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版權歸mephisto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須保留此段聲明,並給出原文連接,謝謝合做。html
文章是哥(mephisto)寫的,SourceLinkgit
咱們對Hadoop有了初步的認知,得有NameNode,DataNode,NameNode和DataNode能夠在一個機器上,但這樣效果很差。因爲本人的機器只有8G內存,因此這裏就建立4個虛擬機一個專門給Ambari使用,一個給NameNode,另外兩個給DataNode。github
咱們開始邁出第一步了。vim
這裏咱們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10做爲硬件生產環境。服務器
VMware的安裝就不用多說了,不少地方能夠找的到。網絡
這裏我把VMware的服務都停用了,待使用的時候纔開啓,寫了一個批處理腳本,使用管理員的方式運行便可啓動因此VMware服務。ssh
腳本地址: githuboop
這裏咱們選擇CentOS-6.4 64位做爲咱們的系統生產環境。測試
下面咱們開始安裝4臺虛擬機,這麼沒有使用Clone的方式去快捷建立,怕ip,mac,uuid等咱們初學者還得要去修改的地方,預防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等之後熟練後可使用Clone的方式安裝。ui
一:虛擬機準備
二:文件->新建虛擬機,選擇自定義
![]()
三:選擇WorkStation10
四:選擇稍後安裝系統
![]()
五:選擇Linux->CentOS 64 bit
![]()
六:輸入虛擬機名稱
這裏個人命名方式就是H+ip
![]()
七:選擇處理器個數,核心個數
這裏適當的給就好了,我配置很通常,就每一個給一個核。給多了,實際OS的也得搶佔,沒意義。
八:選擇內存大小
這裏Ambari由於我單獨做爲一個服務器了,因此這個能夠少給點, NameNode和DataNode能夠多分配點。實際中我都只分配了1G,測試環境而已。
九:選擇網絡類型
這裏不懂仍是選擇橋接網絡,避免一些多餘的配置出來。固然,高手另談。
![]()
十:後面直接下一步下一步
到了制定磁盤大小,除了Ambari的其餘都建議30G以上。下一步下一步完成便可
十一:鼠標右鍵H30等->設置->CD/DVD->改爲使用IOS鏡像
![]()
十二:啓動H30
開始安裝CentOS,先啓動了H30的點從新啓動
十三:選擇第一個:Install or upgrad an exist system
![]()
十四:跳過Media test
![]()
十五:選擇簡體中文
英語牛逼的能夠直接英語。鍵盤仍是默認美式英語不修改。
![]()
十六:選擇基本存儲設備
![]()
十七:忽略全部數據
原本就是要作系統,原來的數據固然不要咯。
![]()
十八:設置主機名
![]()
十九:配置網絡->編輯
勾選自動鏈接IPV4設置:手動,添加。IP:192.168.1.30掩碼:255.255.255.0網關:192.168.1.1DNS:192.168.1.1這裏自動鏈接必定要勾選,省得一進去說ping不通,不勾選網絡默認是不開的,得本身去改配置。DNS網關仍是得設置上,要不訪問不了外網。好了直接點應用![]()
二十:設置root密碼
過於簡單會提示,點忽略便可,不過在正式環境仍是得設置個複雜的。![]()
二十一:默認下一步,選擇寫入
![]()
二十二:選擇最小安裝,定製軟件包
點如今自定義。這裏就不要選什麼Desktop和其餘的了.桌面的會裝不少東西,並且浪費內存,選Desktop還不如去玩Windows。![]()
二十三:自定義存儲庫
在屢次實驗中,我的以爲多選個基本系統的基本庫就很夠用了,像什麼vim,yum,ssh都有,基本不用再掛載鏡像而後安裝。可能會多裝點其餘的庫,不過帶來的方便性比較適合咱們這樣的初學者。會玩的能夠只選擇vim,yum,ssh這經常使用的。![]()
二十四:庫安裝
![]()
二十五:安裝完畢,從新引導。
![]()
本文版權歸mephisto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須保留此段聲明,並給出原文連接,謝謝合做。
文章是哥(mephisto)寫的,Source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