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去中心化VS傳統互聯網的去中心化:技術與治理的雙重困境

鏈客,專爲開發者而生,有問必答!數據庫

此文章來自鏈客區塊鏈技術問答社區,未經容許拒絕轉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網絡

主要觀點:架構

一、傳統互聯網經典的去中心化項目BitTorrent讓共享大型數字化媒體呈現爆炸式增加,使得媒體行業感覺到史無前例的危機感,但目前區塊鏈技術還沒有對現有行業形成「毀滅性」衝擊。分佈式

二、衡量一個去中心化系統是否成功很是關鍵的因素是:是否打破既有規則,並讓現有規則的利益相關者有嚴重的危機感。區塊鏈

三、去中心化有三個核心特徵:(1)技術去中心化,(2)組織去中心化,(3)打破規則的能力。優化

四、去中心化系統的複雜性成本很是高,所以對於那些動則宣稱區塊鏈能夠下降成本的項目保持高度警戒。網站

五、去中心化系統的協調很是困難,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編碼

六、任何大規模治理可行的惟一方法是將權力從新集中在少數決策者手中,而這與去中心化理念相違背。加密

七、去中心化系統可能讓核心參與者揹負巨大的責任和壓力。spa

八、去中心化不必定是區塊鏈的最終歸宿,區塊鏈的新範式可能讓去中心化特性變得可有可無。

  1. BitTorrent技術簡介

BitTorrent技術的核心是一種文件分發協議,它可以在網絡上分發大型的流行文件,而不須要使用巨大的可用帶寬。與加密貨幣不一樣,它不涉及「代幣」,系統背後的經濟循環依賴於一種短暫的易貨關係,在這種關係中,節點選擇與已經分享過文件的對手方分享更多文件。公司創始人Bram的目標歷來都不是讓侵犯版權成爲可能,也不是讓這個幾十年來以銷售媒體文件拷貝爲核心、價值數十億美圓的行業變得過期,然而他的發明很是直接地通向了那個目標。

BitTorrent生態系統是由使用這項技術的人組成的,就像比特幣和其餘區塊鏈項目同樣,有許多重要的角色,每一個角色都包含大量參與者。

BitTorrent生態系統的主體包括:

(1)使用BitTorrent.org上的開放BitTorrent協議進行通訊的客戶端軟件的開發者和分發者。

(2)數以千計的公共和私人種子網站的運營商,他們提供種子文件目錄和社區管理機制,以幫助用戶找到文件下載。

(3)「軟件演示區」-一個收集、解除保護和發佈高質量的電影和其餘媒體到torrent網站的地下社區。

(4)跟蹤節點的運營者,能夠幫助節點有效地找到彼此(之前須要的基礎設施,如今是可選的)。

(5)使用torrent軟件下載文件的世界上數億用戶。

BitTorrent生態系統中的許多角色都是突發性的,由於沒有原始的設計,也沒有自組織的,由於沒有領導者,也沒有什麼機構來管理誰在何時作什麼。

2.BitTorrent顛覆式特性

首先,BitTorrent第一次讓任何有互聯網鏈接的人不須要任何特殊的基礎設施就能夠共享很是大的文件,這致使了BitTorrent在共享大型數字化媒體對象方面呈現爆炸式增加。它不是第一個或最新的技術,但幾乎能夠確定是規模最大的。在BitTorrent技術和BitTorrent Inc公司離開後,更普遍的社區使用現成的網絡技術填補了一些空白:包括提供策劃目錄和搜索索引,舉辦公共和私人分享社區,衆包的評級和榮譽值,實際文件和無數其餘的命名和編碼標準「特性」,使原始技術成爲一個蓬勃發展的的生態系統。BitTorrent的受歡迎程度是如此之高,以致於各類各樣的報道都說它消耗了10%的流量,有時甚至超過了全部互聯網流量的50% !

