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查看系統性能命令

性能調優的第一步是性能分析,下面從性能分析着手進行一些介紹,尤爲對linux性能分析工具vmstat的用法和實踐進行詳細介紹。php

——————————————————————————————————————————html

1.性能分析的目的java

1)找出系統性能瓶頸(包括硬件瓶頸和軟件瓶頸);linux

2)提供性能優化的方案(升級硬件?改進系統系統結構?);ios

3)達到合理的硬件和軟件配置;web

4)使系統資源使用達到最大的平衡。(通常狀況下系統良好運行的時候偏偏各項資源達到了一個平衡體,任何一項資源的過渡使用都會形成平衡體系破壞,從而形成系統負載極高或者響應遲緩。好比CPU過渡使用會形成大量進程等待CPU資源,系統響應變慢,等待會形成進程數增長,進程增長又會形成內存使用增長,內存耗盡又會形成虛擬內存使用,使用虛擬內存又會形成磁盤IO增長和CPU開銷增長)算法

2.影響性能的因素數據庫

1)CPU(cpu的速度與性能很大一部分決定了系統總體的性能,是否使用SMP)數組

2)內存(物理內存不夠時會使用交換內存,使用swap會帶來磁盤I0和cpu的開銷)性能優化

3)硬盤(存儲系統)

a.Raid技術使用(RAID0, RAID1, RAID5, RAID0+1)

b.小文件讀寫瓶頸是磁盤的尋址(tps),大文件讀寫的性能瓶頸是帶寬

c.Linux能夠利用空閒內存做文件系統訪問的cache,所以系統內存越大存儲系統的性能也越好

4)網絡帶寬。

3.性能分析的步驟

1)對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長期的監控和數據採集(nagios、cacti)

2)使用常見的性能分析工具(vmstat、top、free、iostat等)

3)經驗積累

a.應用程序設計的缺陷和數據庫查詢的濫用最有可能致使性能問題

b.性能瓶頸多是由於程序差/內存不足/磁盤瓶頸,但最終表現出的結果就是CPU耗盡,系統負載極高,響應遲緩,甚至暫時失去響應

c.物理內存不夠時會使用交換內存,使用swap會帶來磁盤I0和cpu的開銷

d.可能形成cpu瓶頸的問題:頻繁執Perl,php,java程序生成動態web;數據庫查詢大量的where子句、order by/group by排序……

e.可能形成內存瓶頸問題:高併發用戶訪問、系統進程多,java內存泄露……

f.可能形成磁盤IO瓶頸問題:生成cache文件,數據庫頻繁更新,或者查詢大表……

4.vmstat詳細介紹

vmstat是一個很全面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觀察到系統的進程狀態、內存使用、虛擬內存使用、磁盤的IO、中斷、上下文切換、CPU使用等。對於 Linux 的性能分析,100%理解 vmstat 輸出內容的含義,並能靈活應用,那對系統性能分析的能力就算是基本掌握了。

下面是vmstat命令的輸出結果:

[root@monitor-www ~]# vmstat 1 5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   0    84780    909744   267428    1912076   0     0     20     94       0     0     2  1  95  1  0

1   2    84780    894968   267428    1912216   0     0      0   1396    2301 11337     8  3  89  0  0

1   0    84780    900680   267428    1912340   0     0     76   1428    1854  8082     7  2  90  0  0

1   0    84780    902544   267432    1912548   0     0    116    928    1655  7502     7  2  92  0  0

2   0    84780    900076   267432    1912948   0     0    180    904    1963  8703    10  3  87  0  0

對輸出解釋以下:

1)procs

a.r列表示運行和等待CPU時間片的進程數,這個值若是長期大於系統CPU個數,就說明CPU資源不足,能夠考慮增長CPU;

b.b列表示在等待資源的進程數,好比正在等待I/O或者內存交換等。

2)memory

a.swpd列表示切換到內存交換區的內存數量(以KB爲單位)。若是swpd的值不爲0或者比較大,並且si、so的值長期爲0,那麼這種狀況通常不用擔憂,不會影響系統性能;

b.free列表示當前空閒的物理內存數量(以KB爲單位);

c.buff列表示buffers cache的內存數量,通常對塊設備的讀寫才須要緩衝;

d.cache列表示page cached的內存數量,通常做文件系統的cached,頻繁訪問的文件都會被cached。若是cached值較大,就說明cached文件數較多。若是此時IO中的bi比較小,就說明文件系統效率比較好。

