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2017年讀的都是經濟與投資相關的書籍。對於投資我是一竅不通的,在股價低的時候買入,股價高的時候賣出,這是一個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對於經濟,我認爲一直是神祕莫測的東西。讀了這些書以後,對於投資和經濟學有了徹底不同的認識。經濟學沒有那麼枯燥,投資也沒必要要每天研究K線圖。讀書不必定會讓你成爲投資大師,可是投資理財的理念會植根於你的內心。安全
爲何選擇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咱們的收入基本上是從一份工做中得來的也就是得到薪水。然而就像我之前不懂投資理財同樣,錢存在銀行裏面,隨着時間的流逝,其實是愈來愈貶值的。最直觀的是之前100元能夠買比較多東西,而如今基本買不了多少東西了,也就是說一樣額度的錢的購買力(能買到的物品與服務)是愈來愈少的。這就是貨幣的貶值。貨幣貶值的速度大於存在銀行得到的利息,錢就愈來愈不值錢了。因此必需要學習一些投資方式來抵抗這種貶值(通貨膨脹)。咱們是很是有必要去了解一些投資以及經濟學的知識的。這至少會造成一種思惟,讓咱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常常思考哪些投入值得,哪些不值得。學習
1. 聰明的投資者
2. 巴菲特之道
3.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4.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5. 投資中最簡單的事spa
這幾本書當中,除了《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之外,其餘基本都是比較好的書籍。其中《聰明的投資者》應該說是一本比較基礎系統的講解投資的書籍,本書的做者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師,價值投資者。這也是這本書的核心思想。投資是以深刻分析爲基礎,確保本金安全,並得到適當的回報的投資行爲,其餘的都是投機。以深刻分析爲基礎表示在你看來你知道你本身買的是什麼。按照價值投資的理論,當咱們購買股票的時候,咱們實際上應該將本身當作這家公司的主人,公司的主人會輕易賣掉本身的公司嗎?固然不會。就像咱們買房子同樣,咱們大概不會在短期內買房子,等價格上漲一點點以後就馬上出手賣掉吧。實際上該書不只僅講了股票,並且還講了各類債券(政府債券,國債)。主動性投資與防護性投資。不一樣類型的公司的特色,以及安全邊際的概念,可轉換的證券,基金投資等。blog
其實我以爲說咱們要用先買房子的心態去買股票。買以前作好對公司的研究工做,一旦肯定買入就應該但願長期持有。公司的基本面包括他所在的行業,產品,業績,財務情況,負債狀況,管理團隊是否靠譜等等。那麼是否是公司各方面狀況都比較好,就應該買入呢,也不必定。若是股價過高的話也是不合適買入的。書中提出一個觀點,一個公司股票的價格的浮動,始終是圍繞其真實的價值的。即便短時偏離,最終仍是會回到接近價值的價格上面去。因此咱們應該購買其價值大於其價格的股票。也就是說其股價被低估了。若是價值小於股票的價格,那麼股票的價格被高估了。相對於價值來講股票的價格越低,就越安全。產品
股票的價格在市面上是公開的,能夠經過各類渠道知曉。可是股票的價值如何肯定呢,這個就須要經過一些方法去估計了。書裏面也講了不少估算公司真實價值的方法,好比最容易獲得的是公司的財報,彼得林奇習慣於從平常工做生活中發現值得投資的好公司。it
咱們是否是比專業的投資者要差? 徹底不必定。因爲專業的基金公司的經理受到來自客戶的壓力以及本身獲利的私心,因此他們更容易鼓勵客戶頻繁短線交易,這樣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交易費用。基礎
若是你什麼都不懂,並且比較厭惡風險,那麼投資一些指數基金也是比較靠譜的。原理
股票投資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領域,每一個人可能都有本身的認識與投資方法,具體投資細節都是一個單獨的領域,這些具體的投資方法,均可以經過專業的書籍學習。其實我以爲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經過讀書本身要造成投資的意識與思惟,而不必定非要投資股票,投資房產,找一個靠譜有前途的公司工做也算是一種投資,努力學習提高能力投資本身。書籍
6. 管道的故事循環
本書以一個小故事開頭,說明管道的重要性,而這裏的管道是指咱們的收入通道。書中講了一個小故事,兩兄弟所在的村子,有一天決定要將附近運河裏面的水運到村裏的蓄水池,他們接下了這項工做。A採用桶提水的方式,而B決定建設一條管道將水引入到蓄水池。在初期,A天天都有收入,而管道尚未徹底建設好以前B則過的很辛苦。然而管道建設完成以後,卻能夠源源不斷的爲B帶來收入,建設完成的管道,無論B是在睡覺,吃飯,旅行,管道都在源源不斷爲B產生收入。而A則不一樣。只要中止提水就沒了收入。