對於媒體行業來講,讓全部的文件均可以輕鬆共享是一個根本性的挑戰,由於媒體行業一開始只是把互聯網看成一種銷售渠道,將一種新的文件「格式」經過互聯網進行分發。但事實並不是如此,由於將文件的副本發送到網絡上的單個用戶時,要防止該文件在網絡上的其餘全部用戶之間傳遞是極其困難的。BitTorrent是一系列技術中最後一個完全淘汰了面向文件的方法來創建大衆媒體商業模式的技術。

其次,技術和社區的開放和去中心化架構意味着基本上不可能關閉BitTorrent文件共享。其餘的文件共享系統老是被一些中心化的問題所困擾,可是BitTorrent堅持了下來。雖然BitTorrent生態系統的不一樣部分受到了無數的法律、監管和技術攻擊,但仍然沒有受到影響,今天仍然像十多年前那樣運做。BitTorrent Inc公司通過收購存活下來,部分緣由是你們謹慎且積極嘗試,找到文件共享的優勢,但最主要的,很明顯,關閉這樣的公司不會對BitTorrent生態系統形成太大影響。它只會以疏遠大量消費者爲代價,失去一個建設性的合做夥伴。BitTorrent的用戶只能找到其餘的torrent軟件來使用,而這個生態系統將繼續不受影響。

BitTorrent的重要之處在於它驚人的韌性——儘管它對傳媒業有着難以置信的破壞性影響,並且它彷佛滋長了非法活動的泛濫,但事實證實,BitTorrent的強大程度使人難以置信。所以,或許創始人Bram在BitTorrent上的最高成就,正是證實了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構思比特幣時所設想的那種徹底不受審查的全球去中心化網絡的概念。

  1. 去中心化意味着什麼?

去中心化,至少在BitTorrent中意味着兩種特性的結合——技術去中心化和組織去中心化。

技術上的去中心化意味着在應用程序或網絡上沒有單一的節點能夠被攻擊,從而致使系統被破壞或關閉。

組織的去中心化意味着沒有一我的或實體能夠被迫妥協或關閉網絡。

在BitTorrent生態系統中,狀況確實如此。BitTorrent的架構分佈在客戶端軟件和任意數量的BitTorrent站點和跟蹤節點上,這意味着一旦有大量的人在使用該技術,就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夠進行攻擊,從而危及或關閉網絡。此外,因爲這項技術的開放如此之早,許多公司和我的都開發出了BitTorrent的全部組件。沒有可使用的技術、我的或組織能夠強迫關閉網絡。審查也很難進行,至少在早期互聯網管理上最有影響力國家的法律規範範圍內是如此。

這種程度的去中心化還有第三個關鍵因素,即打破規則的能力。雖然去中心化的架構能夠有效地圍繞網絡中的各類不一樣故障進行路由,但由BitTorrent(以及比特幣)實現的去中心化架構支持圍繞規則進行路由。

在BitTorrent系統中,這徹底是偶然發生的。BitTorrent最初的目標(不一樣於比特幣所宣稱的目標)並無明確地支持隨之而來的打破規則的行爲。儘管如此,打破規則的行爲仍是以普遍共享受版權保護的文件的形式大規模發生,雖然面對版權全部者的強烈反對,但仍然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一點普遍適用於比特幣和許多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項目。討論什麼是去中心化,或者各類項目的去中心化程度如何是毫無心義的。從應用於區塊鏈技術的意義上說,去中心化並非關於數據庫的分片或共享,去中心化意味着創建一個不受審查的制度,使不受約束地打破規則成爲可能。這就是區塊鏈的承諾如此具備顛覆性的緣由——比特幣所包含的區塊鏈技術以及以太坊進一步運用的區塊鏈技術是顛覆性技術的精髓。無論發生什麼,一旦啓動,它就沒法中止。

若是沒有這種規則的破壞(不管是偶然的仍是設計的),很難想象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爲何會如此重要。它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存儲,具備複雜而緩慢的更新機制。雖然區塊鏈架構的一些特性在沒有徹底去中心化的狀況下是有用的,可是它們很難成爲「自互聯網誕生以來最偉大的事物」。對於區塊鏈技術,彷佛每一個人都認同的一個價值主張是,它們是「不受審查的」。在我看來,最有趣的區塊鏈項目是那些可以打破規則的項目。

從這個角度來看,迄今爲止,區塊鏈技術真正使人興奮的應用只有一個,那就是它主要經過首次代幣發行(ICOs)在融資方面的應用。ICO繁榮也帶來了不良行爲,但有兩件事很明顯:

(1)ICO的繁榮以一種不受政府控制的方式發生,而且(儘管短暫)在爲一系列項目提供資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因爲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世界各地其餘監管機構的壓力,ICO的業務目前幾乎徹底停滯不前。