3)swap

a.si列表示由磁盤調入內存,也就是內存進入內存交換區的數量;

b.so列表示由內存調入磁盤,也就是內存交換區進入內存的數量

c.通常狀況下,si、so的值都爲0,若是si、so的值長期不爲0,則表示系統內存不足,須要考慮是否增長系統內存。

4)IO

a.bi列表示從塊設備讀入的數據總量(即讀磁盤,單位KB/秒)

b.bo列表示寫入到塊設備的數據總量(即寫磁盤,單位KB/秒)

這裏設置的bi+bo參考值爲1000,若是超過1000,並且wa值比較大,則表示系統磁盤IO性能瓶頸。

5)system

a.in列表示在某一時間間隔中觀察到的每秒設備中斷數;

b.cs列表示每秒產生的上下文切換次數。

上面這兩個值越大,會看到內核消耗的CPU時間就越多。

6)CPU

a.us列顯示了用戶進程消耗CPU的時間百分比。us的值比較高時,說明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多,若是長期大於50%,須要考慮優化程序啥的。

b.sy列顯示了內核進程消耗CPU的時間百分比。sy的值比較高時,就說明內核消耗的CPU時間多;若是us+sy超過80%,就說明CPU的資源存在不足。

c.id列顯示了CPU處在空閒狀態的時間百分比;

d.wa列表示IO等待所佔的CPU時間百分比。wa值越高,說明IO等待越嚴重。若是wa值超過20%,說明IO等待嚴重。

e.st列通常不關注,虛擬機佔用的時間百分比。 (Linux 2.6.11)

 

linux查看CPU性能及工做狀態的指令mpstat,vmstat,iostat,sar,top

衡量CPU性能的指標:

1,用戶使用CPU的狀況;
CPU運行常規用戶進程
CPU運行niced process
CPU運行實時進程

2,系統使用CPU狀況;
用於I/O管理:中斷和驅動
用於內存管理:頁面交換
用戶進程管理:進程開始和上下文切換

3,WIO:用於進程等待磁盤I/O而使CPU處於空閒狀態的比率。

4,CPU的空閒率,除了上面的WIO之外的空閒時間

5,CPU用於上下文交換的比率

6,nice

7,real-time

8,運行進程隊列的長度

9,平均負載

Linux中經常使用的監控CPU總體性能的工具備:

§ mpstat: mpstat 不但能查看全部CPU的平均信息,還能查看指定CPU的信息。

§ vmstat:只能查看全部CPU的平均信息;查看cpu隊列信息;

§ iostat: 只能查看全部CPU的平均信息。

§ sar: 與mpstat 同樣,不但能查看CPU的平均信息,還能查看指定CPU的信息。

§ top:顯示的信息同ps接近,可是top能夠了解到CPU消耗,能夠根據用戶指定的時間來更新顯示。

下面一一介紹:

一,vmstat

[root@localhost ~]#vmstat -n 3       (每一個3秒刷新一次)
procs-----------memory--------------------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0    144 186164 105252 2386848    0    0     18   166  83     2          48   21  31  0
20    144 189620 105252 2386848    0    0      0   177  1039 1210   34   10  56  0
00    144 214324 105252 2386848    0    0      0    10   1071   670    32   5    63  0
00    144 202212 105252 2386848    0    0      0   189   1035   558    20   3    77  0
20    144 158772 105252 2386848    0    0      0   203  1065 2832    70  14  15  0

紅色內容標示CPU相關的參數

PROC(ESSES)
--r:若是在processes中運行的序列(process r)是連續的大於在系統中的CPU的個數表示系統如今運行比較慢,有多數的進程等待CPU.
若是r的輸出數大於系統中可用CPU個數的4倍的話,則系統面臨着CPU短缺的問題,或者是CPU的速率太低,系統中有多數的進程在等待CPU,形成系統中進程運行過慢.
SYSTEM
--in:每秒產生的中斷次數
--cs:每秒產生的上下文切換次數
上面2個值越大,會看到由內核消耗的CPU時間會越大
 
CPU
-us: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百分
us的值比較高時,說明用戶進程消耗的CPU時間多,可是若是長期超50%的使用,那麼咱們就該考慮優化程序算法或者進行加速(好比PHP/PERL)
-sy:內核進程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sy的值高時,說明系統內核消耗的CPU資源多,這並非良性表現,咱們應該檢查緣由)
-wa:IO等待消耗的CPU時間百分比
wa的值高時,說明IO等待比較嚴重,這可能因爲磁盤大量做隨機訪問形成,也有可能磁盤出現瓶頸(塊操做)。
-id:CPU處於空閒狀態時間百分比,若是空閒時間(cpu id)持續爲0而且系統時間(cpu sy)是用戶時間的兩倍(cpu us) 系統則面臨着CPU資源的短缺.