槓桿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可以比較輕鬆省力的撬動大的物體。而在這裏,個人理解是以較少的我的投入得到比較高的回報。
時間槓桿:全部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相等的。每一個人天天只有24小時的時間,假設1小時工做有10美圓的收入,就算一天不吃不喝不休息,就是240美圓的收入。除非提升單位時間的收入值。由於咱們不可能憑空生出多的時間。所謂槓桿時間是指槓桿別人的時間,若是你有一家餐廳,憑你本身一我的不可能作全部的事情,廚師,洗碗,服務員,切菜,收銀等等。你能夠僱傭多個工人來作這些事情,而你只須要付給他們薪水,用餐廳一天的純收入減去你付出的薪水和其餘成本,就是你的盈利。而實際上你是利用別人的時間來幫你賺錢。你能夠用一樣的方法開10間,甚至100間餐廳。若是徹底依靠本身一我的一天24小時的時間這是不可能的。固然說的殘酷一點,你的收入一部分來自於剝削工人們的勞動。
槓桿金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場裏的投資了。若是1965年投資1萬美圓到巴菲特的公司,之後的幾十年都不動它,到了1998年將會變成5100萬美圓。而貸款買房則是另外一個典型的利用別人的金錢投資的例子了。固然,利用槓桿炒股票(貸款或者是借錢買股票)是要不得的,一旦虧損,將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總之本書講述了一個重要的觀點,靠出賣本身的我的勞動時間去賺取薪水的方式並非得到財富的方式,由於一旦你中止工做,你的收入將中止。而我認爲做者想要描述的管道,則是那些並非出賣我的勞動時間去獲取收入的方法。
7. 複製貓營銷101
咱們大多數人都在模仿打工的軌道,而不是創造財富的軌道。咱們打工所獲得的是收入,或者薪水而不是財富。財富是什麼? 財富不只僅是錢,財富是擁有足夠的時間和錢,使你能夠在你想的時候作你想作的事情。財富並非足夠多的錢能夠買任意的東西,由於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即便再有錢也不可能買下全部的東西。財富意味着選擇的自由。大多數人靠打工換取收入其實是經過我的的時間換取錢,只要是打工,無論你是一個小時5美圓的清潔工仍是一個小時500美圓的心臟病醫生。都是用我的時間換取金錢,只不過有的職業單價高罷了。換句話說,一個心臟病醫生至關於一個高價碼清潔工。這種經過投入時間換錢的方式,一旦你中止投入時間,例如生病或者意外。你的收入就中止了。
本書的宗旨是告訴咱們,要打破經過我的時間換取金錢的陷阱。經過槓桿的力量以少許的時間和少許的力氣實現目標。一個工人經過時間來換取金錢時,他的收入只會線性增加,一個單位的時間換取一個單位的金錢。這個工人百分之百靠他的我的努力換取金錢。而一個公司的CEO則經過他的僱員來槓桿他的時間與才華。這樣他10個小時的工做能夠帶來100個小時甚至1000個小時的報酬。若是福特是本身一我的來製造汽車他能夠把利潤的100%裝進本身口袋,可是若是他獨自工做,也許一年只能製造出1-2輛汽車。可是憑藉槓桿的力量福特每一年能夠製造數以千計的汽車。投入本身的全部時間去賺100塊錢,確定是不如僱傭100個工人,從他們每一個人身上賺1塊錢的。
8. 富爸爸窮爸爸
本書經過一系列的故事案例,模仿兩個爸爸,一個窮爸爸,一個富爸爸的口吻告訴讀者應該怎麼樣去思考以及積累財富。做者講述了幾個觀點。
不要爲了錢去工做:其實做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並非說咱們去工做不要在意錢,咱們工做固然是要報酬的,可是咱們的思惟裏不能一直想着我要努力工做,加薪賺更多的錢。爲何呢,由於人們一旦思惟裏面只有努力工做賺錢的話,人們就只能忙着追求金錢與安定,根本沒有其餘空餘的心思去思考別的機會了。因此咱們應該練就發現機會把握機會的能力,而不是固化思惟的陷入到只有努力工做-加薪-努力工做的死循環中。不要爲了錢去工做的另外一層含義則是咱們不要老是想着怎麼樣經過工做去賺錢,這樣咱們就有時間與精力去學習別的領域的東西。
學習財務知識:富爸爸告訴咱們要學習理財知識,弄清楚資產與負債的區別。簡而言之,資產就是流入到口袋裏的錢,而負債則是從口袋中流出的錢。不少薪水越高的人其財富不必定比薪水低的人要多多少。緣由在於薪水高的人其生活的各項開支也大。當你有錢以後你想換大房子,買更好的汽車,享受更高級的食品與各類服務,而真正積累下來的錢可能並無多少。咱們更應該買入資產,減小沒必要要的金錢流出(負債)。怎麼買入資產?簡單一點就是買入可以讓錢流入口袋的東西。例如投資。咱們知道如何掙錢,更應該懂得如何正確的花錢。即如何處理賺到的錢,防止這些錢從手中流出,而不是隻知道越是努力的工做,卻越是沒有錢,實際上這是目前不少中產打工者的現狀,賺的多,花的也多,資產比負債多不了多少,甚至負債更大。
關注本身的事業:存在財務問題的人常常耗費一輩子爲別人工做,一旦他們不能工做時就變得一無全部。當前的教育體系是致力於讓學生們好好學習,而後找一份好的工做。職業與事業是有很大的差異的,關注職業是關注本身的工做,而關注本身的事業則是關注本身的資產項。咱們不該該只是圍繞着工資收入轉,而應該把額外的收入用來購買能夠產生收入的資產。咱們應該控制本身的支出(那些容易貶值的卻沒有實際用處的購買項目)。資產有有那些呢?