除了這個例子以外,還有一些計劃中的項目,可是不多打破現有規則的。咱們有理由假設,若是規則被打破,就有人會在乎。然而,幾乎沒有證據代表,任何人會像媒體行業高管曾經感覺到BitTorrent生態系統中打破規則的行爲的熱度同樣,直接感覺到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所帶來的打破規則的熱度。

並非每一個區塊鏈項目都須要打破規則,有許多重要的項目能夠用來構建這個行業的結構。但我很是確信,在這一特別的淘金熱中,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沒有中央控制的狀況下構建系統,使參與者可以不受懲罰地破壞規則。不少觀察人士譴責區塊鏈技術缺少應用時,緣由是不多有項目違反了不少人但願打破的規則。一股正在實現的實用主義風潮顯然正在消失。

在BitTorrent的早期,數以百萬計的人在Pirate Bay網站免費下載最新的電影,沒有任何DRM包裝破壞他們的享受,沒有惱人的「若是你違反版權,你會進監獄」的頁面。有一段時間,BitTorrent的體驗比其餘任何在線體驗都要好,它是免費的。在區塊鏈的生態系統中,最接近這種狀況的是一羣「投資者」,他們但願藉助即將推出的殺手級應用發財。除非這種應用真的出現,不然生態系統仍然很容易受到「龐氏騙局」的指控,並可能完全崩潰。

常見的公有鏈最好設計爲打破規則的應用平臺。(由於若是沒有規則被打破,人們就會忍不住問,爲何去中心化的架構是最佳的。)若是我是一名投資者,我會問這些平臺上的任何應用程序(或dApps)這個問題:「你打破了哪些規則?」

  1. 去中心化的治理困境

治理意味着有效地作出決策並快速有效地實施決策的能力。在一個破壞規則的去中心化系統中,決策是很是困難的。事實上,去中心化的治理多是一種矛盾的說法。在一個沒法控制的去中心化系統中,很難對其進行控制,這正是問題的關鍵,你不能二者兼得。事實證實,也就是BitTorrent,你確實能夠創建和發佈一個系統,當有人強迫你中止你所作的任何惹惱他的事情時,你實際上能夠說「不,對不起,這是作不到的」,可是你不能輕易地改變和更新這個系統。協調成本很高,完成工做的時間也很是長。這至少是BitTorrent公司和BitTorrent生態系統的經驗。

在一個破壞規則的去中心化系統中完成工做是困難的,緣由至少有三個:

(1)現狀是一個利益均衡的格局。現有系統有多個利益相關者,他們的利益每每相互衝突,在這些羣體之間找到穩定的平衡已經非同尋常,而要破壞這種平衡難度更大。

(2)去中心化系統中的協調困難且昂貴。尤爲是某個參與者不在意其餘參與者的利益——在BitTorrent世界裏,改變BitTorrent協議,好比優化或攻擊須要花許多個月,有時徹底被擱置。

(3)主要參與者有暴露的風險。即便你想要作一些你相信本身能作的事情,並且會受到全部利益相關者的歡迎,但也要考慮一個重要的額外利益相關者——即現有規則(即將要被打破)的執行者。考慮到規則的制定者老是會給全部利益相關者帶來激冷效應(法律用語,特別在討論言論自由或集會自由時,指人民懼怕由於言論遭到國家的刑罰,或是必須面對高額的賠償,不敢發表言論,如同蟬在寒冷天氣中噤聲通常。)。多年來,BitTorrent公司一直在對本身的內部思惟過程進行審視,即對各類現有執法機構可能作出的反應進行過後猜想。BitTorrent的生態系統是分散的,極難審查,而BitTorrent公司——爲數很少的幾個真正具備潛在影響力的參與者之一——卻很是顯眼,並感到本身的任何行爲都會受到法律影響。因爲這些緣由,它甚至經常不肯嘗試積極領導。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裏,這些徹底相同的事情顯然正在上演。預先啓動這些項目是徹底中心化的,因此它們幸運地不受這個問題的影響,可以快速取得進展。可是在項目啓動後,若是項目是真正去中心化的(顯然許多項目只是僞裝去中心化),那麼它們就難以管理。決定下一步該怎麼作的困難,已致使進展緩慢,並致使有爭議的僵局和項目破裂。