 解決辦法:
當發生以上問題的時候請先調整應用程序對CPU的佔用狀況.使得應用程序可以更有效的使用CPU.同時能夠考慮增長更多的CPU.  關於CPU的使用狀況還能夠結合mpstat,  ps aux top  prstat –a等等一些相應的命令來綜合考慮關於具體的CPU的使用狀況,和那些進程在佔用大量的CPU時間.通常狀況下,應用程序的問題會比較大一些.好比一些SQL語句不合理等等都會形成這樣的現象.
 
二,sar
sar [options] [-A] [-o file] t [n]

在命令行中,n 和t 兩個參數組合起來定義採樣間隔和次數,t爲採樣間隔,是必須有
的參數,n爲採樣次數,是可選的,默認值是1,-o file表示將命令結果以二進制格式
存放在文件中,file 在此處不是關鍵字,是文件名。options 爲命令行選項,sar命令
的選項不少,下面只列出經常使用選項:

-A:全部報告的總和。
-u:CPU利用率
-v:進程、I節點、文件和鎖表狀態。
-d:硬盤使用報告。
-r:內存和交換空間的使用統計。
-g:串口I/O的狀況。
-b:緩衝區使用狀況。
-a:文件讀寫狀況。
-c:系統調用狀況。
-q:報告隊列長度和系統平均負載
-R:進程的活動狀況。
-y:終端設備活動狀況。
-w:系統交換活動。
-x { pid | SELF | ALL }:報告指定進程ID的統計信息,SELF關鍵字是sar進程自己的統計,ALL關鍵字是全部系統進程的統計。

用sar進行CPU利用率的分析
#sar -u 2 10
Linux 2.6.18-53.el5PAE (localhost.localdomain)  03/28/2009
07:40:17 PM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07:40:19 PM       all         12.44      0.00         6.97          1.74         0.00        78.86
07:40:21 PM       all         26.75      0.00        12.50         16.00       0.00        44.75
07:40:23 PM       all         16.96      0.00         7.98          0.00         0.00        75.06
07:40:25 PM       all         22.50      0.00         7.00          3.25         0.00        67.25
07:40:27 PM       all         7.25        0.00         2.75          2.50         0.00        87.50
07:40:29 PM       all         20.05      0.00         8.56          2.93         0.00        68.46
07:40:31 PM       all         13.97      0.00         6.23          3.49         0.00        76.31
07:40:33 PM       all         8.25        0.00         0.75          3.50         0.00        87.50
07:40:35 PM       all         13.25      0.00         5.75          4.00         0.00        77.00
07:40:37 PM       all         10.03      0.00         0.50          2.51         0.00        86.97
Average:             all         15.15      0.00         5.91          3.99         0.00        74.95
 
在顯示內容包括:

  %user:CPU處在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nice:CPU處在帶NICE值的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system:CPU處在系統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時間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維護另外一個虛擬處理器時,虛擬CPU的無心識等待時間百分比。
  %idle:CPU空閒時間百分比。
        在全部的顯示中,咱們應主要注意%iowait和%idle,%iowait的值太高,表示硬盤存在I/O瓶頸,%idle值高,表示CPU較空閒,若是%idle值高但系統響應慢時,有多是CPU等待分配內存,此時應加大內存容量。%idle值若是持續低於10,那麼系統的CPU處理能力相對較低,代表系統中最須要解決的資源是CPU。
 
用sar進行運行進程隊列長度分析:
#sar -q 2 10
Linux 2.6.18-53.el5PAE (localhost.localdomain)  03/28/2009
07:58:14 PM   runq-sz  plist-sz   ldavg-1   ldavg-5  ldavg-15
07:58:16 PM         0         493          0.64        0.56        0.49
07:58:18 PM         1         491          0.64        0.56        0.49
07:58:20 PM         1         488          0.59        0.55        0.49
07:58:22 PM         0         487          0.59        0.55        0.49
07:58:24 PM         0         485          0.59        0.55        0.49
07:58:26 PM         1         483          0.78        0.59        0.50
07:58:28 PM         0         481          0.78        0.59        0.50
07:58:30 PM         1         480          0.72        0.58        0.50
07:58:32 PM         0         477          0.72        0.58        0.50
07:58:34 PM         0         474          0.72        0.58        0.50
Average:               0         484          0.68        0.57        0.49
 
runq-sz 準備運行的進程運行隊列。
plist-sz  進程隊列裏的進程和線程的數量
ldavg-1  前一分鐘的系統平均負載(load average)
ldavg-5  前五分鐘的系統平均負載(load average)
ldavg-15  前15分鐘的系統平均負載(load average)
 