不須要我到場就能夠正常運做的業務,我擁它們可是由別人經營和管理。(若是本身在那工做就不是事業而是職業)
股票,債券,共同基金
可以產生收入的房地產(房租,或者房子自己的升值)
版稅(音樂,手稿,專利)
其餘任何有價值,可產生收入或有增值潛力並有好銷路的東西
稅收:咱們有必要了解一些稅收的知識,實際上現實中大部分的稅收是經過中產階級收取的,他們的所得稅是更容易收取的,在發工資的時候就已經上交了。反而企業和富人們有各類各樣的方法來避稅。企業的稅率比拿工資的人的稅率要低得多。
克服困難:恐懼內心。憤世嫉俗。懶惰。不良習慣與自負。
9. 思考致富
每一個人都但願富有,但是大多數人是晚上想一想千條路,早上起來原地踏步。本書的書名是《思考致富》其實書中最多強調的不是告訴具體的致富方法。而是應該培養賺錢的慾望與決心。提及來容易,其實作起來卻沒那麼簡單。人人都但願賺錢,可是懶惰倒是人的天性,人們廣泛都安於現狀。這是一本修心與考毅力的書籍,改變人的思惟很難,但是不去嘗試改變就不要羨慕別人的富有。
10. 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
11. 經濟學原理.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原理,這兩本書能夠說是兩本很是好的經濟學書籍,一點也不晦澀,就算沒有任何經濟學基礎的人也能夠看得懂。
咱們常常會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困惑,爲何人們的薪水有高有低,爲何環衛工人的薪水比醫生的低呢。有人解釋說由於醫生的技術含量比環衛工高。環衛工人的可替代性比醫生強。或者環衛工人的學歷廣泛比醫生低。我想說的是這些解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道理,但是並無解釋到本質緣由。按照經濟學原理中最核心的觀點,主要緣由是供給與需求的關係決定的。
在一個大的商品市場中,一個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其供給與需求的關係,供給越少需求量越大,價格固然越高。無論什麼職業其薪水的規律也是如此。技術含量與學歷的高低僅僅只是表象而已。咱們知道不少行業都有蓬勃發展的上升時期,也有衰落期。一樣一個工人隨着年齡的增加技術是越來月純熟,然而當行業衰退的時候,技術純熟的老工人也面臨下崗的危機。這說明也並非技術含量越高薪水就越高。沒有需求,不管多高的技術含量也賣不出價錢來。將美國最早進的核潛艇賣給非洲內陸的小國家,就算技術含量高也不必定賣的出去。
貿易是共贏的,可讓全部人的情況都變的更好。沒看此書以前我是不理解的,咱們爲何要買泰國的大米,本身不是均可以種大米嗎。其實這種分工可讓更專業的人作專業的事情。使得市場的總產值最大化,從而使每一個人的生活更好。
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其生產物品與服務的能力。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的差異是巨大的,發達國家的人均年收入能夠是貧窮國家的幾十倍。那麼用什麼來解釋各國之間的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呢。生活水平的全部差異均可以歸因於各國生產率的差異,即每一單位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與服務的數量的差異。
貨幣是什麼?貨幣是一種交換媒介,一種計價單位,一種價值儲藏手段。當政府發行過多的貨幣時,貨幣貶值,物價上升。
讀經濟學的書有什麼收穫?要說學了就馬上能發財,這固然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能看明白不少社會現象背後的原理甚至是一些經濟政策。瞭解經濟學固然是不能直接讓你富有。可是卻能夠更加精明的參與經濟,樹立正確的財富價值觀,這是最大的收穫。
開卷有益,讀書是獲取知識最直接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