有許多加密項目正在嘗試使用各類方法來解決治理問題,以支持「公平」和「有效」的決策。但在實踐中,使任何大規模治理可行的惟一方法是將權力從新集中在少數決策者手中,並制定一些規則來決定如何成爲並保持決策者的身份。生態系統越成功地打破規則,「決策者」的角色就越成問題,而「決策者」承擔我的責任的意願就越低。以ICANN、IETF和W3C等機構的形式創建的分散治理長期以來進展緩慢,存在爭議,容易受到主要參與者的不當影響。人們認爲由參與或者領導所揹負的巨大責任,對破壞規則的去中心化系統的治理將構成更大的挑戰。

我老是好奇地觀察加密貨幣項目,看看他們是怎麼處理有關動機的問題(他們談論他們試圖打破的規則),他們如何理解他們計劃中網絡複雜性的成本,以及他們如何在每個決定會比過去更難的狀況下解決治理矛盾。

區塊鏈架構對於破壞規則的暴民是很是好的,可是咱們不該該把破壞規則的暴民誤認爲贏家。一位著名的政治學家曾經觀察到,政治革命擅長「打破國家」,但不擅長「創建國家」或用更好的東西取代它們。對於去中心化架構所引起的破壞規則的類型,狀況可能也是如此。當我看着這些破壞規則者時,我特別感興趣的是他們的反應多是什麼——什麼樣的模式可能會改變(好比媒體行業對文件的抽象),從而致使一種全新的作事方式——由於在這裏,最大的贏家可能會出現。

  1. 區塊鏈應該從BitTorrent應該吸收的教訓

(1)不要擔憂去中心化是什麼,要擔憂它作了什麼。尤爲使人擔心的是,它是否會致使規則被打破,從而開啓作事的新方式,帶來此前被規則直接或間接禁止的新機遇。坦率地說,若是你沒有破壞規則,那你就作錯了。

(2)若是你破壞了規則,現有的各類類型的規則有許多捍衛者、監護人和執行者。判斷你是否破壞了規則的一個好方法是看有沒有人真的在意你,想讓你放棄。

(3)動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但對於剛剛創建並打算融資的公司來講,很難讓他們對本身的動機保持沉默。比特幣披露了本身的動機,但經過匿名保護本身。我不知道該向這個領域的新成立公司推薦什麼,但要記住,你所陳述的動機可能會永遠跟隨你。

(4)真正去中心化的項目是極其複雜的,而複雜性是很是昂貴的。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中,這些成本的分配可能會有所不一樣,可是咱們應該很是謹慎地對待那些對完成任務的速度過於樂觀的項目,尤爲是那些承諾將去中心化做爲下降成本方式的項目。

(5)去中心化系統的治理極其困難。若是你有良好的去中心化,那麼協調成本將很是高,這個過程將很是緩慢,並且每每效率低下。(好比比特幣、以太坊)可是,若是你有很強的協調能力和執行計劃的能力,而且有嚴格的紀律,那麼這個系統可能不夠去中心化。

(6)ICO的繁榮是迄今爲止成功打破規則的最好例子,經過圍繞ICOs的繁榮而造成的資本,是迄今爲止區塊鏈領域發生的第一個、或許也是惟一一個強有力的破壞規則的案例。它彷佛也被規則執行者有效地阻止了,這在某種程度上讓人質疑整個去中心化的系統在支持這個用例方面設計得有多好。

(7)沒有限制,破壞規則是不可持續的。比特幣公然意圖破壞政府對主權貨幣控制的規則,這對各國政府提出了挑戰,由於它看起來可能會成功。若是控制了互聯網的管道,那麼就控制了互聯網。BitTorrent本能夠經過國家干預來根除,但大多數州選擇了一種較爲寬鬆的方式。迄今爲止,加密貨幣的狀況大體相同,但範圍要大得多,時間會告訴咱們,洲的管理者何時感到有必要進行干預。(例如,發明一種方法,讓人們沒必要納稅)

(8)BitTorrent崩潰後產生的「贏家」(Spotify和Netflix)擺脫了任何表面上的去中心化,但他們的成功是範式轉換的結果,即文件被抽象出來。在比特幣或其餘加密貨幣系統帶來破壞以後,將會抽象出什麼?有什麼範式的轉變?一旦肯定了「新」方法,去中心化的體系結構會變得可有可無嗎?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