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機:高感。
這兩年的星空攝影的普及,很大程度上由於全幅單反相機的普及。
而全幅單反相機相對半幅單反和更小的CMOS的相機的主要優點之一就是高感畫質。
由於星空攝影通常須要ISO1600起跳,6400甚至12800也很常見,因此高感畫質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推薦全幅單反相機。半幅或者4/3系統的相機也能夠拍,可是畫質會更差一點。
2. 鏡頭:超廣角、大光圈。
星空攝影通常都使用超廣角鏡頭,這主要有兩個緣由:
1)焦距越短能夠減小畫面中的星星「拖尾」。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星星在空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星空攝影的曝光時間一長,畫面中的星星就會有明顯的「拖尾」產生,而多少長的曝光時間會產生拖尾則和鏡頭焦距的長短有關係,
焦距越短,不產生拖尾的曝光時間越長,通常根據經驗,不產生拖尾的曝光時間 = 500 / 焦距
2)取景的時候要兼顧遼闊的星空以及地面前景,超廣角視野寬闊,更容易取景
因此通常咱們會選用超廣角鏡頭,並且光圈越大越好。
好比尼康的14-24/F2.8或者佳能的16-35/F2.8
這裏推薦一款三洋的14mm/F2.8,只有兩千人民幣出頭的價格,性價比很是高。
雖然是手動鏡頭,可是星空攝影咱們原本就手動對焦,因此這個鏡頭就是爲星空攝影而設的。
3. 拍攝
我使用的是尼康D610單反相機,16-35/F4鏡頭。通常拍攝這樣的場景,咱們都選擇最廣的那端進行拍攝。
手動對焦到無窮遠,而後往回撥一點,光圈最大,曝光時間30S,ISO6400先拍攝一張嘗試下看看。
發現這裏星空亮度很好,比悉尼附近明顯亮,ISO3200就夠了。
尼康D610 焦距:16mm 光圈:F4 快門:30s ISO:3200 曝光補償:0.0EV
後期
後期是攝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數碼攝影異常強大的地方。
1. 用Lightroom或者CameraRaw進行總體調整,包括:
a) 色溫。大約在3500~4000k之間。
b) 色調。能夠略微加紅,使銀河顯得偏紫的色彩
c) 降噪。「減小雜色」->「明亮度」大約在50(依照ISO定,反覆嘗試調整查看100%銀河區域細節,噪點要基本消失而星星不能減小太多),同理調整明亮度細節。
d) 鏡頭糾正。自動載入鏡頭配置文件進行糾正。
e) 曲線。在中間偏左下位置選取兩個點(由於銀河片老是偏暗的),拉S型調整對比度,注意直方圖,拉到差很少顯示最多細節又無溢出時中止。
2. 導出Lightroom或者CameraRaw調整後的結果到Photoshop,對銀河區域、外圍天空和光污染進行分區域調節。
a) 銀河中心。
(一)複製底層到新圖層。添加蒙版,選出前景背景,讓前景背景不受後面的調整影響。
(二)提亮銀河。創建曲線圖層,蒙版用筆刷刷出銀河,而後用高斯模糊應用到蒙版,來達到天然過分的處理效果。
接着拉曲線,點擊手形圖標,挑選銀河裏一個最暗和一個最亮的點,這兩個點會出如今曲線上,拉正S曲線增長對比度,調到綠色曲線,下壓綠色曲線能夠增長品紅色
(紅藍增長,接近紫色),同理下壓紅色能夠增長青色(藍綠增長),根據片子實際的狀況酌情調整。
(三)銳化銀河。複製底層到新圖層。應用USM銳化,參數值很是大,好比90/550/0 (可能你歷來沒用過這麼大的值,不過你能夠試試,的確大的值比較好),具體數值請根據照片的像素等實際狀況調整。
b) 光污染
創建曲線調整圖層,蒙版選擇銀河下方的天空,利用曲線壓低光污染亮度,讓其和銀河上部天空差很少暗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