順便說一下load avarage的含義
load average能夠理解爲每秒鐘CPU等待運行的進程個數.
在Linux系統中,sar -q、uptime、w、top等命令都會有系統平均負載load average的輸出,那麼什麼是系統平均負載呢?
  系統平均負載被定義爲在特定時間間隔內運行隊列中的平均任務數。若是一個進程知足如下條件則其就會位於運行隊列中:
  - 它沒有在等待I/O操做的結果
  - 它沒有主動進入等待狀態(也就是沒有調用'wait')
  - 沒有被中止(例如:等待終止)
  例如:
# uptime
  20:55:40 up 24 days,  3:06,  1 user,  load average: 8.13, 5.90, 4.94
  命令輸出的最後內容表示在過去的一、五、15分鐘內運行隊列中的平均進程數量。
  通常來講只要每一個CPU的當前活動進程數不大於3那麼系統的性能就是良好的,若是每一個CPU的任務數大於5,那麼就表示這臺機器的性能有嚴重問題。對 於上面的例子來講,假設系統有兩個CPU,那麼其每一個CPU的當前任務數爲:8.13/2=4.065。這表示該系統的性能是能夠接受的。
 
三,iostat
 
#iostat -c 2 10
Linux 2.6.18-53.el5PAE (localhost.localdomain)  03/28/2009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30.10    0.00          4.89         5.63    0.00   59.38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8.46       0.00          1.74         0.25    0.00   89.55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22.06     0.00          11.28       1.25    0.00   65.41
 
四,mpstat
mpstat 是Multiprocessor Statistics的縮寫,是實時系統監控工具。其報告與CPU的一些統計信息,這些信息存放在/proc/stat文件中。在多CPUs系統裏,其不但能查看全部CPU的平均情況信息,並且可以查看特定CPU的信息。下面只介紹 mpstat與CPU相關的參數,mpstat的語法以下:

mpstat [-P {|ALL}] [internal [count]]

參數的含義以下:

參數 解釋

-P {|ALL} 表示監控哪一個CPU, cpu在[0,cpu個數-1]中取值

internal 相鄰的兩次採樣的間隔時間

count 採樣的次數,count只能和delay一塊兒使用

當沒有參數時,mpstat則顯示系統啓動之後全部信息的平均值。有interval時,第一行的信息自系統啓動以來的平均信息。從第二行開始,輸出爲前一個interval時間段的平均信息。與CPU有關的輸出的含義以下:

參數 解釋 從/proc/stat得到數據

CPU 處理器ID

user 在internal時間段裏,用戶態的CPU時間(%) ,不包含 nice值爲負 進程 dusr/dtotal*100

nice 在internal時間段裏,nice值爲負進程的CPU時間(%) dnice/dtotal*100

system 在internal時間段裏,核心時間(%) dsystem/dtotal*100

iowait 在internal時間段裏,硬盤IO等待時間(%) diowait/dtotal*100

irq 在internal時間段裏,軟中斷時間(%) dirq/dtotal*100

soft 在internal時間段裏,軟中斷時間(%) dsoftirq/dtotal*100

idle 在internal時間段裏,CPU除去等待磁盤IO操做外的由於任何緣由而空閒的時間閒置時間 (%) didle/dtotal*100

intr/s 在internal時間段裏,每秒CPU接收的中斷的次數 dintr/dtotal*100

CPU總的工做時間=total_cur=user+system+nice+idle+iowait+irq+softirq

total_pre=pre_user+ pre_system+ pre_nice+ pre_idle+ pre_iowait+ pre_irq+ pre_softirq

duser=user_cur – user_pre

dtotal=total_cur-total_pre

其中_cur 表示當前值,_pre表示interval時間前的值。上表中的全部值可取到兩位小數點。#mpstat -P ALL 2 10Linux 2.6.18-53.el5PAE (localhost.localdomain)  03/28/2009 10:07:57 PM  CPU   %user   %nice    %sys %iowait    %irq   %soft  %steal   %idle    intr/s10:07:59 PM  all   20.75    0.00   10.50    1.50    0.25    0.25    0.00   66.75   1294.5010:07:59 PM    0   16.00    0.00    9.00    1.50    0.00    0.00    0.00   73.50   1000.5010:07:59 PM    1   25.76    0.00   12.12    1.52    0.00    0.51    0.00   60.10    294.00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