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hell 經常使用命令redis
(1) ls——列出文件 shell
ls -l 給出當前目錄下全部文件的一個長列表
ls a* 列出當前目錄下以字母a開頭的全部文件
ls -l *.doc 給出當前目錄下以.doc結尾的全部文件apache
(2) cp——複製文件服務器
cp afile /home/bible/ 把文件afile從當前目錄複製到/home/bible/目錄下less
cp * /home/bible/ 把當前目錄下的全部文件複製到/home/bible/目錄下dom
(3) mv——移動和重命名文件spa
mv aflie bfile 將afile重命名爲bfile日誌
mv afile /tmp 把當前目錄下的afile移動到/tmp/目錄下進程
(4) rm——刪除文件和目錄file
rm afile 刪除文件afile
rm * 刪除當前目錄下的全部文件
rm -rf domed 刪除domed目錄以及它所包含的全部內容
rm a* 刪除當前目錄下全部以字母a開頭的文件
(5) cd——更改目錄
cd ~ 切換到用戶目錄
cd ../ 切換到上一級目錄
cd / 切換到根目錄
(6) less——查看文件內容
less redis.config 查看redis.config文件的內容
(7) grep——搜索文件內容
grep bible /etc/exports 在文件exports中查找包含bible的全部行
tail -100 /var/log/apache/access.log|grep 404 在WEB服務器日誌文件access.log的後100行中查找包含「404」的行
(8) vi——編輯文件
vi /etc/bubby.txt 編輯etc下的bubby.txt文件
進入編輯模式,按 o 進行編輯
編輯結束,按ESC 鍵 跳到命令模式,而後輸入退出命令:
:w保存文件但不退出vi 編輯
:w! 強制保存,不退出vi 編輯
:w file將修改另存到file中,不退出vi 編輯
:wq保存文件並退出vi 編輯
:wq!強制保存文件並退出vi 編輯
:q不保存文件並退出vi 編輯
:q!不保存文件並強制退出vi 編輯
:e!放棄全部修改,從上次保存文件開始在編輯
(9) ps——查看進程
ps -ef|grep redis 查看redis的進程
(10) kill——殺掉進程
kill -9 [job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