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理財觀

我是從 6 月底開始買的股票基金,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個人收益率是 7% 左右,若是不要臉的按照年化來看,年化收益超大概 13%。這固然不是一個很牛逼的成績,這裏的重點我得到這個收益的風險是很低的。我也沒有花多少時間,平均天天 5 - 10 分鐘看下大盤,天天再花十幾分鍾看看財經新聞。沒有任任何財務會計知識。按照我國目前的形勢,只要政策不要出現重大的歷史危機,經濟正常運行。直接買指數基金年化收益百分十應該也是沒什麼問題。程序員

最近又讀了一本關於理財的書《價值投資實戰手冊》,都是大白話,說的也很好。編碼

今年讀的《軟技能》這本書裏印象深入是,程序員除了編碼能力還應該在乎其餘方面的軟技能。 不少人對財務自由有誤解,一說到財務自由腦中的印象就是有用不完的錢。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刻板的印象。其實你仔細想一想,只要你的被動收入能夠覆蓋你的生活開支,你就是財務自由了。仍是要對財務自由有正確的認知。財務自由不是意味着你能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能夠揮金如土,他的意思是你能夠不用經過上班賺錢來維持生活。

咱們的理財目標應該是奔着這種財務自由去的。cdn

假設每一年維持小康生活須要花費 20 萬。假設你的資產收益率是 10%,那麼當你的資產擁有 200 萬的時候。你就摸到了財務自由的門檻。不用在乎一年 20 萬是否夠用,你品質高要求 30 萬也行,這只是一個變量而已。若是你回到四線城市生活可能一年 10 萬也就夠了。 若是將來沒有國家沒有重大變故,最傻的指數基金定投平均年化也能有 10% 的收益。那麼關鍵的是哪來的 200 萬? 若是一年攢 5 萬是否是要 40 年纔能有 200 萬呢?固然不是了,你忘記了複利。若是你一年攢 5 萬,第二年末你已經有了 10.5 萬。第三年你已經有 16.55 萬。由於年收益率是一個指數級,當你的底數越大,收益的金額就越大,因此越到後期增加就越快。假設你如今有 150 萬,一年的收益按照 15 萬算,並且你仍是一年增長 5 萬,一年資產增長 20 萬。因此不到 3 年的時間你的總資產就到了 200萬。最後四分一的總額你在不到 3 年的時機裏就完成了。所以這裏的重點是,你須要把收益再投入,把錢變成能有收益的資產。 如今就剩萬事開頭難的部分,那我怎麼起步呢?若是你家裏有礦,可能家裏起步就給了 200 萬,直接就站在了終點。若是你一開始加入了一家牛逼的創業公司,後來公司飛黃騰達,直接上市,你把期權賣了直接收益 200 萬,恭喜你也到了終點。可是咱們都知道,這些都不是靠譜的事。由於這些事情都不在咱們的控制之中。blog

那麼咱們能作的是什麼?固然是存錢了。這裏的關鍵是關注現金流。你收入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收入減去支出後還有多少錢。若是你一個月賺 2 萬,支出 2 萬。沒有正向現金流,那麼你真的就一生也無緣財務自由了。若是你一個月 10k,支出 5 k,每月就增長了 5k 的財富,或早或晚都會到達財務自由的點。若是你每月 20k,原本支出 15k,剩下 5k。若是你控制支出,每月支出 10 k,那麼每月資產就能多 10k,那麼就會更早到達財務自由。it

越是早期,正向的現金流越多,後期提高的就越快。所以當你每月收入只有 5k 的時候,你不該該考慮如何增長資產收益,你應該思考如何提升現金流。在這個階段,你花時間提升本身的工資太容易了。這個時期本金沒多少,關心投資收益真沒什麼必要。收入到了行業平均水準後,這個時候想提升本身的工資就看運氣和實力,也極可能不會有太多的提高空間了,這個時候除了關注投資理財外,要關注削減沒必要要的開支,嘗試如何在工做以外得到收入。有了一大筆本金後,就能夠根據本身的興趣上班了,也能夠多研究研究如何提升投資收益。io

總結一下,咱們應該關注創造儘可能多的正向現金流,把現金流變成能有收益的資產,而後等着財富多到能夠不用上班的那一天就能夠了。class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