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和蘋果公司都對用戶體驗很是重視,都很擅長產品設計,因此今天就拿小程序和蘋果的HIG(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作個比較,其實二者在一些大的原則處理上能夠說是一致的。小程序
關鍵詞一:友好禮貌微信小程序
對應於蘋果:Less is more微信
蘋果在iOS7時作了一個很是大的界面調整,以突出內容爲主,去除掉了全部會干擾用戶的界面元素,這個風格一致延續至今(以蘋果自家的App,好比指南針,天氣爲例就能夠看出)。app
微信在指南一開始也強調了這個原則,並用兩個正反示例加以說明。一是不要在搜索頁面上放置不相關因素,最好放上最近搜索詞,經常使用搜索詞等,二是不要給用戶太多選擇項(如今選擇恐懼症患者愈來愈多)。ide
關鍵詞二:清晰明確學習
對應於蘋果:Clarity字體
蘋果的HIG中三大原則之首就是清晰,這裏面有幾層含義,其中之一就是開發者有義務經過導航欄設置解答用戶的三大疑問:優化
當前在哪?動畫
能夠往何處去?ui
去的地方能作什麼?
微信也再次強調了導航設置清晰的重要性,而且直接在微信層面就把當前在哪和如何回去的問題解決了,開發者只要定義好能夠往何處去就OK了,至於導航欄,除了顏色能更改以外,開發者沒什麼能夠作的了。如iOS的狀態欄提供深淺兩種樣式,小程序導航欄也相應有這兩種樣式,和狀態欄融爲一體。
至於選色方案,微信也給出了示例,原則就是要配色和諧,不影響文字的可讀性,這一點其實也是蘋果特別在乎的,建議文本和背景色的對比度要在4.5:1 – 7:1之間。
此外,開發者能夠在微信導航頁面內再嵌一個自有導航欄,但不建議這麼作,若有須要儘可能使用標籤分頁(Tab),有頂部和底部兩種樣式,蘋果對Tab欄的建議是3-5個,微信建議是2-4個,放太多選項不只讓頁面顯得複雜,且不易於用戶操做。
關鍵詞三:反饋及時
對應於蘋果:Responsiveness
微信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強調加載頁面時必需要及時、有反饋,這必定是跟小程序自己的定位有關係,所以基本上能作的都幫開發者作了,比方說啓動頁除了能加個自有logo外,其他元素都不能改動,不少程序內動畫都是微信標準定義的,這一點和iOS原生App的靈活性差異比較大。
然而,二者在大的原則上卻一模一樣,要確保界面對用戶的操做作出及時的相應,哪怕是在加載過程中。因爲小程序要突出輕快的特色,微信重點渲染這一部分就不奇怪了,且詳細經過示例講解了不一樣狀況下的處理建議。
關鍵詞四:便捷優雅
對應於蘋果:User Friendly
微信主要提到了減小輸入和避免誤操做的問題,這和蘋果是高度一致的,不過蘋果提供了更多的控件供選擇。
在減小誤操做方面,蘋果要求全部可觸控的範圍要在44pt以上,而微信更精確,把這個換算成了物理尺寸7mm-9mm之間。
關鍵詞五:視覺規範
對應於蘋果:Legibility
蘋果能夠說對於文本的可讀性要求極高,並於2015年推出了其自有字體SF(San Fransisco),一套專門對此進行了優化的字體,此外,還定義了一套動態字體標準,保證任何人均可以愉悅的在iPhone和iPad上閱讀。
而微信在字體上確定和系統保持一致,其它的考慮和蘋果也是大同小異。不過,爲了保證文本清晰可讀,微信更進一步,直接把各類文本的顏色也定義死了,考慮到和自身的協調性,就連連接字體,出錯字體,完成字體的顏色也都定死了,沒有任何發揮空間。
最後,我也對比了一下二者的控件,微信提供的控件很是「微信」,連尺寸,顏色,字號等都規定好了,沒有什麼可操做的空間,比方說下圖的Button控件,開發者就在這10幾種樣式裏選擇就行了,而相比之下iOS的控件給開發者提供了廣闊的定製空間,這也反映出兩個平臺的不一樣定位。
整體來講,蘋果和微信在UI設計的理念上是相通的,就是簡單、清晰和反饋及時,不過微信在具體的解釋上更加細緻,力圖避免誤解。此外,蘋果三大設計原則中除了Clarity,還有Deference(聽從)和Depth(深度),後二者是微信談的比較少的,這也是二者定位不一樣所致。
相信你們在瞭解了以上信息以後,能夠更加清楚小程序和App之間的差異,從UI層面,小程序界面統一,或者說都長了一副微信的樣子,而App則是千人千面,更加多姿多彩。
息是,對於只把目光放在營銷層面的人,這裏又是另外一個限制。
「H5程序俱樂部」是一個專一微信小程序學習交流,相關外包/招聘需求信息發佈的微信公衆號。
「H5程序俱樂部」微信號:wxappclub 或者 微信掃一掃關注