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說十年前,王堅創立阿里雲讓雲計算在國內獲得了普及,那麼王堅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大數據計算平臺MaxCompute則推進大數據技術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但十年前阿里巴巴的算力已經沒法知足當時急劇增加數據量的需求。基於Hadoop搭建集羣是當時解決大規模數據計算的主流方案,Hadoop生態已經比較成熟,並且在規模上也能夠解決當時阿里遇到的性能瓶頸。但剛加入阿里的王堅卻另闢蹊徑,決定自研一個大數據計算平臺,也就是今天的MaxCompute。服務器
但王堅看到,當時淘寶的業務還在快速增加,若是用Hadoop搭建的計算平臺會再次遇到挑戰,更別提爲外部企業提供算力。oop
也正是由於這一堅持,纔有了今天EB級的大數據計算平臺MaxCompute。過去十年,MaxCompute打破了多個記錄:2013年,突破了單集羣內5000臺服務器同時計算的侷限,現在單集羣已超過1萬臺的規模;2015年,打破計算界奧運會SortBenchmark的4個世界紀錄,用不到7分鐘便完成了100TB的數據排序,刷新了ApacheSpark 23.4分鐘的紀錄;2017年成爲全球首個100TB規模Bigbench測試經過的大數據計算平臺。性能
現在MaxCompute已經成爲衆多企業和機構算力的來源,爲衆安保險、墨跡天氣、協鑫光伏、千尋位置、華大基因、人人車等各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算力。例如,墨跡天氣使用MaxCompute後,開發效率提高超過5倍,存儲和計算費用節省了70%,天天處理分析2TB的日誌數據,更高效的賦能其個性化運營策略;此外,MaxCompute還支撐城市大腦自動指揮城市路口信號燈,而且成功應用於杭州、澳門、吉隆坡等國內外多個城市的交通治理。測試
從全球範圍來看,擁有自研大數據計算平臺的科技公司也只有阿里雲、Google和亞馬遜幾家。但假若當初沒有王堅的堅持和遠見,恐怕今天許多互聯網公司,也難以享受到MaxCompute帶來的紅利。大數據
原文連接
本文爲雲棲社區原創內容,未經容許不得轉載。阿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