這種狀況太常見了,不少強調工做與生活平衡的人並無真的熱愛本身乾的事,這樣是很遺憾的。國內的應試型教育體系造就了大批這樣的學生,從小到大沒有一件事情是本身作主的,報考學校,選擇專業,參加工做,各類人生決策都是家長作的。

因爲並不真的對工做感興趣,天天上班混日子,大清早就想着下班,工資錢都花在下班後吃喝玩樂的年輕人至關多。認同這種生活狀態的人會信奉一句話「工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麼咱們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每一個人確實都該思考下這個問題。

發散的太遠了,得收一收。這都是在看書後的一點見解,固然人生是多元的,誰的人生誰作主,但別被別人作了主。

但願每一個人都能在有生之年找到本身真正喜歡的事情,併爲之奮鬥。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